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武俠啟蒙是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
三歲那年一個夏天的午後,我坐在外婆的大床上跟著外婆看電視。當《戲說乾隆》連續劇結束之後,電視裏傳出一陣詭異的樂曲聲。舅舅聞聲從隔壁書房過來,問外婆記不記得這是什麼電視。我那不識字的外婆得意洋洋地回答:“射雕英雄傳!”《射雕英雄傳》,這就是我所接觸的第一部武俠作品。接下來的童年時光裏每一次打鬥,我都會使出“降龍十八掌”來抗衡小夥伴們的“天馬流星拳”“龜派氣功波”等武藝,我也曾無數次憧憬能在某次幼兒園組織的春遊裏在某個郊外的山洞裏碰到個隱居的高人打通我的任督二脈或者挖出某本記載著武學的秘籍,然後我就可以成為一個武俠高手,就能搶走所有小朋友的點心和玩具了。識字以後,父親書櫥裏那些零散不全的金庸武俠取代了母親為我購買的童話成了我最喜歡的作品類型,我隨著先生筆下的那些角色在那個快意恩仇的江湖裏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年齡長大一些以後,手裏偶爾會有點零花錢,我便去學校外麵的書店裏租三聯版的金庸係列,第一天早早地去借到一本,然後第二天下午再還回去,用五毛錢換回兩天的充實和快樂。高中畢業的時候,我幾乎可以把十五部作品倒背如流了,而先生筆下的那些人物仿佛都成了我的好朋友。大學的閑暇,在學校圖書館挨著把先生所有的作品新修版又讀了不下十次,當那些嶄新的書籍被我翻得破破爛爛皺皺巴巴的之後,我離開了那個美麗的象牙塔,進入了一個叫“社會”的江湖。馬克思說,青年時代是一個人世界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如果說這句話是個真命題,那麼,對我世界觀形成影響最大的人,除了母親和馬克思,應該就是金庸先生了。長久以來,一直想要寫些關於金庸作品的感想,但每次提筆良久最後都伴著一聲歎息重又落下,就像站在愛慕良久的女子麵前,本欲表白的海誓山盟,最後往往張口結舌隻落得個滿麵通紅。上周和一個老朋友在鹽市口的太平洋電影院看了3D版的《霍比特人2》,回家的地鐵上給她解釋中土世界的曆史和構架時突然覺得,如果在26歲這一年都還不能把自己對金庸武俠的認識逐步寫出來的話,那這輩子也就不用再去幻想諾貝爾文學獎這個話題了。再一次艱難地提筆,如同之前很多次一樣蛤蟆吞天無從下口。不過,既然我的金庸啟蒙是《射雕英雄傳》開始的,那就先從淺談射雕開始吧。作品是從江南臨安府牛家村開始的。長春真人丘處機斬殺了王道乾後夜奔路上偶遇梁山好漢的後人並飲酒結交,結果為郭、楊兩家引來了殺身之禍。在丘處機解救郭、楊遺孀的途中,因誤會而與江南七怪於醉仙樓毆鬥,最終雙方冰釋之後約定各自去解救郭、楊遺孀及遺腹子,十八年之後醉仙樓由雙方的弟子出麵爭鬥一決高下。(見《射雕英雄傳——風雪驚變、江南七怪》)就這麼一個賭局,將我們引入了南宋初年的江湖之中。這個時代的江湖,是屬於五個人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奠定這五個人絕世地位的,是一場叫做“華山論劍”的比武。而這場比武的目的,是“天下第一”的名號,和一本叫做《九陰真經》的武俠秘籍。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世間所有習武之人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成為天下第一。顧拜旦說:“在人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道路上,沒有終點。”同理,在天下習武之人追求“天下第一”的道路上,也是沒有終點的。於是,習武的人們,為了能夠打敗其他競爭者,除了四處尋師訪友之外,還有一條途經,就是找尋武俠秘籍。在差不多一個世紀前北宋中期的天龍時代,江湖上流傳著很多神奇的武學——“小無相功”“北冥神功”“淩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獨尊神功”“天山折梅手”“生死符”“白虹掌”“六脈神劍”“參合指”“鬥轉星移”“火焰刀”……——但這些頂級武學,隨著遼朝和北宋的滅亡,也一並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之中,而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一些諸如“降龍十八掌”“一陽指”等非絕頂武學,卻在一個世紀後的射雕時代大放異彩,成為了江湖最強的技藝。於是,天龍時代的武學秘籍,成為了射雕時代的習武之人夢寐以求的寶物。可是,在尋找天龍武學秘籍的嚐試盡皆失敗後,一個關於《九陰真經》的傳說開始在江湖上流傳了。聽說,這本秘籍記載了許多古老的技法和高深的內功,隻要得到這本秘籍,便可以輕易成為天下第一。於是,江湖上開始彌漫起了爭奪《九陰真經》的腥風血雨。無數的高手和門派都加入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最後,這本秘籍被一個道士得到。這個道士道號王重陽,原名王喆,陝西鹹陽人。靖康之變後,王喆在敵後組建了地下遊擊隊對女真人的統治進行著武裝鬥爭,但個人的力量對於時代來說太渺小了。在抗金大業失敗之後,王喆在終南山下建立了一座墳墓似的別墅,稱之為“活死人墓”,表示自己雖然肉體還活著,但靈魂已經死了。王喆有個女朋友,叫林朝英,本想用計謀把王喆從活死人墓騙出來以後和自己長相廝守,卻不料王喆打賭敗給林朝英之後不僅沒有與其雙宿雙飛,反而上了終南,出家作了道士,道號王重陽。雖說當年抗金失敗,但王重陽的心裏依然兼濟天下,為了避免爭奪《九陰真經》而導致武林凋弊,於是王真人出手了,將這本秘籍帶回了終南山重陽宮,並且讓弟子們向滿江湖宣傳,說全真教將於當年中秋,在陝西省華陰縣的華山之巔,舉辦“華山論劍”大會,技高者奪得“天下第一”的名號,獎品便是《九陰真經》。整個江湖沸騰了,許多身懷絕技的高手和異人都拍馬乘船地上路了,夜以繼日地朝著西嶽華山前進。但他們不知道,在這次南宋初年的江湖大洗牌中,他們隻是一顆顆小小的棋子,真正的棋手,是王重陽,和王重陽致信的五個人。王重陽的第一封信,寫給了桃花島主黃藥師。黃藥師,居住在東海上一個無人能找到的島上,島上開滿了桃花。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曆,但王重陽知道他的祖父曾是北宋的朝廷官員,受嶽飛案件牽連而被罷官並且全家都被貶斥到了雲南麗江。黃藥師從小看著父輩們在對朝廷的不滿和對現實的無奈這種糾結的情緒折磨當中虛度著生命,性格叛逆的他在弱冠之年離開了家鄉,去了西夏,等到他再出現時,他已經是一個非常非常高的高手了,他遊走於南宋帝國的許多城池和地區,到處書寫著對南宋朝廷的嘲諷和鄙視,政府曾經組織了多次對他的追捕和通緝,但卻從來沒有傷害到他一根毫毛。由於他的行事風格太過詭異,又居住在東海,因此被江湖中人稱為“東邪”。王重陽認為,黃藥師在西夏遇到了天龍時代絕頂高手虛竹的傳人,學到了失落的“逍遙派”部分武學,有資格來參加“華山論劍”。王重陽的第二封信,寫給了白駝山主歐陽鋒。歐陽鋒,居住在青海荒無人煙之處一座雪山上,山上養著很多蛇。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曆,但王重陽知道他曾是白駝山下一位牧民的第二個兒子,有一天歐陽鋒去青海湖邊牧羊,無意間發現雪山腳下一間荒廢了的木屋,他推門進去發現木屋裏的木椅上坐著一具早已化作骷髏的屍體,旁邊的木桌上擺著一本塵封的羊皮卷,上麵用小篆寫著“五毒奇經”四個字。那一天,歐陽鋒和他的羊群都沒有回去,為此他的哥哥和他的戀人都以為他被暴風雪吞噬了而無比傷痛。等到他再出現時,他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高手了,他打敗了西域江湖的所有高手,成為了西域最強大的存在,但是,他的戀人已經嫁給了他的哥哥。戀人和哥哥,都是他最愛的人,無奈的他變得腹黑和陰毒,於是他成了一個邪惡的技術宅,他所采用基因培植法所養殖的毒蛇之毒性超越了自然界任何一種動植物的毒素。由於他行事太過狠毒,又居住在西域,因此被江湖中人稱為“西毒”。王重陽認為,歐陽鋒在青海湖(星宿海)邊找到的是天龍時代超一流高手丁春秋的著作,學到了失落的“星宿派”的部分本領,有資格參加“華山論劍”。王重陽的第三封信,寫給了大理國新君段智興。段智興,是大理國第九代君王。大理國所據之地,原本是南詔國領土,殘唐五代之時,發軔於甘肅武威郡的段氏軍政集團遷徙至該地,段氏首領段思平憑借其高妙的武功和過人的智謀率領本集團聯合擺夷族人一起推翻了南詔統治者,建立了大理國。段思平所創建的“六脈神劍”曾被天龍時代絕頂高手燕皇後裔慕容博評為天下第一劍。由於吐蕃國師鳩摩智強闖天龍寺,天龍寺長老枯榮大師為避免因劍經引起兩國交兵而焚毀了手稿,但段思平所創的整個武學體係卻並未受到較大的損失,段氏集團每代領導人都在天龍寺的教導之下修習著高深的段氏本族武藝。由於他本是大理國君,世居滇南,因此被江湖中人稱為“南帝”。王重陽認為,段智興是天龍時代絕頂高手段譽的後人,其修習的段氏“一陽指”足以令其有資格參加“華山論劍”。王重陽的第四封信,寫給了丐幫幫主洪七。洪七,是丐幫第十八代幫主。丐幫的淵源可上溯到商周時期,而作為一個幫派存在,則是唐朝年間由大俠莊義方所創。在趙匡胤終結五代十國格局的統一戰爭期間出現了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和破產的小型手工業從業人員,因而丐幫也在北宋初年成為了天下第一大幫,在大宋抗擊大遼和西夏的戰爭中起到了地下遊擊隊的作用。後來大宋與女真結成“海上之盟”滅亡了大遼,轉過頭來女真人借滅遼之勢順勢南侵將大宋一半的疆域攬入懷中,黃河以北的漢人們流離失所淪為亡國奴,洪七將這些流民吸納入幫後編製成準軍事組織,在金國境內從事著搜集情報、刺殺敵軍高幹等高危工作,丐幫的聲名日漸興盛,達到了後蕭峰時代的最高點。由於他從事著乞丐這一職業,又長期遊走於黃河以北,因此被江湖中人稱為“北丐”。王重陽認為,洪七是天龍時代絕頂高手蕭峰的繼承者,其修習的“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足以令其參加“華山論劍”。王重陽的第五封信,寫給了鐵掌幫幫主裘千仞。裘千仞,是鐵掌幫第三代負責人,其師父上官劍南本是韓世忠部下將軍。韓少保受嶽飛事件牽連而失勢後,上官劍南便率領著韓部部分軍隊落草於湖南鐵掌峰。上官劍南軍旅出身,武藝韜略均是極高,雖是落草為匪,但仍心係天下,其所開創的鐵掌幫不僅維護了兩湖一代江湖的安定,更暗中聯絡著各路愛國之士以備家國之需。裘千仞在一次危機之中救了上官劍南的性命,上官劍南經多次考核之後將畢生武學和鐵掌幫幫主之位都傳給了裘千仞,裘千仞也沒有辜負師父的遺願,把鐵掌幫打理得好生興旺。王重陽認為,裘千仞居然能將“鐵砂掌”這種地攤貨武功練到足以震懾整個長江流域的境界極有可能是學習了武穆遺書中所記載的“心意六合功”“嶽家八散手”等由嶽飛所開創的軍方武學體係的緣故,因此有資格參加“華山論劍”。真正的高手,總是寂寞的,東坡居士“高處不勝寒”,說的就是這種境界。對於收到這五封信的五個人來說,其實“天下第一”名號的**力並不是那麼強烈,但一想到如果能在華山之巔遇到真正的對手,以及可以參研傳說中的《九陰真經》,這五個人還是無法抑製內心的渴望而上路了。哦,不,隻有四個人上路了。黃藥師從桃花島乘船出發了,一登陸就輕鬆虐殺了沿海的仙霞派、蓬萊派、武夷派、太湖幫、海沙派的高手們,在掃蕩了沿海江湖後,東邪進入了河南,少林的地界。插曲一少林的沒落五十多年後,黃藥師的外孫女郭襄曾在遊覽嵩山時提出這麼一個問題:“少林寺向為天下武學之源,但華山兩次論劍,怎地五絕之中並無少林寺高僧?難道寺中和尚自忖沒有把握,生怕墮了威名,索性便不去與會?又難道眾僧侶修為精湛,名心盡去,武功雖高,卻不去和旁人爭強賭勝?”(見《倚天屠龍記—天涯思君不可忘》),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一部分就是她的外祖父。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好漢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美妙故事把你傳唱!自達摩祖師一葦渡江修築少林寺,於嵩山麵壁九年留下《易筋經》這部傳世武學名著後,少林曆代僧眾參禪演武,少林逐漸成為中華禪宗祖庭。在隋末亂世當中更因“十三棍僧救唐王”有功而被李世民禦封為天下武學正宗。少林門人以達摩祖師所傳武學為基礎,發展出了多種技擊之法,其中大成者有七十二絕,稱為“少林七十二絕技”。自大唐盛世開始,少林由於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而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武林中名正言順的領袖。江湖上的紛爭,從來都離不開少林的調停。在《九陰真經》剛剛引起江湖紛爭的時候,少林也曾有意想要來管一管這檔子事。可是這時候的少林,卻剛剛經曆了一場內亂不久。這場內亂,少林史稱“火工頭陀之變”。少林後廚一位火工頭陀常被僧人們欺淩,為報複僧人們而偷學了“金剛般若掌”和“大力金剛指”,在一年中秋佳節的盂蘭會上,火工頭陀打死方丈苦智禪師後逃出寺廟,後又偷偷潛回殺死了曾淩辱自己的十數位僧人。此事引起了整個少林一片混亂,尤其是苦字輩幾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在苦智禪師猝死後為爭奪方丈之位而相互聯盟或攻訐,使得千年少林內訌不已,其中本最有資格的苦慧禪師一怒之下率弟子們離開了少林寺,前往青海,開辟了西域少林一派。苦慧禪師之所以遠走西域,除了為避免參與少林本部火並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個殺死了苦智禪師的火工頭陀逃到了青海還組建了一個門派,叫作金剛門。內亂後的少林,雖折損了兩位一流高手和數十位二三流弟子,但仍是江湖上最強大的門派,依然有實力來攙和《九陰真經》的事。但隻是和尚們自以為有實力來攙和而已。在爭奪方丈之位鬥爭中成功的苦悶禪師以為,這種事情按照以往的經驗,隻要派出去一兩個堂主或十幾個二代弟子,《九陰真經》就會輕易地被帶回嵩山。可是,派出去的好幾撥人都未能活著回來。當苦悶禪師覺得有必要認真對待一下這件事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他已經不得不用盡全部的精力來對待了。因為,黃藥師來嵩山了。羅漢堂、達摩堂和戒律院所有排得上號的高手都被黃藥師輕易打敗了……就連心禪堂七位最強大的長老加在一起,也被黃藥師打得口吐鮮血身受重傷……少林方丈苦悶禪師如同他的法號一樣陷入了與一百年前的前輩玄慈方丈不遑多讓的苦悶境地……甚至比玄慈方丈還要艱難……因為吐蕃國師鳩摩智隻是想要少林交出波羅星,而黃藥師,卻仿佛是要以一己之力血洗少林。而且,一百年前的少林,有虛竹出來抵擋鳩摩智,而且還有隱居在少林以掃地為遮掩的金台先生。而一百年後的少林,再也沒有這樣的隱匿高手存在了。就在少林方丈苦悶禪師決定舍身護寺的時候,黃藥師轉身離去了。因為他覺得,所謂的少林七十二絕技不外如是,他對達摩所傳的武學已經沒有興趣了。還是,去華山看看《九陰真經》吧。黃藥師這樣想。仿佛是死裏逃生的苦悶禪師用袖袍拭去了額頭的汗水,回首對合寺僧眾語重心長地教導:“低調,是咱們少林寺的基本寺策,要堅持一百年不動搖。”山西五台山清涼寺、顯通寺、殊像寺,恒山白雲觀還有太原府的高手們聽說少林寺差點被東邪滅門的消息後,對《九陰真經》再也沒有染指的想法了。連少林武學都不放在眼裏的黃藥師更沒有興趣去學習這些門派的低端武學而直接跨越了山西來到了陝西。(插曲一完)歐陽鋒從白駝山騎馬出發了,在出發之前,他收拾了同樣位居西北的幾個門派,其中就包括西域少林和金剛門。遷徙到青海的苦慧禪師憑借其過硬的本領很快在西域一代威名遠揚,苦慧也欲在闖蕩出一份基業後再回嵩山示威,同時,他也時刻沒有忘記追捕殺死了自己師兄的火工頭陀。當中原江湖傳來關於《九陰真經》的傳說後,苦慧禪師率領的西域少林如少林本部一樣也欲出麵解決這個問題,但他還沒來得急,就被歐陽鋒打上門來。苦慧拚盡全力,也未能擋住歐陽鋒不到四層功力的蛤蟆功輕輕一推。整個西域少林會武功的僧人幾乎全軍覆沒,寺裏隻剩下了幾個念經的小沙彌,還有幾個逃出去的俗家弟子,其中有三個,分別叫潘天耕、衛天望、方天勞。苦慧死前,用最後一點力氣對歐陽鋒說:“你雖然打敗了我,但你一定勝不得金剛門的火工頭陀!”雖然在說完這句話後苦慧圓寂了,但他也為苦智師兄報了仇,在他死後不到一天,火工頭陀也被歐陽鋒所殺。但歐陽鋒卻沒有注意到,在他地盤的邊界上那座昆侖山裏,還盤踞著一個剛剛自中原遷徙而來的武裝組織——明教。插曲二明教的遷徙其實,《九陰真經》的出現,就是因為明教的存在。政和年間,全國宗教事務管理局局長名叫黃裳,他受命編纂《萬壽道藏》。在編纂過程中黃裳讀遍了天下所有道教典籍,從天地大道之中悟到了天人化一的境界,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位絕頂高手。由於宋太祖趙匡胤在奪天下的時候曾經與陳摶老祖打賭輸了一座華山,而陳摶老祖也曾多次在關鍵時刻幫助宋太祖,因此北宋立國之後,以道教為國教而對其他教派大肆打擊。被打擊的教派中就包括傳自於波斯的明教。黃裳作為全國宗教事務管理局局長,自然有責任出麵將其他教派整頓管理,在涉及到明教問題的時候,卻遇到了比較複雜的局麵。“安史之亂”前五年,由於大唐在與阿拉伯帝國爭奪中亞的“怛羅斯之戰”中敗北,而導致整個絲綢之路落入了阿拉伯人的手中,於是順著這條絲綢之路,許多西亞和歐洲的宗教傳入中華,除了被稱為“景教”的基督教、被稱為“****”的******等大宗教外,還有一個對華夏曆史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摩尼教,即明教。曆經數百年發展,在北宋帝國已經有了足夠的基礎,其中很多教徒都是中原門派的弟子,並且,此教派有了一定的政治組織性。當談判無法解決爭議的時候,武力自然成了唯一的途徑。黃裳憑借著自道教典籍中悟到的武學打敗了明教的幾位使者和法王,但卻因此激怒了這些明教高層自身的門派,於是,中原武林數十個門派和明教一起討伐了黃裳的家族。黃裳自道教經典中悟到的武功非常非常高,在八百多年後的乾隆年間,紅花會第二任會長陳家洛僅僅憑借莊子《南華經》中《庖丁解牛》一篇文章裏所悟到的掌法便由一個準一流高手晉級為超一流高手輕鬆打敗了原本勝過自己一籌的武當高手張召重,何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