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大的目標,偉大的成就
亞當和野獸都曾受過上帝的祝福,但是,人還擔負著征服地球和統治野獸的責任。什麼樣的目標,什麼樣的成就,也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你是人,帶著他的一切。
你是其始,亦是其終。由你,他的清泉湧溢。向著你,他的溪水流淌。在你身上,他注入了人性。
你是他的治者與被治者,施虐者與受虐者,摧毀者與被毀者。
你是他的施主與受贈人,是他的釘人於十字架者與被釘於十字架者。
你是他的貧者與富者,弱者與強者,顯現者與隱遁者。
你是他的行刑者與受刑者,批評者與受批評者,嫉妒者與被嫉妒者。
你是他的高尚者與卑賤者,聖徒與罪人,天使與魔鬼。
這就是另一個成語“揠苗助長”的出處。
這兩個人的做法在我們看來,自然是可笑的。但實際上人們在追求成功時,也常會這樣做,隻是沒意識到罷了。
明人呂坤說,事有當然,有自然,也有偶然。有見識的人做事,都是盡力按應該的做法,即“當然”去做。在做的過程中,要順遂自然規律。而對於偶然發生的情況,不要被它迷惑,幹擾自己做事。
而有些人卻不是這樣。如“守株待兔”中的那個人,偶然白撿個兔子,就死抱著“偶然”不放了,放棄了原來“靠勞作致富”這個“當然”。結果呢,田荒了,兔子也沒有再來。
“揠苗助長”裏的那人,犯了另一種錯誤。他雖然看起來也在努力實踐“當然”,但他卻違背了自然,結果也不妙,那些秧苗全死了。
可見,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須把握好“當然”、“自然”和“偶然”。
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這是不言而喻的。“強扭的瓜不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光有成功的願望是不行的,“聽其自然”並非“聽天由命”,隻要在不違背自然的前提下,一個人的成功之路仍是寬廣的。“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必因此而灰心,放開在另一條路上“盡當然”的努力。
在處理“當然”、“自然”和“偶然”的問題上,呂坤尤其對“泥於偶然”的人提出了批評。他說,這樣的人,不但“偶然”得不到,連應該做的“當然”也一並失去了,真是可悲呀。
拘泥於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遇到失敗和犯錯誤。再高明的騎手,也難免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常勝將軍也有可能打敗仗。這時候決不可驚慌失措,一蹶不振。你隻需堅定地繼續努力,就能走出失敗和錯誤的陰影,重鑄輝煌。
人生之路,有平坦,也一定有坎坷,人生之事,有成功,也一定會有失敗,我們要學會對生活泰然處之。把勝利和成功看成偶然的天賜與把失敗和挫折看成生活對我們的考驗,看成人生劇場上必然會出現的一幕場景,然後,朝著理想”“盡其當然”的努力,我們才會獲得夢想你是他的高尚者與卑賤者,聖徒與罪人,天使與魔鬼。
你是每一位父親和母親的兒子,是每一位兄弟和姐妹的父親。我來自於你。我逃不開你,你逃不開我。因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倆即全人類。
如果沒有你就沒有我之為我;如果沒有我,便沒有你之為你;如果沒有我們,便沒有他之為他。
如果沒有先於我們者,便沒有我們;如果沒有我們,便沒有廣闊時間中的任何一個人。
在你鄰居的心中的你幸福麼?——你何不以他的幸福而高興呢!因為在他的織品中有你靈魂織進的線。你鄰居的眼睛看到還是沒看到這條線,你均無憂,因為那看到一切的眼睛,已看到了它。
在你鄰居的心中有一團火嗎?——那就讓你的心因這團火而燃燒!因為在這團火中,有從你的憎恨與輕蔑的爐火中迸出的一顆火星。
在你鄰居的眼中有淚珠嗎?——那就讓你的眼借它而流淚吧!因為在這淚珠中,有你的一粒殘酷之鹽。
在你鄰居的臉上有笑容嗎?——那就讓你的臉對它發出微笑吧!因為在它的甜蜜中,有你的愛發出的光。
你的鄰居因犯下的一條罪行而入獄了嗎?——你何不把你心中的一部分遣入監牢和他同國?因為你是他罪行的同犯,盡管合法的權力未曾用其法律對你進行審判,而同你一樣的一個人也沒有判定入獄。
昨天,我看見你在跳舞,且在人群中高喊:“鼓掌呀!鼓掌!”難道你不認為,在你身上有歡暢的生命,隻有當你目睹他人生命的歡樂並向其鼓掌時,你歡暢的生命才起舞麼?當別人跳舞你不鼓掌時,你在想著什麼?
昨天,聽見你在訴苦,痛哭:“人們啊,聽我講!人們啊,公正地對待我吧,我是被冤枉的!”
如果不是向那些人本身討公平,那你還能向誰去討公平呢?如果說你向人們控拆世人,那你為什麼不傾聽他們向你的控訴和向你本人尋求公正的聲音呢?
昨天,看見你在計算自己的利潤,你躊躇滿誌,對自己的聰明才智大為讚賞。我沒聽見你說:“這是賺別人的錢。”今天,看見你在計算自己的損失,詛咒著別人的精明狡猾。我聽見你說:“這是別人搶我的。”你難道對自己成為生活中的股東——“投機商”——不感到羞愧嗎?
目標要高
人應有一技之長,起碼應當掌握一種謀生技能,人無枝能何以走遍天涯,人無技能何以在現代競爭中取勝。多一門手藝,多一份生存的空間。訂出新的更高的目標,你才能進步。
我的祖母,願上天保佑她,認為人人都應勞動。剛才吃飯時她還對我說;“你得學門手藝,造些於人有用的器具,布料,都可以。年紀輕輕,不應當一門好手藝都不會。你能造出什麼來?一張簡單的桌子。椅子、一個樸素的碟子、一張地毯或者一個咖啡壺?你到底能造出什麼?”
祖母不悅地瞧著我。
她繼續說:“我知道,據說你是個作家,就算是吧。但你整天抽煙,弄得整個房子煙霧彌漫。你得學習做些實實在在的東西,看得到摸得著而又實用的東西。”
接著,祖母講了如下的故事;
許多許多年以前,波斯國王有個兒子,他愛上了一個牧羊人的女兒。他去見他的父親,說:“父王,我愛上了一個牧羊人的女兒,我要和她結婚。”父王說:“我是國王,你是我的兒子。我死後你就是國王,你怎能娶一個牧羊人的女兒為妻呢?”王子答道:“我隻知道我愛她、我願她做我的王後。”
國王感到這是天意,於是派信使去告訴那個姑娘說,國王的兒子愛她並要娶她為妻。牧羊人的女兒對信使說:“他是做什麼活的?”信使回答:“他是王子,不做活。”姑娘說:“他要學會做一種活,我才嫁給他。”信使回去把姑娘的話告訴了國王。
國王對兒子說:“那個姑娘要你先學會一門手藝。你還想娶她嗎?”王子說:“想。我來學出非常好的草墊。信使帶著這些草墊去見姑娘,說:“這些墊子是王子編的。”
姑娘看到墊子後,便隨信使回宮,與王子結了婚。
一天,王子在巴格達的街上散步。他經過一間看上去很是雅潔的飲食店,於是走了進去,坐到一張桌子旁邊。
誰知道,這是一間強盜和殺人犯開的店。他們把王子捉起來關進了土牢。土牢裏已經關著不少城裏的知名人士。這幫壞人把捉來的胖子殺了用來喂提來的瘦子,以此來開心。王子很瘦,並且強盜們並不知道他的身份,所以王子一時還沒有生命危險。他對強盜們說:“我會編草墊,這些草墊可以賣大價錢。”他們便給了他一些草。三天內他編了三張草墊。他對強盜們說:“拿這三張墊子去宮廷賣給國王吧,每一張墊子都值一百塊金子。”強盜們把草墊送到宮裏,國王發現這是他失蹤了的兒子編的草墊,於是把媳婦招來。牧羊人的女兒仔細地檢查草墊,發現在圖案裏有她丈夫編下的波斯文字,那是一封求救信。她把事情告訴了國王。
國王派出了許多士兵去殺掉了所有的強盜,救出了所有被俘的人。王子平安地回到他父親的宮裏,和妻子團聚。他對妻子十分感激,說:“親愛的,完全因為有了你我才能大難不死。”
祖母說完故事,問我道:“你明白為什麼人人都要懂一門好手藝了吧?”我告訴她,我很明白了。我一等到賺夠錢能買一把鋸、一個錘子和一塊木料時,就要盡力去做一張簡單的椅子或一個書架。
不要懷疑自己
能讓我飄浮在人生的泥沼中,卻不致深陷其中的是——我的信心!
生存在現代社會裏,要把自己經營得很好,第一項必備的絕技就是自信的建立。
名作家杏林子有本《現代寓言》,裏麵有個故事挺好的。話說有一隻兔子長了三隻耳朵,因而在同伴中備受嘲諷戲弄,大家都說他是怪物,不肯跟他玩;為此,三耳兔很是悲傷,時常暗自哭泣。
有一天,他終於作了決定把那一隻多出來的耳朵忍痛割掉了,於是,他就和大家一模一樣,也不再遭受排擠,他感到快樂極了。
時隔不久,他因為遊玩而進了另一座森林。天啊!那邊的兔子竟然全部都是三隻耳朵,跟他以前一樣!但由於他已少了一隻耳朵,所以,這座森林裏的兔子們也嫌棄他,不理他,他隻好快快地離開了。從此,他領悟到一個真理:隻要和別人不一樣的,就是錯!
這個寓言提醒了人們,現代人的自信就如同這隻兔子一樣,相當薄弱,對很多事也有太多擔心,因此經常處於不快樂中。事實上,這皆起因於自我認知的不足。
前幾個月一部電影“宋氏王朝”,講述宋家三姐妹零齡、慶齡與美齡的故事,姑且不論其曆史真實性與批判性如何,倒是對其中三姐妹的一句話感到相當震撼。她們說的是:“我們將來一定要做一個不平凡的人。”試想,這是個多麼偉大的夢想啊!
從戲中跳脫出來,又在某個電視節目中正好看到《宋氏王朝》的導演張婉嫁接受訪問,這個香港女導演激動百倍地說:“我要把華人電影推向全世界最高峰。”
的確,每個人對生活的品質都有不同的期望,你是否也有些期望呢?而這些期望的實現就有賴你的自信了,自信可以讓你在險惡的環境中打敗很多人。
一、實力的積累:所謂實力的積累,就是專業知識夠不夠。今天無論你是工程師、會計師、律師還是一個路邊的小販,請務必拿你的執照,並把工作角色扮演到最好。
當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之後,還不夠!你還必須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譬如,某個企業主,旗下有不少員工,但在下班後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洗廁所,你一定想不到吧?雖然這是個微不足道的工作,不必老板親自而為,但是,卻使這位企業主有隨時歸零,放下架子的心態;而這位老板相信,實力的積累與態度的正確性,將有助於自信的建立。千萬要記得:如果你不夠專業,就不是個專家,也就絕對不會是個贏家。
二、成就感的提升:自信能力的強弱與過去成就感的積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有些人沒有自信,皆由於過去沒有成功的例子,反正做什麼都失敗,久而久之自然垂頭喪氣,認為自己是個倒黴的人、失敗的人。
那麼,你一定會問,要怎麼做才能提升成就感?
這件事是急不來的,但卻可以經過慢慢練習而積累。一開始隻要把小事做到最好,讓小小的成就積累出一點自信,漸漸地由小而大,積少成多。當成就感不斷提升時,信心也就建立了。
有個同學很愛睡懶覺,因而常常遲到。這在別人看來也許沒什麼大不了,但他卻認為是個要命的毛病。於是,他跑來問他的朋友該怎麼做才能改掉這個壞習慣。
他的朋友先問他有沒有改變的決心他說‘有”。於是,朋友說要改變一定要有方法,靠鬧鍾不保險,最好拜托室友叫你,一個人叫無效,5個人輪流來叫總有用了吧。後來,他果然改變了睡懶覺的毛病,每天甚至早進教室10分鍾。
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其實不勝枚舉,隻要小事做到最好,給自己增加成就感與快樂,就像堆積木一樣,每件事都做得很好。所以,當回憶裏充塞的盡是成功的案例時,又怎麼會沒有信心?
三、自我激勵:許多人都奇怪有的人的精神為什麼隨時都那麼好,表現出一副充滿自信的樣子,他們的回答是:“主要原因是最常做的事就是自我激勵。”
碰到朋友想戒煙,應該告訴他戒煙的最佳時機就是除夕,為什麼要選在除夕?因為過了這一天,你就可以大聲地向別人宣布:“我已經戒了兩年煙了。”
不管這個說法會不會得到你的認同,應該強調的是:找一些方法自我激勵一下!愈有成就感,就愈能把事情做好。
但是,你也必須認清一點,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當愈成熟長大時,在旁激勵你的人就會愈少。譬如童年時代,功課考不好、事情做不對,父母總是會鼓勵你,說沒關係,加油再來一次;但是當你長大了,甚至已經當到公司主管、為人父母,這時你反而成了激勵屬下、鼓勵孩子的人,而你自己接收到的鼓舞,反而少之又少了。
不能保持激勵自己的習慣,又如何去激勵別人呢?
失敗孕育成功
在人生道路上,一旦確立了某個有價值的標的時,就要矢誌不渝地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奮鬥。成功的道路不可能是平坦筆直的,成功是失敗之子。如何對待失敗是對人才的嚴重考驗。屢戰屢敗,喪失信心者,一事無成。屢敗屢戰,善於正確認識和對待失敗,從失敗中總結經驗看到光明者才能登上成功的險峰。
電燈泡的發明者愛迪生和他的助手為了找到一種合適的材料作燈絲,不屈不撓地進行了八千多次試驗。試驗初期,他們找了1600種耐熱材料,反複進行了近兩千次試驗,苦鬥了五六個月,結果隻有白金較為適合,但白金比黃金還貴重,怎能用於製造普及的廉價的燈泡呢?這就是說,近兩千次的試驗失敗了。於是,他又從植物纖維中發掘理想的燈絲材料,先後試了6000多種植物,甚至連馬鬃、頭發、胡須都不放過,終於發現竹絲炭化後作燈絲很好,能發光I20O小時。但他並不滿足,派人到世界各地搜集來幾千種竹子,進行試驗比較,最後確定日本的一種竹子最適用。至此,竹絲燈泡才算正式研製成功。(後來,別人又加以改進,用鎢絲做燈絲,一直用到今天。)當試驗出現挫折,報紙上的冷嘲熱諷劈頭蓋臉向他襲來時,他盡管感到痛苦和焦慮,臉色變得灰白,鬢角上的青筋在蹦跳,蓬亂的頭發披散到臉上,但是他並不被失敗的痛苦所壓倒,仍然堅信自己的發明必將成功:“白熾燈一定能亮起來,這條道兒沒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