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價法”造就億萬“富婆”(1 / 2)

智慧創造價值 “差價法”造就億萬“富婆”

1992年9月,新疆烏魯木齊的二道橋街,平地拔起8層商業大廈——熱比亞大廈。這五個大字,金光閃閃,引人注目,成千上萬的人觀光、讚歎。它是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用2000萬元建成的,這僅是其主人億萬財產中的一小部分。

這是新疆第一座私人大廈!

它的主人,就是紅極新疆、譽滿全國並正在走向世界的億萬“富婆”——熱比亞·卡德爾。

熱比亞的億萬財富是怎樣取得的呢?

用她自己的話說,主要是靠“差價法”。即同一種商品,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時間,價錢不同,而且往往差額很大。在經商的道路上,誰能抓住商品的差價,誰就能取勝。熱比亞,就是這樣的一個女人。

一次,她帶著3000元現金,走出新疆,觀光南方。這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出疆旅遊。首選的是首都。她以無比激動之情,飽覽了北京的風光。

之後,南下上海。在這裏,她主要是看琳琅滿目的商場。具有“投機倒把”細胞的她,總是留意商品的價格,有時幹脆用日記本一一地記錄下來,並且覺得開心。

到了廣州,她一頭紮進了大大小小的商場。有時還鑽“小胡同”,百看不厭。結果,她發現同一種商品,上海和廣州價錢不同;和新疆比,差距就更大了;就是同一種商品,因產地不同,廠家不同,價格也有差別。還是那個“投機倒把”的細胞,使那個日記本記得滿滿的了。她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對比數字,眼前忽然閃現出“生意”二字,“差價”就是生意,她好像看到了晨光!“差價”也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她滿懷希望地思想著。

就這樣,她結束了全國性的旅遊之行。當她悄然回到烏魯木齊的時候,3000元已經花光了。

不過,她仍然很坦然。記憶猶新的“差價”二字,使她馬上走上了“生意”之途。

一天,在開往阿克蘇的客車上偶然聽說,一桶油漆在那裏賣13元,但在喀什隻7元一桶,兩地相差6元之多,這不就是生意嗎?

在“差價法”的鼓舞下,她到喀什一下子買了500桶油漆,運到阿克蘇去出賣,不久便銷售一空,立即二次進貨,又賺了一筆。一個月下來,賺了13000元!她繼續前進,50000元很快進了她的腰包。可見,“差價”就是利潤,“差價”就是財富!

從此之後,她在“差價法”的催促下,開始追逐”陽光下的每一筆利潤”。

於是,她帶上50000元,再次南下,走上海,闖廣東,轉福建,到深圳,利用差價法,販皮鞋,批服裝,一舉賺了15萬元。可是,她最終沒有掙到錢。因為她太單純與忠實,竟一次被一個廣東佬騙走15萬元!當她回到新疆時,手裏僅剩60多元錢。這是1981年。

不過,她並不絕望。一是因為她是從難以忍受的磨難中走過來的人。那是1971年,她因為在街頭上賣點衣衫和童鞋,賺一兩元錢,竟被掛上“投機倒把”的牌子,在大道上被“遊街”批鬥,丈夫因丟不起臉皮,硬逼著離了婚,扔下六個孩子,現在單身一人,還怕什麼!因為有“差價法”,有它就有錢,失敗了再掙。

於是,她又涉足天山南北,再下上海、廣州等地,根據地區差價,將那裏的服裝、家電等商品,販運到西北內地進行銷售。

為了站穩腳跟,她在二道橋子租了一個攤位。這裏是穆斯林大聚集的地方,不但最具穆斯林風情,而且是著名的商業小區。她每天在這裏將販運來的商品賣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