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龍礦泉壺的推銷高招(1 / 2)

智慧創造價值 百龍礦泉壺的推銷高招

現代經濟中,工、礦業不斷發展擴建、排放的煙塵、汙水也越來越多,水源汙染越來越嚴重,中國各大、中城市水質下降的問題,呈現出嚴重發展的趨勢,個別農村嚴重缺水,還有的地方是高氟區和缺碘區,這樣人們飲水問題就提到日程上來了,這時,想幹大事的山伢子——孫寅貴,就想用人們生存中的大問題——喝淨化水,來作一篇絕妙的文章。

1991年,孫寅貴在北京成立了百龍綠色科技所,同時也就開始了礦泉壺的研製工作。

研製礦泉壺是很困難的,礦泉壺的性能要求很高,不同於小發明,用一點材料就行了,在大半年的研製過程中,他不惜豁出血本,幾乎把幾年前賣加濕器得到的一點積蓄全都投入研製礦泉壺的過程中了,為了保證礦泉壺的質量,保證礦泉壺生產出來的水質符合人類飲用的理化標準,孫寅貴對礦泉壺所用的過濾等材料進行反複的篩選和試用、比較,經過艱苦的研製,當年7月20日,百龍礦泉壺開始投放市場了。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推銷的問題。

礦泉壺在當時是個新名詞,中國老百姓不知道它的實質內容,所以孫寅貴要讓每個中國老百姓都能及早的聽到它的名稱,還要讓他們看到礦泉壺的實物,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通過礦泉壺喝水和身體健康的關係。這些內容怎麼才能讓中國老百姓知道呢?孫寅貴選中了電視這個大廣告屏幕。他知道中國電視觀眾最多,人們對電視廣告的相信程度也很高,他深知用有限的廣告費,最大限度達到宣傳推廣的效用,當時他沒有一下子就投出幾百上千萬地上中央電視台廣告的能力,所以隻能用巧妙的廣告方法,——用電視劇作廣告,把礦泉壺送到老百姓的眼前。

1992年,孫寅貴用轟動一時的電視連續劇《編輯部的故事》給他做廣告,其中片頭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凜冽的寒風中,夜深人靜時,由著名演員葛優扮演的李冬寶又一次潛進到悄無聲息的《人間指南》編輯部。他的目標非常明確,把眼光集中到當時令編輯部的同誌個個眼饞的搶手貨——百龍礦泉壺上,正當李冬寶將要把唾涎已久的礦泉壺拿到手的時候,編輯部女同事——由呂麗萍扮演的葛玲突然出現了,響聲大作之後,冷笑著的葛玲露麵了,她的出現使先到那兒的李冬寶十分難堪。接著兩人有一段對話:

“你想幹什麼?”葛玲皮笑肉不笑地責問。“不幹什麼。”李冬寶小聲回答,可是他的手還是想去拿那隻礦泉壺,但是葛玲擋住了他的去路,並且以戲言當場揭穿李冬寶“行竊”的意圖。兩個人心有靈犀,目標一致,都是為拿到同一個礦泉壺而來的,尷尬之時,兩人進行一次特殊方式的談判,為了公平合理,他們以兒童遊戲的辦法——錘子、剪子、布論輸贏,最後裁定礦泉壺歸誰所有。較量結果,李冬寶大失所望,因為他(出)的布被葛玲的剪子剪破了,輸了,眼巴巴地看著日思夜想的心愛物——礦泉壺被同事葛玲捧走了,自己站在角落裏發呆。小戲結尾還錄上一句“百龍礦泉壺特約錄製”幾個大字。觀眾看過之後,都為李冬寶深表遺憾,同時也都想像葛玲那樣,很幸運地得到一個礦泉壺。這個廣告的效果極佳。孫寅貴給這個劇組甩過去13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