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規劃
在21世紀,管理將不再是一種可供參考的特權,而是所有參與者共同擬定的遊戲規劃。北大管理方法將會給中國企業帶上一個新的台階。我們北大畢業的學生,有相當的大部分人要走向管理階層,但要在工作崗位上很好的一展伸手,決不是一件易事,下麵是我對未來工作管理作的規劃,既有前人的經驗,也有自己的心得。
1.“絕活”樹威信
俗話說,無信不立,無威不行。
“立”通俗地講就是處世為人,或者說做人;
“行”則是指威信所發生的影響,所波及的效果。
——我北大的一位校友在內地某市任公司總經理。有一次對我訴說他的苦惱:給他開車的司機小李老說車子有這毛病那毛病,經常找各種借口把車開去修理,一修理就拿回一把條子要報銷。
他明知其中有蹊蹺,可又苦於不懂機械,拿不住把柄;又不能將他解雇,因為小李是他上司的小舅子。我就告訴他:這事很好解決,而且一勞永逸。
他就照我的主意去做:第二天他悄悄將一塊石頭夾在汽車發動機的縫隙中。李司機將車開出一公裏後,總經理皺了皺眉頭說:“小李,你下去看看,好像發動機聲音有點不太正常。”
其實隻有很細微的異音。小李費了好大勁才發現發動機裏有塊小石頭,對總經理說:“哎呀,原來是我什麼時候不小心弄掉一塊小石子夾在發動機縫裏。”總經理輕描淡寫地說:“以後小心點就是了。”
後來我的這位朋友對我講,你這一招真靈,司機以為他對車部件和運動原理了如指掌,甚至連他察覺不了的極細微毛病總經理都能了如指掌。
於是,從此以後再也沒聽小李說要修車了。
當然,這個例子可能不太貼切,因為我的這位朋友是“拉虎皮,做大旗”,其實他根本不懂機械。但它也同樣說明了一個問題:有一手絕活就能確立你的權威。
為什麼有了“絕活”有助於樹立領導者的威信呢?
從理論上來看,一個人身懷絕技,往往最集中最典型地展示了他的聰明才智和綜合素質一盡管這種絕活與他所從事的職業毫不相關。
生活中也常常有這種現象,兩人下棋互不相讓,有的還惱羞成怒,拳腳相加。很多人不解:不就是下盤棋,又不得點什麼又不丟點什麼。
其實問題就出在這裏。
贏家可能以為(或者在潛意識中)自己的智力勝過對方,這也是自己綜合素質和人格力量的體現,因而目空一切,春風得意。
而輸家則以為自己被挫敗,確實暴露了自己的心理和智力弱點,因而感到人格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傷害,撕疼了自己的靈魂深處。
同樣的,領導者刻苦練就一兩手“絕活”,有時它會成為一種很有殺傷力的防禦武器和攻擊武器。
我有一位同學是南方某市的團委書記,牌玩得很精。我問他何以花如此多的精力研究牌術。他說,這你就不懂了,你看我研究的是牌,其實我研究的是人。
每當誰對自己不利,或誰做了不利於自己的事,他都會找適當的借口約他打牌。當這位倒黴的仁兄出錯牌一哪怕是一張後,在牌局結束時他都會自若從容地一五一十地指出來。能說出是第幾輪牌,誰出的什麼牌,這張牌對以後牌局有何影響。聽者往往倒吸一口涼氣,天啊,他居然有如此驚人的記憶力!
我的朋友不無得意地說:“這就是武器,就是殺手銅。可以挫敵之銳氣,長我之氣焰。”此話確使我感慨良久。
最後,我的這位同學又有高升的消息傳來。
“研究的是牌,其實研究的是人。”
如果我們都能從這個高度一幾乎是哲學的高度一來看待“絕活”,我們所受益的可能要比我們預想的要多得多。
威信就好比是七彩的陽光,它會使你的世界變得寬敞、明亮。
如果它變得暗淡的時候,你連同你的世界都將變得虛無……
2.以平常心態爭,避免和別人發生矛盾
曾先後就讀於北大法律係和經濟學院,現任團中央第一書記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院長的李克強說:
“執著地追求真知,以平常心態對待學術之爭。相左之見;崇尚真理而不圖虛名,不注重所謂的體麵與尊嚴,是北大的許多先生們所表現的一種精神,由這種精神修養成為一種性情,就有了為尊者不驕,待愚者不矜的風範。
“我在讀本科的時候,30年代曾留學英國的龔祥瑞先生向我們講授英美法律課程。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正開始湧動著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並且向社會領域侵襲,計算機也在與法律聯姻。龔先生認為有必要向國內介紹這種動向,於是便草擬了一篇文章。但他同時又以為,他的學生們,作為麵向未來的一代,應該對此有更濃的興趣。因此,他把文稿交給了我,並要求我作補充乃至刪改。大概是因為我當時還年輕,更因為我常受先生們那種尋常心態的感染,竟然毫無顧忌地按龔先生的要求做了,而且是以平常心交還給他。龔先生收到修改稿後當即認可,並把我和他的名字並列在一起拿到一家法學雜誌去發表。當時的法學雜誌種類還很少,可以推測,編輯部之所以願意很快發表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署有龔先生的名字。”
在北大,學生與先生所具有的某種平等關係,是基於對知識的尊重,對真理的崇尚。麵對知識與真理,無所謂個人的體麵和尊嚴,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師道。但這並不意味著教不嚴,相反,正基於此,先生要求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要懂得知識的分量,所求的應是真才實學,而不應是其他,或是虛幻的光環之類。
在學校裏的矛盾可能主要是學術之爭,到了社會上,就比較複雜了。一個人即使為協調人際關係作出了很多努力,事實上仍然不能完全免除同別人的衝突。隻要人們之間發生交往,就會或多或少產生矛盾,這是由人的天性所決定的。
發生矛盾的原因不外乎這麼幾點:
(1)觀點不同。這是人們之間發生衝突的最主要的原因,多見於領導成員之間,也經常發生在學術界。古人雲:道不同不相為謀,由於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人們之間便相互產生矛盾和隔閡,進而導致雙方互存偏見,相互攻擊,以至發展到勢不兩立的地步。
(2)趣味相異。這類衝突多發生在同事之間。鄰裏之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趣味和愛好,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甲所崇尚的東西乙未必就崇尚,乙所追求的東西甲可能嗤之以鼻。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誌趣完全相同的人。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誌趣不同的人是難以建立密切的聯係的。
(3)感情不和。這類衝突主要發生在親屬之間,如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父母與兒女之間的矛盾等。家庭是一個人生活的主要場所,如果後院經常起火,一個人是難以把精力和注意力全都投入到事業上的。一個在事業上建立了輝煌成就的人,必定離不開家庭的支持。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有一個作出巨大犧牲的女人,反之亦然。
(4)個性抵觸。性格、氣質不同以至相反的人,相互之間也會產生衝突。例如一個急性子人,會看不慣一個慢性子人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一個慢性子人,又會抱怨一個急性子人幹什麼都風風火火,總之,這兩種人常常互相不能理解和諒解,結果便產生一些矛盾。
(5)產生誤會。人和人相處,即使主觀上不想發生磨擦,但仍然難以避免產生一些誤會,有些誤會甚至還是根深蒂固、難以消除的。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便相互產生了誤會,曹雪芹對此做了饒有風趣的描繪。其實,類似這樣的誤會在現實生活中不知有多少。
(6)發生糾紛。生活中有些衝突是隱性的,比如誌趣不同的兩個人之間的衝突未必就公開化,但是也有不少矛盾是會激化的。例如同事之間、鄰裏之間,甚至兩個陌生人之間,都往往會因一點小矛盾而發生顯性的衝突,輕則產生口角,重則拳腳相加,以至於發展到不共戴天之仇。
產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由於諸如狹隘自私、敏感多疑、剛愎自用等人性的弱點造成的。人們思考和處理問題往往習慣於從自我出發,平時疏於同別人的理解和溝通,因而出現矛盾後,總認為真理在自己手中,別人都是錯的。
發生這樣那樣的衝突應該說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必然會對各自的事業產生消極的影響。一個想要成為管理高手的人,必須想方設法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千方百計地消除各種矛盾,使自己有一個寬鬆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