人類與冰帽
地球的極區(北極和南極)充滿神秘的色彩,常年被巨厚遼闊的冰層緊鎖著。在科學探險的曆史上,極區探險一向是最冒險而最有吸引力的。在極區,有神妙的極光,有絕寒的天氣,特別是廣大的冰帽、冰河,奇景無限。極區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係,它掌握了世界氣候變化的關鍵,甚至左右我們的生活方式。
人類又是怎樣認識極區的呢?這還要先從北極的探險談起——
雖然人們很早時就猜想過極區的情景,其實在曆史上直至晚近的這些年,人們才真正推進到極地探險,這是因為極區自然條件太嚴酷的緣由,極地探險大約始於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的大探險時代。第一位北極探險者主要是發現了北美洲最北的航路,為了尋找這條航路,英國航海家哈德遜發現了哈德遜灣,他死於1610年。6年之後,另一位英國航海家巴芬發現了另一處海灣,即巴芬灣,他並且深入到極區內距極點1,000多公裏的範圍內。英國探險家富蘭克林橫越加拿大北方的海岸,發現了西北航線,對船來說,在當時這是一條極不可能成功的路線。富蘭克林便死於這次的探險中。
此後的許多年,人們努力地想征服北極,不斷冒險進軍,企圖成為踏上北極的第一人。1873年,有兩位奧地利探險家到達距離極點966公裏之處,並且把他們發現的一個群島,以奧皇之名命名為法蘭士約夫陸。
到了1896年,挪威探險家南森在北極的冰上漂流從而進入距極點483公裏的範圍內。最後,1909年8月,一位美國探險家皮瑞終於成功地到達北極極點。
到了今天,人們已揭去了北極昔日的神秘麵紗,人們從冰上、空中和海上熟悉了它的真麵目。1926年人們乘飛機首次飛越北極,而在此之前早有潛水艇由冰麵下通過北極。
這時候,最吸引科學家從事研究的,便是集中於格陵蘭的北半球最大的冰帽,1930年曾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魏格納不幸死於這樣的探險行程中。格陵蘭冰河覆蓋的麵積約165萬平方公裏,格陵蘭島的麵積則是217萬平方公裏,冰河的厚度在某些地方可達1.6公裏。
冰雪不斷地堆積,冰河就會漸漸向海推移,當冰河邊緣斷裂開而漂浮海上就會形成冰山,每年北半球所形成的冰山約有16,000個,有90%源於格陵蘭冰帽。冰山緩慢南移,特別是往西太平洋方向,這威脅到航行的船隻。在1870年到1890年之間,有14艘船撞到冰山而沉沒,40艘船受到嚴重損壞。船撞冰山的高潮是在1912年,當時的豪華郵輪“鐵達尼”號正進行處女航,不幸撞上了冰山而沉沒。從這次事件之後,一個國際警戒巡航組織便成立了,以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從此再沒有船因撞到冰山而沉沒。
南極大陸冰河比格陵蘭冰河大得多,南極冰帽覆蓋的麵積是格陵蘭冰河的7倍。南極大陸非常廣大,差不多有130萬平方公裏,不過其中有多少是陸地、多少是冰層覆蓋的洋麵卻無法確定。一些探險家相信,起碼在南極洲的西部是一大片冰覆的群島,不過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驗證。
第一個越過南極圈的是英國探險家庫克。1773年,庫克完成了南極區的遠航。1819年,英國探險家史密斯發現了離南極洲隻有80公裏的南雪特蘭群島。1821年,一支俄國探險隊發現了一個小島,即彼得一世島,它位於南極圈內。同年,兩位探險家——英國的鮑威爾和美國的巴默終於看到了南極大陸,這塊地方,現在命名為南極半島。
此後數十年間,探險家一步一步地向南極挺進。1840年,美國海軍軍官威克斯宣稱,他所發現的陸地就是南極大陸,後來證明他沒有說錯。一位英國人威德爾深入到巴默半島東部的海口,距離南極點1745公裏,現在稱為威德爾海。另一位英國探險家羅斯發現了其它進入南極洲的主要海口,即羅斯海,並深入到距極點1,143公裏的範圍。1902年到1904年之間,第三個英國人史考特橫越過羅斯冰棚,這是一片冰覆的洋麵,史考特到達距極點800公裏的地方。1909年,另一位英國人夏克爾頓到達了距極點160公裏的範圍內。
1911年12月26日,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成功地到達了南極極點,此時史考特正在進行他的第二次南極探險,但他晚了三個星期,阿蒙森的旗子已經插在極點上。更為不幸的是,史考特和隨行的夥伴在回程的途中意外喪生。
1929年,一位飛行員駕飛機飛越南極極點,他就是曾首次飛越過北極極點的美國人白德。而南極洲第一個研究基地也在這個時候設立。是由美國科學家建立的。
在隨後的幾十年裏,十幾個國家分別在南極區建立了科學考察站。我國也於八十年代在南極區建立了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
人類正在征服南極,南極的奧秘將被科學家揭示。
133 地理小常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