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末,既然隻有通過農業才可能為人類產生豐裕的物資和衣、食、住,為什麼法國的農業弄得那樣蕭條呢?魁奈的答複是:由於重商主義政策強行造成的人為的稀少,這種政策不容許交換價值符合於天賜的價值的增加。農業受到法國重商主義政策的抑製。政府賜予商人和製造家的獨占事業和行會種種買賣上的特殊權利,錯誤地認為應該供給他們廉價的農產品,讓他們可能在國外出售工業製成品,把交換得來的金錢運回國內。自然是仁愛的力量,擴大全國的生命。她增加她的產物,耕種者的工作隻是把他自己的生命和她的結合在一起,把他取諸自然的一份還給自然。因此,那僅僅運輸和改造物資並不增加它們的量的商人和製造家,他們從耕種者手裏取來和消費掉的東西,完全是損失;雖然他們在那一番行動中,由於改變物資的種類、形式和地點,也增加了物資的功用。不錯,商人和製造家送回工具、肥料和食品幫助耕種者,就這方麵來說,他們也是生產的;可是他們是不生產的,就他們所消費的或是他們送給別人(同樣不生產的人)去消費的東西來說。
耕種者、商人和製造業工人都必須有一種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實際上這是魁奈時代一切耕種者(農民)所得的生活;可是那些不生產的階級的生活資料沒有一點貢獻可以使土壤恢複力量,而耕種者的生活資料卻有貢獻,因此是生產的。這樣,所謂生產的東西,就是那種以流動財富和固定財富的形式回到農業上去的東西。流動財富(年墊支)是種籽、糞肥、機器損壞的修理以及農民的生活資料。固定財富有兩種,自耕農的“原墊支”,例如機器和設備,以及“土地墊支”,或者地主的固定設備和改良,例如圍蘺、排水渠、建築物和改進了的地力。這些固定財富的所有人誠然應該取得利息,但不是因為他們的設備整個是生產的。固定設備中能創造純產物的部分,隻有作為損耗、折舊或消耗的那一部分,因此這一部分,根據定義,應該和種籽、肥料以及耕種者的生活資料一起列為流動財富。隻有這些流動的東西,用在土地的耕種上,能生產一種超過它們自己的數量的純產物,從這種純產物裏所有人和君主取得他們的收入。不生產階級的人數增加,會相應地減少以後每年的純產物,因為它使那本來可以作為流動財富回到土壤裏去的一部分東西不能參加流動。
總而言之,魁奈的經濟表正是美國農民的觀點,他們抱怨中間人、工廠和城市居民用掉那麼多他們的產物,弄得他們不能維持土壤的改良和地力,最後不得不拋棄他們的田地,遷往城市。魁奈是最初的農業經濟學家。魁奈的困難在於他運用這些物質的概念(關於天然資源的保持),作為和稀少性的概念(關於商品的交換價值)是同一的。他使“財富”成為財富的交換價值,或者在交換中支配商品的能力,那是資產而不是財富。他這一下排斥了相對稀少性的觀念,並且因此肯定了經濟理論中那種排除貨幣(量度稀少性的工具)的觀念。
他回到一種物質的物物交換經濟,在這種經濟下,據他的說法,國家的財富是貨物豐裕,具有很高的用其他貨物計算的交換價值,而不是一種重商主義的很高的以貨幣計算的稀少性價值和很低的以商品計算的稀少性價值。重農主義者要商品,隻有人們自己的商品又多又有很高的交換價值時,這些商品才可能大量取得。貨幣隻是名義價值——它是交換和計量的工具,用這種工具我們可以知道我們自己的商品是否具有很高的交換價值。必須注意,當魁奈說到“價格”時,他意思是說以其他商品計算的交換價值,不是以貨幣計算的交換價值。那末,貨幣是商品的交換價值的計量標準。可是,在魁奈看來,計量和流通並不生產財富——它們隻是便利商品的流通,按照早已決定的、以商品計算的交換價值來流通。因此,他說財富不是貨物的豐裕,而是好價格的貨物的豐裕——就是,不是使用價值的豐裕,而是交換價值的豐裕。路易西安納的野蠻人有很多的貨物,像水、木材、獵物、農作物等等,可是,這些東西在它們取得對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的交換價值以前,不成為財富,就是說,一定要它們流通了並且換回了別的商品,才成為財富。
國家所需要的是大量的商品,具有很高的單位交換價值,能換得其他國家的其他商品。國家的純產物不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豐裕的商品的交換價值。重商主義者相信國家的實力在於有大量的現錢,這就需要原料的交換價值低,以便促進工業製成品的輸出,通過國處貿易,為本國取得貨幣。這意味著貨幣的交換價值高,而農產品的交換價值低。可是,魁奈認為國家的實力在於大量的原料在國內貿易和國外貿易中具有高的交換價值,從而增多純產物,因為從這裏麵可以付出捐稅。在流通的過程中,這種交換價值愈遵守“自然秩序”(這是豐裕的秩序),沒有人為的束縛和政府特許的權利的幹擾(這種束縛和特權有利於製造業和商人而壓低農產品的價格),國家的農產品在國外和國內貿易中就更有利潤,更能使農民可以恢複地力,使農業獲得成功,全國人口以及各種階級的工資有所依賴。可是,法國的政策恰恰相反。商人和製造家增加他們的實力,用低價購買農產品,以便利用結果的廉價輸出品,換回金銀。魁奈主張用高價出售農產起來增加國家的實力。商人階級用低價從農民那裏買進而高價售出——他們的利益和一個農業國家的利益是對立的,農業國家的物資所有人應該以高價售出,以便擴大農業,從而擴大產品的流通,這正是商業本身的長遠利益所依靠的。人們不應該壓低食糧在國內的交換價值,以便供給輸出品所需的廉價原料,因為在和外國人貿易中這樣做根本上是不利的。如果交換價值高,收入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