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的悲劇(2 / 3)

1989年,全球電腦業界普遍滑坡,一向強大的IBM公司純利潤驟然降到37億美元,蘋果公司等也陷入困境。王安公司自然不能幸免。

這樣,本來就情況不佳的王安公司更是雪上加霜,營業額減少至4000萬美元,支出卻增加了2億美元,公司股票則從最高時的每股40美元,降至每股6美元。公司負債累累,王安電腦帝國露出敗象!

而這時的王安已病入膏肓,臥床不起。他不甘心看著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帝國就這麼毀於一旦,於是,在臨終前作出一項決定,撤掉長子弗雷德裏克·王的總裁職務,以100萬美元的高薪,力邀以擅長挽救瀕危企業而聞名的愛德華·米勒加盟王安電腦,擔任總裁。他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這位“回春有術”的高手身上!

米勒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著手治理財政。僅短短的一年時間,公司債務額就由5.57億美元減少至1200萬美元,公司股票每股立即上升了25美分。

公司債務雖然得到一時緩解,但要徹底擺脫困境,必須拿出更新的、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在競爭激烈的電腦界這是立身之本!

畢竟,隔行如隔山。米勒雖然有一流的管理經驗,一流的管理手段,但是他對電腦卻一竅不通,新產品的開發便無從談起。由此,1990年公司利潤大幅下降,隻有13萬美元,公司股票也一路下滑,降至3.75美元。

昔日強大的王安帝國搖搖欲墜,雄風不再!其子公司紛紛被收購或吞並。

1990年2月,GEC以最低價格收買了王安公司的海外租賃融資作業機構。

同年3月,法國的一家公司吞並了王安公司的分公司Intecom Inc。

……

於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辛酸的一幕,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令人惋惜不已的一幕!

王安的成功與失敗,一時成為人們議論的主題,大家紛紛猜測、分析,是什麼原因使這麼龐大的電腦帝國麵臨行業性的危機時,卻顯得那麼虛弱,顯得那麼不堪一擊?

總結王安的成功經驗,具體說來有兩條:第一,王安獨創的經營管理新模式——王安模式;第二,王安科學家的頭腦和不屈不撓的開拓創新精神!

耐人尋味的是,王安公司的失敗恰恰與這兩條成功經驗密切相關!

王安,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在經營管理方麵有其獨到的想法。

首先,他主張要靈活管理。

當時美國盛行嚴格管理,強調對職工紀律要嚴明,措施要堅決,強調生產的連貫性和有效性。對此,王安自有想法。他認為對於新興的、以高科技為基礎的電腦業來說,要分層次進行管理。從事科研設計和開發工作的工程師和科學家,他們工作的創造性強,要求自由空間多,所以不宜采用過多的條規限製。要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投入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釋放出自身的能量。而從事一般製作、安裝工作的員工,因機器生產的需要,工作操作性強,而且時間限製嚴格,應該製訂有關條款,要求嚴格執行生產紀律。

第二,他認為決策應簡單明了。

科學家出身的王安經常告誡他的職工,一個技術問題或科學問題不論有多麼高深複雜,通常總能成為一種簡單明了的形式,而這種簡單明了的解決方法通常也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滿腦子科學思維的王安,自然也將這種思維方式融入他的管理之中。王安公司組織結構曾十分簡單,部門小,人員少。管理人員不是整天坐在辦公室、守著電話機,而是被要求經常去現場調查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以才舉賢

王安自己雖然是博士,但他在用人時,並不注重對方學曆的高低。隻要是的確有真才實學,在某一方麵顯示出一定的才能,他都會量才而用,把他們安排到適宜的崗位。

第四,容忍錯誤。

王安認為,管理並不是鐵板一塊,也應該講一些人情味。為了解決問題,職工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應該允許他犯錯誤,讓他從錯誤中接受教訓。當然,容忍錯誤並不等於縱容錯誤,他不允許同一個人在同一件事情上犯兩次錯誤!他相信以忠報忠,以心換心,相信管理中的人情味會使員工更加團結,更加自信,更加努力。

這四條,就是聞名遐邇的“王安模式”。

作為一個自幼受過中國傳統教育的中國人,他的管理方式明顯帶有東方色彩,或許這也正是王安模式的魅力所在!這一模式使王安公司內部凝聚力大大加強,大家團結一心,眾誌成城,在王安的帶領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但是,隨著王安本人年齡的增大,隨著王安公司的急劇膨脹,王安模式漸漸走了模樣。原先的靈活體製趨於僵化,科研人員囿於越來越多的條條框框,而無法全力施展。即使他們千辛萬苦搞出的新產品,想出的新點子,也被不知什麼時候突然變得固執的王安屢屢否決。他們的積極性受到壓抑。原先的簡化決策體製也因公司的急劇膨脹而變得根本不可能,部門不斷增加,人員不斷增加,管理層次不斷增加,管理效率自然是大大降低!

更為嚴重的是,王安用人違背了他的以才舉賢的原則,他的思想裏仍頑固地保留著舊觀念——父業須由子來承!當他打算退下來時,就安排把公司未來的控製權移交給35歲的大兒子弗雷德裏克·王。

弗雷德裏克早年在美國布朗大學主修數學,1972年獲得學士學位後,進王安公司工作。他先後在幾個主要職能部門工作,以熟悉情況。但是,他非但毫無經商才幹,還剛愎自用,自以為了不起,表現令人非常失望。他周圍的同事對他的印象是:行事莽撞,急於求成,缺少他父親所具有的科學管理能力。正如一位了解王安公司內情的人所說的那樣:“作為一名經理,他還欠成熟。以前,我在公司裏聽到的輿論是他滿腦子都是幻想,難以服人,沒有人樂意為他工作。”

縱然弗雷德裏克加入王安公司後出了不少差錯,盡管許多下屬都力勸王安不要移位於他,但王安仍然一意孤行,力排眾議,執意讓弗雷德裏克接職,出任公司總裁!

王安的另一個兒子——30歲的考特尼,盡管許多公司員工都不喜歡他,王安還是安排他先擔任王安傳播公司的總裁,負責銷售衛星的服務,後又提升為王安公司的副總經理。難怪有一員工說:“反正這是他老子送他的禮物嘛!”

王安的這些人事安排,在公司高級管理層引起很大的混亂和不滿。王安手下的兩名大將相繼離去。其中一位是42歲的總經理約翰·坎寧安,是一位極其出色的銷售和市場專家,曾跟隨王安左右20年,為王安公司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明白接替王安位置的是王安的長子而不可能是自己後,便於1985年7月辭職,赴計算機控製台公司任總經理。另一位是負責產品質量的副總經理喬思·克羅普,他在前者離去兩個月後,也辭職而去,成為新罕布什爾州塞勃姆一家電子公司的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