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在政策上也采取種種措施扶持民族軟件業的發展。國家稅務總局最近發出通知,明確電子出版物屬於軟件範疇,應享受軟件產品的增值稅優惠政策。通知說,電子出版物是指把應用軟件和以數字代碼方式加工的圖文聲像等信息存儲在磁、光、電存儲介質上,通過計算機或者具有類似功能的設備讀取使用的大眾傳播媒體。其媒體形態為軟磁盤、隻讀光盤、交互式光盤、照片光盤、高密度隻讀光盤、集成電路卡等。而以錄音帶、錄像帶、激光唱盤和激光視盤等媒體形態的音像製品不屬於電子出版物,不得享受軟件產品增值稅優惠政策。
2000年5月15日到16日,14家國家軟件產業基地負責人和100多家具有一定規模的軟件公司老板彙聚濟南齊魯軟件園,探尋發展我國軟件產業的新思路和新機會。軟件業政府主管官員和企業家們談論的熱點,不是納斯達克,不是世界各地的“創業板”,不是風險投資。他們討論的是那些實在得多的話題,譬如:中國可以向印度、愛爾蘭、以色列、墨西哥等等軟件產業發達國家學習點什麼?
80年代中期,印度軟件業與我國同時起步,但到1999年,印度軟件業的產值已是我國的3倍,軟件出口額約為我國的20倍,成為世界第二大軟件出口國。印度人自豪地講:IT(InformationTechnology)是什麼呢?就是“印度的明天”(IndiaTomorrow)。中國的軟件企業應該怎麼辦呢?
不可否認的是,印度與我國相比,發展軟件業特別是出口軟件業,確有其特殊的優勢——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約占總人口的一半;社會開放的時間比較長,在美國企業界中高層管理人員中有大量印籍和印裔人士,便於商業交流;印度本身經濟不發達,軟件業從一開始就隻能完全麵向國際市場等等。但業內人士同時指出,排除這些暫時的不可比因素,印度軟件業仍有許多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在美國的印度人凝聚力很強,他們如果在企業掌握了派發訂單的權力,或者自己拉到了軟件訂單,都盡可能組織自己國內的企業來做,這一點比我們許多同胞要好些。
另外,印度軟件企業非常重視質量體係認證,取得了這方麵的資格認證,才有可能大量承接國際軟件訂單。而我國目前獲得ISO9000體係認證的軟件企業才僅有寥寥幾十家。
此外,目前我國的關稅等政策也製約著外向型軟件企業的發展。有些企業軟件出口賺了錢,但不敢把這些錢轉回國內。而且現行政策一直禁止軟件業對外的勞務輸出。在80年代,印度是由政府官員親自率領一批批印度青年到美國矽穀去打工。這些青年在矽穀成長起來,成為本土軟件業發展的強大推進力量。但我國有關部門前幾年在製定針對軟件業的某項鼓勵政策時,參照的竟是廢品回收行業!
我國與印度相比,存在一個巨大的差距,就是沒有形成寶塔型的人才梯隊。我國軟件業從業人員的主體,幾乎全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本科生,高層次的人才和低層次的人才同樣缺乏。實際上,軟件業最需要人工的源代碼編寫人員,應是經過專業培訓的高中或中專生。印度有兩家大型培訓企業,專門培養這方麵的人才,在全國有上千個培訓點。僅僅在一個邦,一年就能培訓3萬人。這兩家企業頒發的培訓證書,在全世界軟件業都得到認可。
不過,目前我國軟件業快速發展,與印度同行一較短長的時機已經來臨。作為世界主要軟件消費國的美國的市。1999年一年約有價值400億美元的軟件產品對外訂貨,而印度、愛爾蘭、以色列、墨西哥等主要軟件出口國家隻能消化其中的約100億美元,還有大量的訂單我國同行可以爭取。中國留美人員目前在其IT行業已經占據了與印度人差不多的位置,有能力為祖國軟件業的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大批在美國軟件業成長起來的留學生最近紛紛回國創業。他們掌握著最前沿的技術和最熱門的市場信息,應能帶動我國軟件業更上層樓。同時,我國軟件業還擁有印度同業所沒有的豐富的國內市場資源,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產學研聯合迎挑戰
信息產業是我國成長最快的行業,今後十五年內將以20%-40%的速度增長。加入世貿與否對中國信息產業來說,最大的不同是:過去,信息產業是不允許外企參與的,進入世貿後就應按規則允許信息產業向外企開放。這將給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帶來壓力,也同時帶來機遇。
我國加入WTO後,將執行國際性的信息技術協定(ITA),即實現美國所推行的技術產品零關稅原則,到2005年,我國信息產品的關稅將由目前的平均13.3%降為零。除了實行零關稅之外,還將取消外商高科技企業為獲取國內市場份額而必須向我方轉讓技術和出口配額的做法,使高科技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環境更加寬鬆,技術優勢得到加強,也將使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公司可以從中獲得更大的國內市場銷售份額。這會使一部分組裝的企業或公司受到衝擊,在建項目發揮效益受到影響,但也會有少數高效率的組裝企業能與國際競爭;整個電子裝備業將轉型,從目前的組裝經濟發展到參與國際化分工,所有製結構會有更大的變化,國有比重下降,非國有比重會上升。
加入WTO,恰恰為加速發展信息服務業提供了空前的難得機遇,隻是對少數壟斷性的,行政性的利益集團造成某種衝擊。這是因為中國與美國相比,我們在主要的工農業產品,不同程度的超過了美國。恰恰在主要的信息產業產品方麵,大大落後美國。例如,因特網使用率、電話普及率、移動電話普及率,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相反,電話,因特網,手機入網費和單位小時使用資費卻大大高於美國。我們在許多信息產品方麵與美國的技術差距並不很大,但是由於原來的發展基礎比較低下,再加上電信部門的長期壟斷,使我們與美國的差距仍然十分懸殊。這大大妨礙了全體公民吸收知識與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使用知識與信息的成本。因此,引入競爭機製,特別是加入WTO,會創造更多的投資機會,創造更多的服務領域,也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我們把它稱之為“21世紀新的追趕戰略”,充分利用知識與信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縮小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之間的知識差距與信息差距,同時也大大地縮小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與信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