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主義思想(2 / 3)

然後,我們對這些效果的概念,就是我們對那對象的整個概念。”換一句話說,實用主義是“未來性”。然而,這裏暫時的結論隻是休謨的所謂個人的成見,這是隨著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感覺而不同的。皮亞斯更進一步,要取得那種不偏於成見的科學的信念。這是“真實”的問題,並且是我們所謂“習慣”和“習俗”的區別。因為,皮亞斯對那形而上學的、最後的和根本的真實問題的解答,成為不是個人的偏見,而是社會的一致的意見。真實是一種本身自有特性、不受任何人對它的看法的影響的東西。“一切從事研究的人最後一定會同意的意見,就是我們所謂真理,這種意見所表現的對象就是真實。我對真實的解說是這樣。”這樣,形而上學的意義被改變了。

它已經不是個人對最後真實的理智的認識問題,像洛克、柏克萊和休謨所認為的那樣。它的問題是那些有能力研究的人在預測世事中大家同意的期待,他們在大家繼續同意的範圍內,感到有信心為未來采取同樣的行動。這不是休謨的那種純粹偏見的信念——它是科學的信念,是沒有偏見的對意義的解釋。休謨不得不回溯他所能看到或記得的個人經驗,去找一些“無可疑問”的東西;皮亞斯隻需要由所有看到、記得和用實驗證明的人給予社會的認可,就可以沒有疑問。這是我們要分辯的偏見和科學的區別,習慣和習俗的區別。偏見是個人的意見。科學是眾人一致的意見。習慣是個人的重複。習俗是一種社會的強製,是那些同樣感覺和同樣行動的人的集體意見對個人的強製。因此,皮亞斯揭露休謨的缺點。

第一,休謨的心靈的觀念,和洛克的一樣,是一種完全被動的接受外來印象的容器,這種印象隻存在一點時間;而皮亞斯的心靈的觀念是一種主動的、繼續不斷的、對印象進行組織和再組織的機構。

第二,印象存在的時間長於休謨那種數學上的點,因為它們保留過去的印象(就是記憶),它們在流動著的現在中再現和改變,並且它們預期一種感覺於最近的未來,這種未來總是在變成現在。

休謨認為,時間是一個接一個的數學上的時間之點,各個點本身沒有持續期間。皮亞斯認為,時間是瞬息的一刻,本身就包含著過去、現在和未來。因此休謨是感覺論者,而皮亞斯是——實用主義者。既然皮亞斯的心靈的概念是主動的印象組織者,休謨的“印象”本身現在就在它們的部分對整個活動(過去的和未來的)的外部關係方麵被皮亞斯采用,而不是作為個別的印象進入心靈,隻靠相似性、連接性和繼續發生的順序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心靈不是等待印象,而是不斷地找求印象,把它們分為一部分一部分的,重新構成新的感覺。那些新的感覺不是休謨的被動的印象,而是皮亞斯的主動的信念,目的在於達到未來的行動。這種部分對整體和過去經驗對未來預期的關係,成為我們的交易和“運行中的機構”的心理。皮亞斯又使我們能看出休謨的懷疑主義是由他的個人主義而來,並且是由於他那個時代的一些大哲學家的孤立的理論,他們沒有得到科學研究者的合作和批評。休謨的懷疑主義,是他不信任完全靠個人的理智來發現事物的形而上學的最後真實,像洛克和在他自己以前的大多數哲學家那樣

。因此,他否定理智,認為它是脫離感覺和社會的一種抽象的東西。他對理智的了解是感覺之間的空隙,因而是什麼也沒有。休謨在這種懷疑主義方麵是非常坦率的。

“我在我的哲學上所處的那種毫無希望的孤寂的境界,首先使我害怕和煩亂。……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猶豫躊躇的,每一次新的反省使我擔心在我的推論中又是一次錯誤和不合理。……我能相信嗎,脫離一切固有的見解,就是追求真理?……有兩種原則,我不能使得它們一致;我也沒有能力來否定它們,就是,所有我們的各別的知覺是各別的存在,以及心靈決不能看出個別的存在之間任何真正的關係。幸而,既然理性不能消除這些疑雲,自然本身就可以做到……我吃,我玩一盤雙六,我聊天,我和我的朋友們很快樂。……這樣,休謨在變成實用主義者的時候,忘記了他的懷疑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