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哈佛(1 / 3)

有知識未必有智慧 不要迷信哈佛

哈佛大學是美國頂尖級的高等學府,她曾為美國各行業培養了成千上萬的行家俊才,據統計,有6位美國總統、32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全美500家財團中2/3的決策經理們,是從哈佛大學走出來的。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政治界名人、文藝界名流、科技精英、商界弄潮兒紛紛前往該學府進修深造,今世界各國的政府、王室以及各大企業亦紛紛將自己的培養對象——官員、子弟、業務骨幹送往該學府“鍍金”。

哈佛到底有多神?

哈佛學子真的是個個成功?

哈佛的經驗放之四海而皆準?

哈佛的理念能在中國的土壤上生根發芽?

本節將打破哈佛神話,還大家一個真實的哈佛。

還是那句話,成功者鳳毛麟角,即使哈佛也不例外!

哈佛的文憑不是萬能的通行證

早在100多年以前,當曆史學家亨利·亞當斯問一個學生為什麼千裏迢迢來哈佛求學時,他得到的回答是:“哈佛的學位可以使我在芝加哥賺大錢。”今天,哈佛的學生仍然認為自己“擁有某種神奇的威望,要不了幾年,憑著哈佛的學位,就能得到價值連城的通行證,結識各式各樣的人物。”

然而,僅有著HBS的一紙文憑,卻沒有能力的人,絕對當不上老板,擔不起重任。手裏拿著HBS的畢業證書,有時卻連工作也難找到,這在哈佛畢業生中並不少見。

的確,有這樣的例子:一位學生在進哈佛商學院以前,曾經到一家經營谘詢公司求職吃了閉門羹。但當他從HBS畢業後再去該公司就職時,僅僅聽說他是哈佛的畢業生,公司馬上就給他提供了年薪10萬美金,破格的資金、低息貸款和個人電腦等優越條件。

然而,另一個例子則完全相反。畢業於某大學,在一家一流廣告公司做了兩年的路易斯,在1990年,曾經接受紐約的另一家廣告公司的麵試,也許是麵試時給對方留下了一個好印象的緣故吧,他馬上被錄用了。不巧此時,他也接到了哈佛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路易斯經過反複權衡之後,婉言拒絕了該公司的聘用,選擇了去HBS深造。1993年,路易斯從哈佛拿到學位。當他又去這家公司應聘時,卻得到了完全相反的待遇。負責招聘的人事部長,竟在他的履曆表上寫下這麼一句“來自哈佛的硬石頭”,然後就將之扔在一邊了。還是兩年前的路易斯,還是對廣告業有著同樣愛好的路易斯,竟然被看作了石頭一塊!而原因,隻不過是他拒絕了該公司的聘用,而在HBS進修了兩年!

且不管前者是否僅僅是因為哈佛的畢業證書就被錄取,而後者是否是因為該公司的錄用而惱羞成怒,哈佛的文憑並不象人們所想象的那樣是一張暢通無阻的通行證,不是學校所有畢業生能力的試金石。

哈佛畢業生也有悲劇

利用哈佛的MBA學位,去得到“三高”——高工資、高地位、高名望的職業絕不是那麼簡單容易的事情。且不說有些公司絕對不買哈佛的賬,單就哈佛的名氣,也往往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曾使學生們去公司麵試時,由於過於緊張而告終失敗。

尤其對學生壓力最大的是接到一流的谘詢公司或大銀行的錄取通知時,因為待遇好的企業,絕不隻看你的文憑是什麼,他們選人時的條件非常苛刻。盡管學生們照樣必須努力地推銷自己,但不少哈佛的畢業生們也往往敗下陣來。

1990年的畢業生中,曾有一位是名門出身的學生,不少谘詢公司曾對他的情況作過仔細的調查。很自然,這些公司慕其名聲而希望拉他加盟。

學生們為了要爭先取得一個較好公司的聘用通知書,有時必須在二、三天之內一個接一個地到這些公司去參加麵試。這個學生前幾天一直是一天去兩三個公司,這一天也準備接受三個公司的最後麵試,忙得不可開交。

時間已近中午,麵試大廳異常混亂,學生們經過幾天的奔波,開始有些疲倦了。看哪一個考官都如同一人,張三李四區別不開。考官的提問,在他們聽來也是如出一轍。比如:你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你打算怎樣在工作中發揮你的特長?你的愛好是什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