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2 / 2)

《革命史家胡華》一書是作者用了四年時間,通過整理傳主的生前日記、書信、工作筆記、著作和遺稿,搜集傳主工作過的地方和報刊、網絡等方麵的有關資料,以及采訪與傳主生前有過接觸的知情人,並從撰寫“年譜”開始而逐步完成的。該傳以傳主的革命者和史學家雙重身份的人生經曆作為脈絡,敘述了他在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學科開創與拓展過程中的傑出貢獻,評述了他的論從史出的史學思想和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學術精神,介紹了他始終如一、堅守革命信念和革命人道主義情懷,以及為理想而獻身的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境界。該傳具體梳理了胡華老師半個世紀以來從事黨史教學與研究的曆史背景和思想軌跡、學術成果、教學成績,客觀總結了胡華老師在教學與研究中的學術得失,熱情頌揚了胡華等老一輩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崇高思想風範和精神追求。閱讀該傳不僅有助於人們了解中共黨史學科發展的軌跡,促進中共黨史的教學與研究,而且有助於年輕的黨史工作者借鑒老一輩黨史工作者的經驗,從他們身上學習嚴謹的治學精神和良好的道德操守。

胡華老師病逝時,當代中國研究所還沒有成立。但胡華老師依然不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一名先行者。這不僅因為他生命的最後十年主編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講義》,參加過中央組織的《關於建國以來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稿的討論,擔任過《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主義卷有關中國部分的主編,而且因為國史的核心乃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黨史,其實質乃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曆史;因為國史學乃是從黨史學中分離出來的一門新興學科,對國史的研究離不開對黨史的研究。作為國史工作者,我們同樣應當認真研讀包括胡華老師在內的黨史專家們的著作,學習胡華老師等黨史學界學者們的治學理念和實踐。

重視黨史工作,注重從黨的曆史經驗中汲取開拓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注重總結黨的曆史,更好地發揮黨史鑒今、資政的作用,是新形勢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迫切要求。改革開放以來,黨史學界產生了大批新的研究成果和教育與宣傳作品,對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學習和了解黨史、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黨史領域在學風上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意識形態領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歪曲和醜化黨的曆史的錯誤傾向。2010年7月,以中共中央名義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黨史工作會議,習近平同誌到會講話,強調要牢牢把握黨的曆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要堅持黨性和科學性的統一,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宣傳紀律和充分發揮個人創造性的統一;要警惕曆史虛無主義的影響,永遠銘記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是從否定共產黨曆史、社會主義建設曆史打開缺口的教訓。我相信,《革命史家胡華》的出版,對於進一步貫徹這次會議的精神,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