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彥直(2 / 2)

妻子劉氏卻沒有那麼樂觀,對遠離家鄉表示了擔憂,可是既然李彥直已經下了決心,她也隻能夫唱婦隨!

拿定了主意之後,李彥直找人發賣自家的田地,十畝旱田在往年每畝至少八九兩銀子,可是如今最高的也才出了五兩銀子。

明知道對方拚命壓價,李彥直也無可奈何,隻得忍痛賣掉了自己家的田地。

離開了家鄉,不知哪年哪月能再回來,李彥直懷著悲痛的心情,去與親戚朋友告別,卻驚奇的發現好多親友竟然也打算移民岱山。

......

“將軍,這幾天來,共招募了士兵三千五百六十七人,連同家屬有一萬兩千餘人。另外,前來應募的讀書人也有百人,其中大多數都是童生,有秀才功名的隻有寥寥數人。鐵匠、木匠,泥瓦匠等各種工匠也招了不少,共有兩百多戶。”

州衙之內,書吏林泉畢恭畢敬的向任思齊報告道。林泉是年前在鄞縣招募的讀書人,是個童生,才具一般,能力一般,但勝在為人老實勤奮,深受任思齊重用。

“不錯不錯,明天馬上準備好船隻,把他們陸續裝船,運往岱山。對了,要多備藥物,防範疫病的發生。”任思齊吩咐道,一艘大船,裝了數百人,在海上行駛至少要二十餘天,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一定得小心疾病的反生。

“將軍放心,這幾天我們幾乎把膠州所有的藥材都采買一空,就連醫匠也招募了二十多人,準備的非常充足。”林泉自信滿滿道。

第二天,一大早,膠州城外就陸續有百姓提著大小包裹聚集。城門外二十多口大鍋一字排開,鍋裏熬製著香噴噴的米粥。

對這些招募的士兵,按照到達的先後編製隊列,十二人一小旗,四小旗一總旗,三總旗一隊,抽調了精銳的士官擔任小旗、總旗、隊正。

然後讓這些新任的軍官組織手下的士兵及家屬,領到一邊先吃早飯。吃過飯後,則帶著他們前往膠萊河邊,乘坐船隻前往膠州灣,在那裏上大船。

城外的大鍋下的火焰不停的燃燒著,熬製了一鍋又一鍋的米粥。群集的百姓吃過了米粥,便被引著離開了城下趕往東邊的膠萊河邊。然後會有另一批百姓到來,進行編製,吃飯!

李彥直攜帶著妻兒來到城邊時,見到的就是這一副景象。

看到他那寫著“文”字的木牌,負責接引的岱山書吏熱情的把他引到一邊的棚子下麵。

就在路邊搭建著十幾個粗糙簡陋的木棚,上邊搭著葦席,雖然簡陋倒也能遮擋炎熱的日光。

棚子裏麵擺放著許多的長凳,李彥直引著妻兒在一個長凳上坐下,這才有功夫觀察棚子裏麵的情形。

棚子下麵坐著數十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而其中男子李彥直大多認識,俱是膠州的讀書人。

看到李彥直進來,他們紛紛行禮,因為李彥直是棚子裏唯一據有秀才功名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