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遺傳的基本知識(1 / 3)

寶寶遺傳的基本知識

1.什麼是遺傳基因

從本世紀50年代,有關專業的科學家才清楚地闡明:人類遺傳的信使是染色體。後來又經過深入研究,發現組成染色體的基本成份是一種稱為脫氧核糖酸簡稱DNA的物質。

那麼,DNA又是由什麼東西組成的呢?簡單地說,DNA=戊糖十堿基十磷酸;具體地說,就是戊糖,堿基(4種堿基)和磷酸組成核著酸,一個個核苷酸如同一粒珠子,連接起來成了一條多核管酸鏈,兩條多核勞酸扭曲在一起成為麻花狀的雙股螺旋就是DNA。

基因究竟與DNA是什麼關係呢?基因的本質是一段DNA序列,這一序列可以決定某一遺傳特征。這段DNA中堿基的排列順序是決定遺傳特征的密碼。細胞分裂時靠這些密碼精確複製出與親代完全相同的新一代DNA;當需要合成蛋白質時,這種密碼指導一種叫信使核糖核酸的物質合成,然後信使核糖核酸又指導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組成)的合成。也就是說信使核糖核酸把遺傳密碼中“4個字母”(4種堿基)語言中的信息,翻譯成蛋白質氨基酸20個字母(20種氨基酸)語言。由於4種堿基在排列、組合、順序、數目上的不同,構成的DNA片段(即基因)也不一樣,由它所翻譯出來的蛋白質各不相同。在人類的46條染色體中大約有10萬個基因,控製著人的生長和行為。如果說染色體是句子,那麼基因就相當於單詞,而堿基就是字母。人們憑著26個字母構成單詞、詞組和句子,交流思想。寫無數精采迷人的篇章,而生物則憑借4種不同的堿基組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生命,千差萬別的人類個體。

2.什麼是染色體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父母的外貌特征、聰明才智、氣質、血型、壽命、疾病等,何以能傳遞給後代呢?生物學家為了弄清人類的自身本質,進行了半個世紀的努力,終於發現,上述特征都是通過細胞核中稱為染色體的物質實現的。

人體由無數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小到需用顯微鏡方能看清。細胞分為細胞漿和細胞核兩部分。假如用雞蛋比喻,細胞漿就是蛋清,而細胞核就是蛋黃。細胞按一定的時間周期發育、分裂、增殖。在通常情況下,如果用堿性染料使細胞著色,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細胞核著色較深,尤如一團亂麻,分不出頭尾,我們稱之為染色質。但若將這些細胞放進特定的營養液中培養一定的時間,讓其分裂、增殖,然後用一些化學物質將細胞分裂固定在某一點上,用特殊的方法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發現人體細胞的細胞核之主要物質的形狀,很有點象我們平常吃的“油條”,每個細胞中都有46條,這就是染色體。這46條染色體大小不一,有23條來自父親,23條來自母親,兩兩成雙,組成23對。其中一對與性別有關。在女性是兩條X染色體(XX),男性則由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組成(XY);其餘22對稱為常染色體,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及各自的形態特征,依次命名為1號上號……、22號染色體。

3.孩子智商與遺傳相關嗎

孩子智力與遺傳有關,但並不完全是遺傳決定的。應該說智力是先天遺傳和後天教育兩方麵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一般而言,遺傳對智力發展的作用是客觀存在的。據調查表明,父母智力高的,其子女智力往往也較高;父母智力平常,其子女的智力一般;父母智力有缺陷,子女也可能有智力發育不全。這在“雙生子”中最為明顯;如將一對同卵雙胞胎,自幼分居兩地,教育與生活不盡相同,但他們的智力、才能、愛好仍有許多相近之處。

在國外(如莫紮特),就有家族中幾代人均具有卓越音樂才能。我國南北朝時戴逸和他的兒子戴勃和戴顯,都是卓越音樂家。似乎音樂、繪畫等才能的遺傳傾向更為明顯。有人甚至認為音樂才能,如聽音、結構、節拍節奏等功能與某些基因有關。有的學者認為,若幹不同的基因共同存於同一體內,共同作用(如兩個音樂家婚配),其子女更容易顯示出音樂才能。

但是,不可否認,環境對智力也有極大的影響。即後天教育、訓練以及營養等起決定作用。眾所周知,“狼孩”是自幼被狼掠走的嬰兒,由於在其智力發育階段生活於狼群之中,所表現出的爬行、狂叫、咬人的特性已經形成,因此當他後來重新回到人群中就不能很好的適應,不能很快恢複人的本性。不可否認,音樂世家對孩子自幼的熏陶作用,但將一個音樂世家的子弟放到一個完全沒有音樂的環境中去,那麼這孩子永遠也難成音樂家的。

因此,就智力而言,遺傳可以提供智力的上下限度。即智力高低的可能性,天賦極佳即天才者和天賦極差即白癡者,都是少數,大部分人的智力都屬於中間型。所以說,絕大多數人,後天條件如教育、個人學習和實踐是智力差異的重要因素。如果說遺傳是可塑性的,那麼後天環境就是塑造力量。任何人都不應因天資聰明而驕傲自滿,也不可因智力稍差而妄自菲薄。

4.寶寶優生的先決條件是什麼

優生,就是把父母優秀的遺傳素質傳給後代,並減少不良素質的產生和傳遞。隨著社會和科學日益發展,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人類不僅要有計劃地控製人口增長,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重視人口質量的提高。父母、家庭、社會、民族都熱切地希望下一代更健康、更聰明、更美麗。於是,“優生”便成為人類共同的心願。因此,“優生學”作為一種專門的學科也應運而生。

優生學的奠基人英國生物學家高爾頓先生(1822年~1911年)最早提出“優生”一詞,其本意是“生健康的孩子”或“遺傳健康”。而用通俗的話講,優生就是生優,就是采取一係列措施,保證誕生的下一代是身體健康的人。因此,凡是與保證出生一個素質上健康、聰明的個體有關的內容,都包括在優生的範圍內。

健康、無病、聰明,這是一個人體質優良、素質好的表現,反之虛弱、多病、癡呆則是體質弱、素質差的表現。雖然,這些與後天的營養、鍛煉、教育、環境等因素有密切的關係,但是,遺傳和先天因素在這裏起著重要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

據有關部門調查,我國每年出生100萬以上的嬰兒中就有85萬患先天性缺陷或遺傳病;我國現在的3億兒童中;竟有3%(達100萬)的人表現為智力低下狀態。這是一個多麼殘酷的事實:在農村,尤其是一些偏僻的山區,這種惡性循環趨於愈演愈烈,由於近親等各種妨礙優生的風俗蔓延,使得癡呆、愚笨的人比比皆是,甚至一個家庭生出的幾個孩子都有各種遺傳毛病,一個癡呆家庭相繼出現!

事實證明,優生的大敵是遺傳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它們是影響人口質量的罪魁禍首。如果聽任其自由發展、蔓延,勢必危害子孫後代,危害整個民族素質。

5.常見遺傳病有哪些

1859年,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發表了震動世界的名著《物種起源》。其中,提出了生物的兩大特性,即遺傳性和變異性。遺傳性保持了物種的恒定,變異性促進了物種的進化和發展。

生物界的種種現象表明,從動物到人類,每個親代都按照自己的模式去複製“子女”,而子女總是保持著和父母類似的體形和生理功能特性,再按照原樣傳達給第二代的子女。每一代,都能這麼“複製”出與自己相同的下一代,一代一代傳下去。直至百世千年以後,複製出的個體,仍和他們的遠祖基本上保持同一個模樣,這種現象就叫做遺傳。

遺傳,決定了人不僅能複製和自己一樣美貌、聰慧的後代,即把優良的“性狀”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同樣,遺傳也可複製與自己患同樣疾病、具有同樣缺陷的後代,即把劣性“性狀”傳給後代。我們這裏研究的遺傳病,其目的就是要研討這些遺傳病的來源和危害,盡量減少或消滅造成這些危害的因素。

人體是由大約500兆個細胞組成的,在每個細胞中都有一個細胞核,在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並列著遺傳基因,無論哪個細胞的遺傳基因都是共同組合的。所以,這些基因都是按一定順序排列的。

染色體和遺傳基因是一種叫做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學物質,構成這種物質的氮和氫的排列一旦出現差錯,遺傳基因所具有的性質就會隨著發生改變。而遺傳病就是由於這些遺傳物質異常而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知的遺傳病多達3千多種,但它通常都具有下列三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