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大的目標,偉大的成就(2 / 3)

在長期的科學實驗中,他善於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從失敗中發現成功的因素,看到成功的前景,因而在整個發明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十足的信心。當電燈試驗從初秋進行到初冬,獲得的最佳效果隻能亮8分鍾時,他的助手有點泄氣了:“唉,又是白費勁兒!”愛迪生卻從這些微小的進展中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反駁道:“怎麼白費勁兒?足足亮了8分鍾,壽命不是比上一次長了好幾倍嗎?”愛迪生的辯證觀點啟發了助手,使助手轉愁為喜;“對,就像你說的,做一次試驗,就有一次收獲嘛!”“做一次試驗,就有一次收獲”,這是愛迪生把失敗轉化為成功的關鍵。

不要毀滅自己

理想的山峰是人們心靈的聖殿,如果你因為山路崎嶇而毀滅自己的理想的山峰,那就同毀滅自己無異!

這是一位登山家的墓誌銘:

“跟許多勇士一樣,他是人們掌聲中的成功者,歎息聲中的失敗者。”

他曾經多次征服世界的高峰,回國時受到英雄式的迎接,他登山的經過被印成專集,照片又成為報刊的頭版。

在他征服世界第二高峰的次年,又去攀登聖母峰。但不幸喪生於雪崩。噩耗傳來,許多人歎他太不知足,以致失去過去的榮譽,更斷送了自己的生命。

當他的屍體被人從雪裏尋到的時候,他已經被人們所淡忘,除了少數的幾名親友,他的名字已經沒有人記得。他們把登山家葬在這個地方。

什麼都擊不倒你

不論做什麼事,相信自己,別讓別人的一句話將你擊倒。自己拿定主意,追隨自己的夢想。

有個人的朋友叫蒙提·羅伯茲,他在聖思多羅有座牧馬場。這個人常借用他寬敞的住宅舉辦募款活動,以便為幫助青少年的計劃籌備基金。

上次活動時,他在致詞中提到:“我讓傑克借用住宅是有原因的。這故事跟一個小男孩有關,他的父親是位馬術師,他從小就必須跟著父親東奔西跑,一個馬廄接著一個馬廄,一個農場接著一個農場地去訓練馬匹。由於經常四處奔波,男孩的求學過程並不順利。初中時,有次老師叫全班同學寫報告,題目是‘長大後的誌願’。

那晚他洋洋灑灑寫了7張紙,描述他的偉大誌願,那就是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牧馬農場,並且仔細畫了一張200畝農場的設計圖,上麵標有馬廄、跑道等的位置,然後在這一大片農場中央,還要建造一棟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報告完成,第二天交給了老師。兩天後他拿回了報告,第一頁上打了一個又紅又大的F,旁邊還寫了一行字:下課後來見我。

腦中充滿幻想的他下課後帶著報告去找老師:‘為什麼給我不及格?’

老師回答道:“你年紀輕輕,不要老做白日夢。你沒錢,沒家庭背景,什麼都沒有。蓋座農場可是個花錢的大工程;你要花錢買地、花錢買純種馬匹、花錢照顧它們。你別太好高騖遠了。”老師接著又說:“你如果肯重寫一個比較不離譜的誌願,我會重打你的分數。’

這男孩回家後反複思量了好幾次,然後征詢父親的意見。父親隻是告訴他;‘兒子,這是非常重要的決定,你必須拿定主意。”

再三考慮好幾天後,他決定原稿交回,一個字都不改。他告訴老師:“即使拿個大紅字,我也不願放棄夢想。”

蒙提此時向眾人表示:“我提起這故事,是因為各位現在就坐在200畝農場內,坐在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豪華住宅中。那份初中時寫的報告我至今還留著。”他頓了一下又說:“有意思的是,兩年前的夏天,那位老師帶了30個學生來我的農場露營一星期。離開之前,他對我說:‘說來有些慚愧。你讀初中時,我曾潑過你的冷水。這些年來,我也對不少學生說過相同的話。幸虧你有這個毅力堅持自己的夢想。’”

相信自己

你可以長時間賣力工作,創意十足,聰明睿智,才華洋溢,屢有洞見,甚至好運連連——可是,如果你無法在創造過程中了解你自己想法的重要性,一切都會落空。

成功、財富以及繁榮的創造中,最重要的元素來自你的內心——你的想法。如同詹姆斯·亞倫(JamesAlien)在《當人思考時》(AsaManThinketh)裏麵提醒我們的:“堅持著一串特殊的想法,不論是好是壞,都不可能不對性格和環境產生一些影響。人無法直接選擇環境,可是他可以選擇自己的想法,因此雖然間接卻必然會塑造他的環境。”

如果你能夠窺探成功男女的內心,你便會發現豐富的正麵精力——成功及富裕的想法,而且毫不猶豫。為了創造外在的財富,你必須先創造繁榮的念頭。你必須看見自己成功的模樣,成功地在心中演出你的夢想和抱負。

誘人的是,你很想說服自己,你會變得更肯定,你的想法也會變得更純粹,更與成功有關。不過,這顯然是把馬車牽到馬的前麵。致富的最快、最有把握的方法,就是從內往外。思想具有莫大的力量。使用你的想像力來創造夢想,巨大的轉變就會隨之而來。

我認識許多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雖然他們各有不同的才華汽質、技術、工作道德和專業背景,但卻有一個共通點。這條共同的金線就是,他們都覺得自己很成功。他們從未質疑過這個事實,他們無法了解為何有人會質疑自己的偉大程度。他們很難了解別人為何無法成功,因為對他們來說,成功的秘訣很簡單:成功源自於心,再轉換到物質世界。它不像許多人所相信的,是倒過來的。

擺脫負麵信念

我們都有一些綁手綁腳的想法。對大多數人來說,有一條最特別——我們已經習慣接受某種暗叨、習慣性的教義以為“事情本如此”。

告訴自己這項——或任何一項——自我創造的負麵信念,有什麼價值呢?考慮一下隨著這個想法而來的微妙訊息。究竟,我們相信“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我們也必須相信“我們永遠無法及時完成任何事”,“我會不斷處在壓力下”,“沒有時間可以浪費”,而這是絕對負麵的。你最灰暗的信念是什麼?是不是你相信自己不夠好,或是不夠幸運?或許你相信你不值得成功,或者其他人控製了你的命運。或許你相信人們刻意找你麻煩,或者你是時勢下的犧牲者。不論這個信念是什麼,都不值得保留,當然也不值得辯論,可是每次你提醒自己——告訴自己——你的狹隘信念時,你都在強化一個主意,會直接幹擾人的成就。它在你所處的地方以及你想去的地方之間建起一道牆。每次你對自己說,“我永遠無法突破”,或“我也沒有辦法,我向來如此”,還是你所散發的任何負麵訊息時,這就好像你在對自己說,“我不想成功”。

提醒自己,這個或任何負麵的自挫信念,沒有任何價值。建議你檢查一下自己是否經常對自己或他人重複這樣自挫的聲明。並且試著在生活工作中甩掉這種自挫的習慣。隻要你拒絕繼續下去就好。答應自己不可再強化這個——以及所有的——負麵信念,不要討論它們,甚至不要去想它們。當熟悉的負麵念頭浮上心頭時,輕輕打發它,就像你揮走野餐上的蒼蠅一樣。不要對它付出你寶貴的注意力。節省你的精力,留給正麵的想法和行動。

拋開恐懼,勇敢改變

如果你能拋開恐懼,有勇氣改變,我猜你就不必繼續為不良的結果而常常煩惱了。

在《成功絕非意外》(SuccessIsNoAccident)這本美妙的著作中,作者萊爾·李貝若博士(DrLairobeiro)有一段話聽來真是真理,而且不斷在曆史中重複得到印證。他說:“如果你繼續做你向來所做事,你就會繼續得到你向來所得到的結果。”多麼強烈的訊息!有時候,為了在你的生活中創造正麵的事情,你需要在做事情的方式上做一些修正,這個世界可不會突然改變情況來酬謝你。相反的,你必須改變你處理某些挑戰的方式。

你見過太多根本不願改變的人,即使他們目前的努力並未奏效。人們害怕改變。有時候他們甚至為自己的局限辯論說,“我向來如此”,或“我不是那塊料”,或“我向來都有不同的做法”。不過,如果,某件事對你來說行不通,像這樣的聲明既無用也幫不了你。應該記住的是,依然故我的話,你將會繼續得到你向來所得到的結果!

或許你不是那種願意向朋友和客人求援的那種人。你甚至對此引以為做。然而,有時你就是需要向人求助才能成功。如果你太頑固了,堅持“我不能那麼做”,你可能會錯過一個大好良機。還有無計其數的例子顯示,不願嚐試新的事物,或是不願嚐試不同的做法,可能會妨礙你達到成功的機會。對你的頑固做個清單: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任何地盤隻因你向來如此做,就繼續這麼做的?

讓恐懼讓路

對我來說,恐懼念頭就像是一條精力旺盛的狗身上所拴的皮帶。他們將你往回拉,不是偶爾,而是時時刻刻。

如果你收集一般人心中所有的恐懼念頭,客觀地觀察他們,試著決定他們對這個人有什麼好處,你就會看清楚,不是某些而已,而是所有的恐懼念頭都一無是處。它們沒有半點好處。一點也沒有。他們幹擾了夢想、希望、欲望和進步。

恐懼念頭有許多麵貌。有時候令人聽起來很合理:“我隻是比較謹慎,所以我要慢慢來。”其他時候,是受到過去的牽絆:“我已經試過了,可是沒有成功。”偶爾,恐懼聰明地偽裝為實際。“大部人都失敗了,所以開始以前我一定要有絕對把握。”我可以列舉好幾頁的實例。然而,當你仔細、誠實地觀看每一個恐懼念頭時,卻有相似的蛛絲馬跡可尋。他們都是在解釋或為某件事行不通而辯解。他們通常是為中途而廢或遲遲未開始找合理的借口。

一位好批評的人,尤其是膽怯的一位,會認為這個勸告不切實際,太單純或愚蠢。克服這些反對意見的問題出在,表麵上看來,他們似乎頗有道理。我向你保證,我不是勸你忽略事實,冒不必要或愚蠢的風險。我也不是建議你,你應該嚐試你全然沒有資格去做的事。例如,如果你的夢想是進NBA打籃球,而你又已年過四十,體重超重,而且身高隻有五尺六寸,那還是算了吧,你是不可能夢想成真的!

這裏談的恐懼是清清楚楚直接妨礙你的夢想那種——害怕被拒絕、害怕失敗。像這樣的念頭:“人人會怎麼看我?我看起來可能很愚蠢”,或者“我不認為我做得到,我沒有時間,或經驗,或信心,或預算。”這些常見的陰魂不散的恐懼念頭,都是我們自己幻想出來的夢想破壞者。

例如,有一個獨立的推銷員。她的目標是增加一倍的收人。她的“理性”恐懼以這樣的麵貌出現:“我不能在周末打電話給客戶,因為我可能會得罪他們,或是占用了他們的家庭時間。”事實上,當然是她不敢打電話。所以,年複一年,她都沒有打成電話,總是遠遠落後在她的目標後麵。然後有一天,她決定拋開恐懼,拿起電話。由於周末在家的客戶更多,心情也更放鬆,她發現,這其實是打電話的最好時機。一旦她拋開恐懼,一切就輕而易舉。她的收人不隻是加倍,而是三倍。

至於過於天真的風險,建議你嚐試某件可以改變你一生的事。承諾下個月開始練習拋開域忽略任何浮上心頭的負麵和恐懼的念頭。當恐懼浮上心頭時,輕輕但是堅實地將它們打發走。當它們回來時(這是必然的),再次打發它們走。這比你所想的容易。

機遇別錯過

心態體現你的休養觀,要怎樣的世界,就用怎樣心態去演澤吧。

有一天,一隻狐狸走到一個葡萄園外,看見裏麵水靈靈的葡萄饞涎欲滴。可是外麵有柵欄擋住,無法進人。於是狐狸一狠心絕食3日,減肥之後,終於鑽進葡萄園內飽餐一頓。當它心滿意足地想離開葡萄園時,發覺自己吃得太飽,怎麼也鑽不出柵欄。無奈,隻好再餓肚3天,才鑽了出來。

鑽石就在你身邊

人的一生似乎都在尋尋覓覓。尋找永恒不變的幸福,尋找功蓋千秋的成功。為此人們勞苦終日,行色勿勿。也許到了強留之際,都找不到自己要找的東西。因為要找的東西可能都曾經早已擦肩而過了。

在美國西北部蒙大拿州西部邊境比特魯特山邊的達比鎮,人們好多年都習慣於仰望那座晶山。晶山之所以獲得這個名稱,是因為它被侵蝕,也已暴露出一條凸出的狹窄部分,這部分是微微發光的晶體,看上去有點像岩鹽。早在1937年,這裏就修建了一條直接越過這塊露麵岩層的小徑。但是此後一直到1951年,並沒有一個人耐煩地彎下身子去撿起一塊發亮的礦物質,好好地把它觀察一下。

就在1951年,兩個達比人康賴先生和湯普生先生看見一種礦石的集合物陳列於這個小鎮,感到十分激動。他們看到礦物展品中的綠玉標本上,附有一張卡片,說明綠玉可用於原子能探索,便立刻在晶山上立柱,表示所有權。湯普頭把礦石的樣品送到斯波堪城的礦務局,並要它派一名檢驗員來察看一種“儲量巨大”的礦物。1951年的下半年,該礦務局就派了一部推土機上山采取礦石樣品並進行成份分析,認定這裏確是極有價值的世界最大的鐵的儲藏地之一。今天一些沉重的運土卡車陸續奮力登山,又載著極為沉重的礦石慢慢地闖出一條下山的回路;而在山腳下等待他們的實際是手中拿著支票的美國鋼鐵公司和美國政府的代表。他們每人都急於購買這些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