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伏此起,“借”景“生”情(1 / 1)

智慧創造價值 彼伏此起,“借”景“生”情

現實社會中,存在著這樣的事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名揚全國或名揚世界,也不是所有企業的產品都能行銷全國或行銷世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環境尤其是眾多的中小企業一般都有明顯的地域性,其產品的市場覆蓋也有明顯的地域性。因此,企業策劃自然順應企業的這種特征而必然也帶有明顯的地域性,這就使得企業策劃尤其是創新策劃的實際難度有所減少。

為什麼這麼講?這是因為中國這麼大,世界這麼大,“彼伏此起”,在廣州、海口,在深圳、寧波已經司空見慣,甚至已經用過的“招數”,在蘭州、西安,銀川、天水,很可能還沒有見過,甚至還未聽過。因此,我以為,策劃者借鑒彼地的成功策劃,甚至摹仿彼地的策劃招數,針對此地實際而用之,同樣有效,在此地也同樣是創新。

在這裏應注意兩點:

其一,“彼伏此起”在運用中應該是“彼地已有”但“此地須無”才會有效。

其二,“彼伏此起”在運用中須針對“此地”實際,針對實際自然就會有所創新,否則就成完完全全的摹仿了。

記得前年某家民營企業的老板找我策劃,他們的要求是想花1萬元左右,搞一項具有轟動效應的活動,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經了解這是一家以經營文化用品、學生學習用品和辦公用品為主的小公司,在其所在小城市裏屬於默默無聞的小字輩民營企業。於是我告訴老板,讓他以“尊師重教,鼓勵成才”為主題,重獎當年全市高考文理科前三名考生和單科成績第一名考生的任課教師。並告訴這項活動的實施要點一是大張旗鼓地搞,最大限度地調動新聞記者的積極性;二是聲勢大大地事先搞一次新聞發布會,事後搞好授獎大會;三是一定要將教育部門和政府領導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參與活動。這位老板很精明,他按我的策劃認真組織實施了這項活動,事後得知,這項活動搞得十分成功,使這家企業一躍成為該市知名度很高的企業,老板也成了有名的熱心教育事業的私營企業家,生意也因此而更加紅火。

老板因而十分高興,專程來酬謝我。

這項隨意而來的策劃,完全是“彼伏此起”的結果。“重獎高考狀元”東南沿海地區已有好幾個大中城市搞過,我完全是針對這家企業的經營項目與教育有關的實際借用而來。不過可不是完全照搬,已有過的類似策劃活動隻重獎“狀元”,而這裏則重獎高考前三名;已有過的策劃隻獎學生,而這裏則還獎教師。這就一方麵使這項策劃活動的主題“尊師重教,鼓勵成才”更深更高;另一方麵使這項策劃在“此起”中具有創新。

綜前所述,我以為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創新之道就是:

創新——相對舊而言新,無舊何以有新;

創新——平凡的初次展現,甚至可以是一定地域範圍內的初次展現;

創新——刻意追求的是首創和獨創。

實際上,策劃也罷,創新也罷,你若換位思考,或者逆向思維,許多問題便迎刃而解,而不會感到企業策劃神秘莫測有如霧裏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