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的效果
楚莊王在位的時候,有一次,楚國打了勝仗,楚莊王十分高興,決定在宮中設宴款待眾將群臣。
在宴會上,楚莊王頻頻為群臣把盞助興,覺得還不能盡興,於是,派人去後宮請來自己寵愛的許妃為大家獻上歌舞。
許妃輕歌曼舞,更為宴會增加了氣氛。酒酣之時,突然庭院裏一陣大風吹過,廳堂裏酒席桌上的燈盞都被吹滅了。
忽然,許妃感到有人來拉她的手,另一隻手在扯她的衣袖,許妃大驚,急中生智,將那人的帽纓拔了下來,慌忙掙脫開,跑到楚王身邊。
許妃低聲對楚王說:
“大王,方才黑暗中有人想調戲我,被我拔下了帽纓,您隻需看誰沒有了帽纓,便會認出他來,大王,您可要重重地處罰這個膽大妄為之人呐!”
楚王卻勸慰許妃道:
“不要如此多心,說不定是因黑暗無意所為,怎麼好為了一點兒小事掃大家的興呢?”
楚王不但不追究此事,而且為了穩定大家的情緒,故意對大家說:
“今天設宴為的是慶賀勝利,大家不必拘禮,為此,我建議大家把帽上的纓都拿下來,這樣也許更盡興。”
大家按楚王的意思,將帽子上的纓都拔了下來。楚王這才下令侍從將燈盞重新點起來。
幾年過去了,這件事楚莊王已經忘記了。有一次,晉國又來侵犯,楚王率領將士衝殺抗敵。
隊伍中,有一位將官十分勇猛,無論多麼艱險的任務,他都挺身而出,拚死廝殺,楚王暗暗讚歎:
“如此將官,難能可貴!”
楚王在眾將士麵前表彰了這位將官,希望大家以他為榜樣奮勇殺敵。將士的激情被鼓動起來,不久,便打敗了晉軍。
楚王召見那位將官,要重賞他。那位將官卻跪拜道:
“幾年前臣酒後失禮,大王不但赦我不死,還保全了臣的顏麵。如此寬容禮遇之恩,臣以萬死而難報,豈敢領賞。”
小人與高尚之人
惠施是魏國的宰相,他是個心胸狹窄、權利心極重的人。現在本已權高位重了,可他反而沒有一絲功成名就的自豪感,整天為保住這顯赫的高位而憂心忡忡。
有一天,有人來報告他,說著名的學者莊子想要來拜訪他。他心中一驚,想:
“論學識,自己是無法與莊子相比的,這麼有學問的人想來見我,是為了什麼呢?會不會對自己的前途和功名有什麼影響呢?”
這樣想著,便坐臥不安,於是,叫來一名親信來商議。那人偏偏也對此事心存疑慮,說:
“莊子來拜訪,是不是想在君王麵前故意讓你出醜?為的是自己做宰相,取代你的官位。”
聽了這位親信的話,惠施更加惶恐不安,急忙傳令給部下,要把整個國都翻個遍,把莊子搜查出來,免除後患。
莊子聽說了全城搜捕自己的消息,輕鬆一笑,毫無驚慌的表情,幹脆自己找上門去,麵見惠施。
莊子凜然正氣,麵對惠施,侃侃而談:
“鳳凰這種鳥不知宰相大人聽說過沒有。傳說中鳳凰是一種不凡的鳥。有一次,它從南海起飛,向著北海的方向晝夜飛翔,不知疲勞,不顧饑餓。沿途,隻有遇到梧桐樹,它才肯停下來休息,絕不會隨便在什麼地方停留。一路上,沒有幹淨的竹米,它寧肯餓肚子,也不會饑不擇食,沒有清甜的泉水,它不會輕易地去喝河流、水塘中的汙水,這些無一不在表明它的高潔。
“鳳凰在飛行中遇到了一隻貓頭鷹。鳳凰出於禮節想去拜訪和問候貓頭鷹,它想不到剛巧貓頭鷹拾到一隻死老鼠。貓頭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為鳳凰是來和它爭搶死老鼠,於是,惶惶不可終日,甚至擺出一副拚命的樣子,以此來威脅鳳凰。你覺得可笑不可笑?
“同樣你如今被高官厚祿迷住了心竅。以為我來見你是為了搶你的宰相之位,你認為這與貓頭鷹的想法有什麼區別呢?”
手足情深
長安城裏,有一戶人家,父親帶著三個兒子一塊生活。不幸的是,有一天,父親病重難愈,不治而亡。
老大田真拉扯兩個兄弟慢慢長大成人。兄弟三人成年後,想到也該各自獨立生活了,於是,便商量著分家另過。
三兄弟平日裏相互友愛,情同手足,分家的事,大家毫無爭議,所有的財產,統統分成三份,每人各得一份。
院子裏有一棵多年生的紫荊樹卻不知該如何分才能公平。三個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沒有了主意。大哥田真主動讓給兩個兄弟,兩個兄弟也誰都不肯獨占這棵紫荊樹。最後,實在沒有了主意,兄弟三人隻好決定把樹從上到下分成三截,每人取一段,這樣的分法可謂公平分配,誰都沒有意見。說好了,第二天砍樹分樹。
第二天一大早,兄長田真就提著斧子和鋸來到院子裏,抬頭一看,愣住了——昨天還好好的一棵紫荊樹,今天怎麼像是要枯死的樣子?葉子全都枯萎了,枝條也像被燒過一樣,幹裂粗糙。
田真連忙去喚兩位兄弟,倆兄弟隨大哥來到院子裏一看,也都愣住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兄弟三個相對無言,木偶一樣愣在那裏。
好一會兒,大哥田真忽然拍了拍腦袋,對兩個兄弟說:
“我想是不是紫荊樹不願意我們把它砍倒分開?”
兩個兄弟也似有所悟地喊道:
“不錯!不錯!一定是這麼回事。”
田真對兩個兄弟說道:
“看了這紫荊樹的變化,難道我們不覺得傷心和慚愧嗎?這棵紫荊樹在我們家院子裏生活了幾十年,它親眼看著我們兄弟三個長大成人。它不願意把同根生長的根莖、樹幹和樹梢分割開來,所以聽了我們砍樹的想法後便很有靈性地表現出它的傷感,從而也教育我們同母所生的親兄弟如同手足不可分割。”
紫荊樹聽了這話,便慢慢地恢複了生機而且奇跡般地生長得更加繁茂,於是三兄弟不再想分樹的事,幹脆連家也不分了,又和和睦睦地一起生活了。
嶽飛論馬
嶽飛是百姓們家譽戶曉的名帥,他智勇雙全、英勇善戰,由於久經沙場,所以很重視坐騎的優劣,長此以往,好馬和劣馬他一看就能分辨出來。
有一次,宋高宗和嶽飛談起馬來,問道:
“你認為什麼樣的馬是好馬?良馬和劣馬的區別是什麼呢?”
嶽飛想了想說:
“我以前有兩匹坐騎,都是上好的馬。”
宋高宗問:
“何以見得?”
嶽飛說:
“那兩匹馬都食量很大,每天要喂幾擔草料,外加幾升豆子,還要選非常好的精飼料,稍稍差些,它便不吃。除此之外,它們喝的水也很講究,不清潔的泉水不喝。
每次遛馬,先要給它們配戴好馬鞍,然後放開韁繩,看它撒開四蹄,奔跑起來。起初,並不很快,一溜小跑,跑出約百裏之外後,開始加速,鬃毛乍起,昂著嘶鳴,越跑越快,三個時辰,就能跑二百多裏。
長途奔跑之後,卸下馬鞍,毫無倦態。既不出汗,也不氣喘,這就是好馬。”
宋高宗又問:
“那麼不好的馬又怎樣呢?”
“不好的馬食量要小得多,就比如我現在的坐騎,每天幾斤糧就足夠了,對食物的優劣,飲用水的質量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每次遛馬,一騎上,便能感到馬毫無精神,韁繩還沒抖開,就懶洋洋地跑起來。跑不了百十裏地,就氣喘籲籲,汗流滿麵,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這樣的馬當然算不上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