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就在這時發生了,當這個學生走進他最希望就職的A公司的麵試房間,考官問他:“你為什麼想到我們公司就職”時,他麵帶微笑,直視著考官的眼睛侃侃而談:“在六歲的時候,我就做夢想在你們B公司工作。”然後,他就開始大講特講B公司的經營方針、企業文化,最後還提到以前認識的B公司的一位職員,說他曾給自己留下相當好的印象。考官直著眼睛聽完了他的敘述,告訴他:“你可能搞錯了,這是A公司,而不是B公司的考場,我們A公司同樣也是很多學生想來的地方。”說完考官向門外喊:“下一個!”
這個被趕出來的學生走到大廳裏後,拚命“運氣”以迫使自己平靜下來。毫無疑問,他在這次求職麵試中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吳剛去參加一家投資銀行的麵試。他學習成績出類拔萃,財務、會計等課程門門優秀。投資銀行很想要他,而他也希望參加幾家投資銀行的麵試。但他卻接連失敗了。在學校,他確實是一位屈指可數的優等生,但不知怎麼偏偏在麵試時怯場,哈佛的口才培養看來沒有在他身上起到良好的作用。甚至就連那些成績一般的學生都錄用的二流企業,也沒有錄用他。最後在他準備的麵試材料中,隻留下了一家地方城市的公司。由於連續的挫折,吳剛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擊。他想,自己的大學時代就是在這個城市的近效度過的,回到這裏不是也很好嗎?
麵試開始後,吳剛感受這次麵試有一種與以往不同的好氣氛,考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年青人,而且畢業於與母校有密切關係的大學,所以談起來非常融洽。他想,這次可能差不多了吧!
哪知這時考官發問了:“你想來我們公司的動機是什麼?”
說實話,他本來就沒想到會到這最後一家候選公司麵試,所以準備很不充分,對該公司的內部情況一無所知,慌亂之中他隻能把自己有關投資銀行的知識拿出來應付場麵,這樣他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一席話說完,考官默默地站起來,打開房門,做出一個請走人的手勢:“年青人,我們公司可不是投資銀行,以前不是,現在也不是,將來也不打算成為投資銀行。不過你的發言,還真讓我吃了一驚,迄今為止把我們與投資銀行搞混的人你還是第一個。請記住,我們公司是美國屈指可數的幾家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真不知你是怎麼從哈佛畢業的。”
走出麵試房間,已經很長時間了,那位考官的話還在吳剛耳邊回蕩。
有如吳剛等遭遇的哈佛畢業生多多,他們往往也能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但絕對不是如人們想象的是憑了哈佛的畢業證書,這不僅對哈佛是個教訓,對如哈佛一般的其他名牌學校也同樣有借鑒之處。
比爾·蓋茨的選擇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據估計個人資產已超過160億美元。作為本章中唯一成功者例子的比爾·蓋茨,我希望大家能夠清楚,他的確曾就讀於哈佛,但他是哈佛大學的肄業生。
1975年冬日的一天,比爾·蓋茨在哈佛大學綠草如茵的校園裏踱步。因為編個好軟件需要精力高度集中,而當時他與保羅·艾倫(微軟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睡得都很少,夜以繼日的工作,為的是為“牛郎星”電腦編寫BASICA程序。比爾·蓋茨睡著的時候,常常是睡在書桌旁或是地板上,好些日子裏他既不吃東西也不會見任何人。
五個星期之後,他們的BASIC語言寫成了。於是,世界上第一個微型計算機軟件公司也就即將誕生了。他們將她稱作“微軟”(微軟公司)。
那時,比爾·蓋茨在哈佛大學又注冊了一個新學年,他一邊從事學業,一邊想著如何使自己的軟件公司開始生根發芽。而當時的“牛郎星8800”是用16位製地址開關來發布命令並發出16種光的微機,它被組裝起來時既沒有鍵盤,也沒有顯示器。然而,這並不是關鍵。問題在於牛郎星擁有一塊英特爾8080微處理器芯片作為它的大腦。它目前還不能運行程序,這使得它更象一個新奇的擺設而不是一個實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