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的營養原則與飲食調節(2 / 2)

進入妊娠後期時,由於孕婦的胃受到壓迫,每餐的進食量會減少。使每日的進餐次數增加到4-5次,此時要注意避免發生營養缺乏。

5.如何預防孕期營養性貧血

要充分攝入富含鐵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蔬菜(菠菜等),肝髒、動物血製品和大豆製品等;維生素C能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因此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也有助於預防缺鐵性貧血。增加這些食物的攝入量可預防母親缺鐵性貧血,而且也可以防止貧血對胎兒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維生素是調節母親狀態和胎兒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海藻類,這些食品有通便作用。妊娠時如發生便秘,會壓迫子宮,並且由於體內激素的關係使腸蠕動減慢。在這種情況下,預防的對策是多食用富含纖維的食物,多飲用牛奶和乳酸飲料。

6.注意食物衛生

吃不潔和變質的食物可引起胃腸炎和痢疾等腸道疾病,影響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常吃受到汙染的食品不僅有致癌作用,還可能誘發胎兒畸形。

7.不要吃過鹹、過甜或過於油膩的食品

孕婦食用的菜和湯中一定要少放鹽,同時還要注意加工食品等通常含鹽分也較多。如果孕婦攝入過多的鹽,與浮腫和妊娠中毒症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常吃過甜或過於油膩的食物可導致肥胖,不僅不利於孕婦自身的健康,還易發生妊高症等並發症。

8.避免刺激性食物,禁煙、禁酒、禁咖啡

刺激性食物對孕婦不利,還可使大便幹燥,會引起或加重痔瘡。這些食物包括濃茶、咖啡、酒及辛辣調味品等。特別是懷孕7個月以後,盡可能避免食用上述食品。孕婦要遠離吸煙環境。並且,有吸煙、飲酒習慣的人,懷孕後為了母親體內胎兒的健康,要絕對禁煙和禁酒。

9.孕早期的飲食調節

懷孕的前三個月,胎兒生長較慢,孕婦的進食量與懷孕前基本相似。懷孕早期的膳食調節是,注意吃些容易消化。清淡少油的食物和符合孕婦口味的食物,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因為多數孕婦有早孕反應,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是常見的現象,應注意休息,適當調節飲食,不要絕食,多吃一些較清淡和富有營養的食品,多吃新鮮蔬萊和水果。豆類及其製品和動物肝髒等(如瘦肉、牛奶、雞蛋魚類等),多喝水。嘔吐劇烈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由於胎兒生長發育和孕婦自身準備的需要,孕婦必需攝入足夠的多種營養素。孕婦每天吃的食物,不僅要維持自己身體的需要,還要用相當一部分養料來供給的胎兒生長發育,同時還要在體內儲備一些營養素為將來哺乳作好準備,因此,注意選擇食物的營養素密度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