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

作者柔石。

南方有一個小鎮,名叫芙蓉鎮,風景宜人,在二十年代的動蕩年月裏,好象是個世外桃源。厭倦了都市生活的青年知識分子蕭澗秋應老同學陶慕侃之約來到這個小鎮的中學任教,他一下子愛上了這個地方,打算在此過一點安靜生活,但現實很快打碎了他的幻想。

從別人口中,蕭澗秋得知過去的一位老同學在最近的北伐戰爭中犧牲了,留下年輕的妻子文嫂和兩個兒女,家中無以為生。對此,富於正義感和同情心的蕭澗秋不能無動於衷。他冒雪去看望她們,鼓勵文嫂為了孩子活下去,又把自己收入的一半送給她們,並提議把死者的女兒采蓮帶到學校讀書。此後,他經常去幫文嫂解決生活困難,每日接送采蓮上學,他為此感到欣慰。同時,愛情也闖進了他的生活,他認識了校長陶慕侃的妹妹陶嵐。陶嵐是個美麗而高傲的知識青年,她不滿生活的平庸,卻又找不到出路,這時蕭澗秋給她以幫助,她也對蕭的孤寂深懷同情和關心。他們雖以兄妹相稱,卻是心心相印。陶嵐也常去西村看望文嫂,加深了對社會人生的認識。

但是,鄉村愚昧封建的群眾對蕭澗秋和文嫂的關係,由猜忌而生非議。在校內,一些庸俗的教師也因嫉妒蕭、陶的親密關係而危言聳聽。尤其是錢正興這個紈絝子弟,對陶嵐垂涎已久,大造謠言,使出種種卑劣手段攻擊蕭澗秋。蕭雖很感煩惱,但他與陶嵐互相鼓勵,“笑罵由人,我行我素。”禍不單行,文嫂視為生命的小兒子因病夭折,加上感受到人們的非議,文嫂萌發了自殺的念頭。為了拯救這孤苦的母女,蕭澗秋決定犧牲自己的愛情而與文嫂結婚。然而,計劃還沒實施,文嫂就上吊自殺了。

這些經曆使蕭澗秋決定離開這個地方。他避開陶氏兄妹的堅決挽留,外出追求光明和真理。他寫信給陶氏兄妹,等自己有了著落,就派人來接采蓮,此生將把她作為女兒帶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