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胎盤的特定功能
1.胎盤的結構特點
胎盤是由胚胎的絨毛和子宮的蛻膜所構成,是母體與胎兒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正常足月胎盤,為扁橢圓形,直徑 10~20廈十,厚 15~3厘米,重 500~600克(相當於胎兒體重的1/6)。胎盤分為母體麵和胎兒麵,母體麵緊貼子宮壁,呈暗紅色,粗糙,分許多胎盤小葉;胎兒麵表麵光滑,覆蓋羊膜,其上麵附有臍帶,臍血管於臍帶附著處分出許多分支,並伸人到胎盤小葉內,胎盤在妊娠6~9周開始形成,到孕3個月後完全形成。胎盤是胎兒在母體內最為忠實和胎兒生死攸關的十分重要的器官,胎兒的氣體交換,消化吸收,排泄都離不開它,一直到胎兒產出後,胎盤才結束自己的一生,可謂功高命短。
2.胎盤勞苦功高
胎盤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氣體交換。胎盤有代替胎兒肺呼吸的作用。即將母體血液中的氧氣,通過胎盤攜帶給胎兒;相反,胎兒體內的二氧化碳,也通過胎盤進入母體血液而排出。
(2)營養物質的供應。水和大部分的電解質如鉀、鈉、鎂等,礦物質如鐵、鈣、磷、碘等,維生素B1、B2、C、葉酸、B12。等,以及蛋白質、脂類、葡萄糖等,通過擴散、合成轉運等方式,從母體運輸供給胎兒。血漿蛋白、免疫球蛋白、脂類等可被分解為簡單的物質,通過胎盤給胎兒。胎盤還能合成糖原、蛋白質、等供給胎兒,這就代替了胎兒消化道的功能。
(3)排泄功能。胎兒體內的代謝物。如尿素、尿酸、肌醉、肌酸等可經胎盤送人母血而排出體外。
(4)防禦功能。胎盤能阻擋有害於胎兒的物質,使之不能通過,以保障胎兒免受其害。但是這種胎盤的屏障作用極為有限。各種病毒,使如流感、風疹、巨細胞病毒等,能比較容易地通過胎盤而感染胎兒,甚至引起胎兒畸形。應予以重視。一些藥物在不同程度上,都能遇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因此,孕婦服藥必須由醫生給以指導、不論是自身或接種而來的母體抗體,都可以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因此,新生兒出生後短時期內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不受麻疹和夭花的感以一般情況下,細菌是不能通過眼盤的,但在胎盤的絨毛受損傷或破壞時,細菌就能進入血液,造成胎兒的感染,因此妊娠期間預防孕婦得病,對保護胎兒是很重要的。
(5)分泌作用。胎盤能產生多種激素,其中主要有絨毛膜促性腺素,受精後20天(閉經35天左右),即可在孕婦的血和尿中比現(臨床上利用小便來作妊娠試驗)、其次是孕激素和雌激素、這三種激素對維持孕婦妊娠起很大作用。
胎盤在完成了曆史使命後,仍然被人們利用,如中藥中的紫河車,就是胎盤。中醫認為,它是補氣、養血、濕腎和益精的良藥。
3.前置胎盤的危害
在正常情況下,胎盤應附著在子宮的前、後及側壁上,但是在某種情況下,胎盤象小帽子那樣附著在子宮頸內口的上方,恰好戴在腦兒的頭上或臀部,這種情況稱為前置胎盤。根據前置胎盤的位置,可歸為三種類型:若子宮頸內口僅一部分被胎盤遮蓋,稱為部分性前置胎盤;若胎盤下緣恰恰在子宮頸內口邊緣處,稱為邊緣性或低位性前置胎盤。
(1)前置胎盤的危險信號。孕婦前置胎盤出血,常常是在妊娠晚期突然發生,有時一覺醒來,不禁嚇一大跳,竟睡在血泊之中! 那前置胎盤為什麼會在妊娠晚期突然發生無痛性、無誘因的流血呢?這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孕婦在妊娠7個月以後,子宮上部肌肉開始收縮,下段肌纖維會被動伸展,但緊附著於子宮下段或子宮頸口上的胎盤不能跟著相應的擴張,因此,胎盤前置部分與它附著處發生錯位,導致部分胎盤剝離而發生出血。剝離處血液凝固,可暫時止血,然而子宮下段的伸展,不可能因此而停止,胎盤可能繼續剝離,故可反複出血,出血的遲早、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時間等,與前置胎盤類型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一般是完全性前置胎盤流血較早,出血量也多;低位性前置胎盤出血較遲。有時在生產時才發生出血,出血量也較少,部分性前三胎盤介於二者之間,一般說來,前置胎盤不會直接影響胎兒發育,也不一定會直接威脅胎兒的生命。當然,如果孕婦出血嚴重,就不得不及時終止妊娠,以搶救孕婦的生命。嚴重出血者,還可能導致早產,或因出血而致孕婦休克,需要及時搶救,使母子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