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看不見眼毛(1 / 3)

眼睛看不見眼毛

楚莊王準備出兵去攻打越國,莊子問他:

“你為什麼要去打越國呢?”

楚王回答說:

“越王腐敗無能,國力衰弱。”

莊子嚴肅地說:“在我看來,一個人的聰明智慧也和人的眼睛一樣。眼睛能夠看見百步以外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眼毛。大王,你自己好好想想,你的兵力到底比越國強多少?你以前出兵和秦國、晉國打仗,不但打敗了,還丟了幾百裏地方,這不是兵力弱的緣故嗎?莊足喬是個大強盜,他在楚國作惡無數,而你的官吏老是裝聾作啞,不去禁止他,這不是政治腐敗的緣故嗎?楚國政治的腐敗、兵力的薄弱,比越國還厲害。你現在還要去打越國,這是很危險的,對楚國沒有一點好處。”

楚莊王覺得莊子講得很有道理,認識了自己國家的真實處境,不敢貿然出兵了。

這是說:一個人看別人的錯處是容易的,要看見自己的錯處,卻是難的。

弓和箭相依

有個人自誇他的弓說:

“我的弓可厲害了,打獵不用箭射!”

也有個人自誇他的箭說:

“我的箭厲害著呢,打獵不用弓!”

這時恰好有一個會射箭的人從他們身邊走過,聽到他們所講的話,就告訴他們說:

“你們所說的都不正確。沒有弓,發不出箭;沒有箭,怎麼能射中目標?”

那個會射箭的人,叫他們把弓和箭都拿出來,然後教他們射箭。

那兩個人這時才明白射箭離開了弓和箭都不行。

君王擊鼓

楚厲王曾經通令百姓,國家如果遇到危急的事,就打鼓報警。百姓聽到鼓聲,必須立刻行動起來,保衛國家。

一天,楚厲王喝醉了酒,經過鼓架旁邊,拿起鼓槌,胡亂地打起鼓來。鼓聲向四麵八方散播傳去。

百姓聽到鼓聲,都以為敵人入侵,國難當頭,不敢怠慢,都急急忙忙地跑到王宮前麵廣場,聽候命令。

楚厲王派人跟老百姓解釋:“並沒有什麼緊急的事。剛才打鼓,是大王吃醉了酒,為了好玩,而打了一陣鼓。”

老百姓悻悻離去。

數月後,楚國真的碰到了緊急的事。楚厲王命令打鼓報警,召集百姓前來援救。

但是老百姓以為楚厲王又發酒瘋在胡亂打鼓,都沒有去王宮救急。

鄭人買鞋

鄭國有一個人,想買一雙鞋子,事先依照自己腳的大小,用尺子量好了尺碼。

他在集市鞋攤上選好了一雙新鞋,發現自己量好的尺碼忘在家裏了,隻得對鞋攤主人說:“哎呀,我把量好的腳的尺碼忘在家裏了,我得回家去拿尺碼。”

鞋攤主人問:“你為誰買鞋呀?”

鄭人說:“我為自己買鞋。”

鞋攤主人說:“那麼,你用腳試穿一下不就行了嗎?何必回家去拿量好的尺碼呢?”

鄭人說:“你別說了,我隻相信尺碼。”

鄭人飛快地往家裏趕,拿了尺碼也不停留,又飛快地往集市裏趕。但集市早散了,他也沒有買到鞋子。

可笑的成見

從前,有個人正從江邊走過,忽然發現一個成年男子抱著一個小孩,準備把他投到江裏去。

小孩子害怕了,嚇得哇哇大哭。

這個過路人就問:

“你為什麼要把這個孩子投到河裏去?不怕他淹死嗎?”“沒關係,他的父親會遊泳!”

過路人就說:

“父親會遊泳,他兒子就會遊泳嗎?”

鷸蚌相爭

河灘上有一隻河蚌張開了蚌殼正舒舒服服地曬太陽。一隻鷸鳥飛來,一口啄住了河蚌的肉。河蛙立即把殼合攏,緊緊地夾住了鷸鳥的長嘴。

鷸鳥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成了死蚌!”

河蚌說:“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鷸!”

就在河蚌和鷸鳥僵持不下的時候,一個漁翁笑著把它們捉走了。

百發百中

楚國人養由基是一個神箭手,遠近聞名。他站在離柳葉百步遠的地方射柳葉,百發百中。圍觀的人都拍手叫好。

有個過路人說:“射擊的基礎的確很好,可以接受射擊的教育了。”

養由基說:“大家都說我射箭的技術很高明,你卻說可以接受射擊教育,你為什麼不代我射射柳葉看?”

那人回答說:“我不能夠教你左手怎樣挽弓,右手怎樣搭箭,但我懂得一個道理:百步射柳,連發連中,如果不懂得養精蓄銳,要不了多久,精疲力盡,弓不正,箭偏斜,一發不中,就前功盡棄了。”

曾參殺人

曾參住在費地,費地有一個和曾參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

曾參的母親正在織布,有人跑來告訴她:“曾參殺人了!”

曾參的母親聽了,說:“曾參不會殺人。”照常織布,不當一回事。

過了一會兒,有人急急忙忙跑來告訴她:“曾參殺人了!”

曾參的母親依然鎮定自若地繼續織布。

剛過一會兒,又有一個人跑來對她說:“曾參殺人了!”

曾參的母親頂不住了,扔下織布的梭子,翻過牆院逃走了。

虎怒決蹯

有一個獵人,安裝了一個拴縛獸蹄的捕獵器具,縛住了一隻老虎。老虎無法解脫,發起怒來,用牙齒咬斷被縛的蹄子,忍著劇痛逃跑了。

老虎不是不愛惜自己的蹄子,但是性命攸關,它不能因為保往了蹄子,而使自己命喪獵人之手。委屈求全也不失為一種計策。

澤雉

梁王召見戴晉生,戴晉生不好再推辭,穿著一套破舊衣帽去見梁王。梁王說:“前幾天,我用上大夫的薪俸來挽留你,你不願意留下來,現在為什麼又來拜訪我呢?”戴晉生微笑了一下,仰頭長歎了一聲:“唉!我其實並不想來見您,您沒有看到那大沼澤中的野雞嗎?它走好幾步才能啄到一粒食,一整天才能吃飽。但是它的羽毛潤澤好看,光亮映照日月;振翅爭鳴,聲音響徹山陵,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它能按自己的意誌去生活,它的生活是自由快樂的。如果將它捉來,放在倉庫裏,經常吃高粱粟米,不到一個早上便能吃得飽飽的,它的羽毛反而不如往昔在大沼澤時的豔麗,它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糟糕,整日精神萎靡。這難道是因為食物不好嗎?不是的,這是因為它不能按照自己的意誌生活啊。”

失火

有一位客人去拜訪舊友,發現他朋友家爐灶上的煙囪砌得太直,灶旁又堆了許多柴草,慌忙勸他朋友說:“你應該把煙囪改砌成彎曲形狀,把柴草搬開,離灶遠一點兒,不然的話,將會引起火災的。”

他朋友沒有把他的話聽進去。

沒過多久,他的朋友家果真失火了。幸虧鄰居們及時趕來奮力搶救,才把火撲滅了。

於是,主人宰牛擺酒,酬謝救火的人們。請那些救火時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坐在上席,其他救火的人也都被請來依次入座,偏偏沒有請早先那位勸告他改灶搬柴的客人。

有人對主人說:“假如你當初聽從了那位客人的忠告,改砌了煙囪,挪開了柴草,就不會有這場火災了。今天論功請客,為什麼倒把他忘了呢?”

那人恍然大悟,立刻去請那位客人來。

宓子賤與巫馬期

宓子賤治理單父時,每天彈琴取樂,悠閑自在,很少走出公堂,但單父卻被治理得政通人和。巫馬期治理單父,每天太陽還沒出來就出去了,直到繁星滿天才回來,日夜不得安居,什麼事都親自辦理,費了不少力氣才把單父治理好。

巫馬期向宓子賤請教當年宓子賤是怎樣把單父治理好的。宓子賤說:“我的辦法是憑借眾人的智慧,你的辦法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光靠自己的人當然勞苦,而依靠眾人的人肯定安逸。”

孟賁不易勇

人們虛心向孟賁請教:“生命和勇敢,你會選擇什麼?”孟賁說:“勇敢。”又問:“地位和勇敢呢?”孟賁說:“勇敢。”又問:“財富與勇敢呢?”孟賁說:“勇敢。”

生命、地位和財富,這三者是一般人難以得到的東西,但是對孟賁來說,都不及勇敢。這就是他能夠威鎮三軍、降伏猛獸的原因啊。

回頭鹿

鹿拚命朝前奔跑,一直都沒有回頭望,六匹馬駕的獵車去追趕它,也是望塵莫及,最後連蹤影都看不見。但是,人們後來還是把鹿捉住了,那是因為它老是不停地回頭張望呀。

鄒忌照鏡

齊國相國鄒忌長得五官端正,英俊瀟灑,遠近聞名。

一天,他照鏡子,問他的妻子:“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漂亮?”

他的妻子說:“你比徐公漂亮十倍呢!”

城北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

亮,又問他的小老婆:“我與徐公相比,哪一個漂亮?”

小老婆說:“徐公怎麼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個客人拜訪鄒忌,鄒忌和他攀談一會兒後,問客人:“我與徐公相比,哪一個漂亮?”

客人說:“徐公不如您英俊。”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拜訪鄒忌,鄒忌仔細打量徐公,自認為比不上徐公,又悄悄地對著鏡子仔細地照照自己,更覺得自己遠遠不及徐公英俊。

“我不及徐公英俊,為什麼他們都說我比徐公英俊呢?”夜晚睡覺的時候,鄒忌左思右想,終於想清楚了其中的道理:“妻子說我英俊,是偏愛我;小老婆說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有求於我。”

打比方

有一個門客對梁王說:“惠子這個人有一個毛病,他說什麼都愛打比方。大王如果不許他打比方,他就沒法子說話了。”

梁王聽了,說:“我就按你的意思辦。”

第二天,惠子來見梁王。梁王說:“希望你今後說話直截了當的,不要打比方。”

惠子說:“現在有人不知道‘彈’是什麼東西。他問你彈的形狀像什麼,如果你回答說彈的形狀就像彈,他能明白嗎?”

梁王說:“不明白。”

惠子接著說:“那麼你就應該告訴他:‘彈的形狀像弓,是用竹做它的背’。如果他腦子不是很笨的話,他一定會明白的。”

梁王說:“你說得沒錯。”

惠子說:“所以,說話的人就應該用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來說明人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從而使人真正弄懂。現在你叫我說話不打比方,這怎麼行呢?”

梁王聽了點頭稱是。

晏子辭退高繚

晏子做齊國宰相時,高繚是晏子的手下。一天,晏子把高繚辭退了。

晏子左右的人勸他說:“高繚在您手下做官已經三年了,並沒有犯什麼錯誤,您也沒有給他升官。現在您卻要辭退他,這是不是沒有道理呢?”

晏子是這樣回答的,他說:“我晏嬰是一個胸襟狹窄、學識淺薄的人,需要周圍的人隨時批評和幫助我,才能不犯錯誤、行事正直。而高繚跟我共事三年,卻從來沒有批評過我一句,糾正過一次我的過失。這樣做官是很不盡職的,我不辭退他才沒有道理呢。”

貓頭鷹搬家

貓頭鷹想搬家,正收拾東西,飛來了一隻斑鳩。

斑鳩問:“你要到哪兒去?”

貓頭鷹回答說:“我要搬到東方去。”

斑鳩又問:“為什麼要搬家?”

貓頭鷹說:“因為這裏的人們都厭惡我的叫聲,所以我想搬到東方去。”

斑鳩說:“假如你還不改變你那令人討厭的叫聲,即使搬到東方去,那裏的人也照樣會厭惡你的叫聲的。”

魷魚上鉤

衛國有一個人名叫子思。一天,他看見一個衛國人在黃河釣到一條大魷魚。魷魚大得連車都裝不下。

子思問那個釣魚人:“魷魚是很難釣到的,你是怎麼釣上它的?”

那人回答說:“我開始下鉤的時候,是用一條小魴魚作釣餌,魷魚遊過時,連看都不看一眼,大大咧咧地搖頭擺尾地遊過去。後來,我換上一大塊豬肉作釣餌,魷魚遊過來,立即吞下了鉤,就這樣被我釣上來了。”

子思聽了,感歎地說:“魷魚難釣,卻禁不住大塊豬肉的引誘。有些人很有才學,但因為貪圖榮華富貴而使自己身敗名裂。”

煮竹席

北方有個人到南方來。

南方人煮竹筍請他吃,他不認識竹筍,問道:“這是什麼東西?味道很不錯嘛!”

南方人說:“這是竹子。”

北方人回去後,就把床上的竹席拿去煮,卻怎麼也煮不爛,用力去咬反把嘴咬破了。

他對妻子說:“我上了南方人的當,他拿我尋開心!”

神魚

古時候,會稽石亭村有一棵大楓樹,樹身已經空朽。每逢下雨,樹洞裏就積滿了水。

有一個商人運活魚到外地去賣,路過這裏,看見樹洞裏有積水,便捉了一條鯉魚放進洞中,然後走了。

村人發現樹洞中有魚,感到十分奇怪,認為這是神魚,便對它燒香祭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