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刁難(2 / 3)

5月18日,路遙“去醫院照看孩子,回機關路過作協遊行隊伍時,跟著前往新城廣場遊行隊伍遊行一次,沿途沒有呼什麼口號。對此清查清理中,曾多次作過檢查,認識較好”。[193]

6月,隨筆《出自內心的真誠》與《個人小傳》收入潔泯主編的《當代文學百人傳》(此書由求是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前者不足三百字,卻高度濃縮地表達了路遙的藝術思想:

出自內心的真誠[194]

我們常常談論所謂藝術的魅力,也就是說,我們的作品憑什麼來打動別人的心靈?

在我看來,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作家對生活、對藝術、對讀者要抱有真誠的態度。否則,任何花言巧語和花樣翻新都是枉費心機。請相信,作品中任何虛假的聲音,讀者的耳朵都能聽得見。無病的呻吟騙不來眼淚,隻能換取諷刺的微笑;而用塑料花朵裝扮貧乏的園地以顯示自己的繁榮,這比一無所有更為糟糕。是的,藝術勞動,這項從事虛構的工作,其實最容不得虛情假意。我們讚美,我們詛咒,全然應出自我們內心的真誠。真誠!這就是說,我們永遠不喪失一個普通人的感覺,這樣我們所說出的一切,才能引起無數心靈的共鳴。

“出自內心的真誠”與“永遠不喪失一個普通人的感覺”,這是路遙畢生的追求。正因為這樣,他才會在《個人小傳》中對新生活展開暢想:“麵對澎湃的新生活的激流,我常常像一個無知而好奇的孩子。我曾懷著膽怯的心情,在它回旋的淺水灣裏拍濺起幾朵水花,而還未敢涉足於它那奔騰的波山浪穀之中……什麼時候我才能真正到中水線上去搏擊一番呢?”[195]

路遙經常會做出激情與浪漫的舉動。1989年7月11日,路遙隨團去黃河壺口瀑布遊覽,遏製不住情感,旁若無人地唱起陝北民歌。路遙的嗓子很好,也有音樂天賦,但他一般不唱。有時在特殊媒介的刺激下也會一展歌喉,一鳴驚人。

路遙還願意騰出一部分精力來幫助別人。1989年11月27日下午,擔任陝西教育學院《九月楓》文學社社長的筆者,請路遙到學院作了一次文學講座。筆者當年在《當代》第6期上發表了短篇小說《土地紀事》,開始敢去建國路的省作協見路遙了。現在回頭想起來,當時真是膽大不識羞。路遙當年能到陝西教育學院作講座,不是因為筆者的魅力,而應是基於兩方麵的考慮:一是筆者是路遙的延川小老鄉,外公與路遙是忘年之交;二是路遙的延大老師宋靖宗教授已調到陝西教育學院擔任主持工作的副院長。筆者在此之前請他時,他沒有絲毫推辭:你們學校請了我十來年了,這次要去!

為了組織這次文學講座,筆者提前給學校彙報後,學校當天下午派唯一的“藍鳥”牌小轎車隨筆者接路遙,陪同路遙的有《延河》的兩位年輕編輯。原定在一個能容納三四百人的階梯大教室舉行的講座,因聽眾太多隻好臨時改到學校大禮堂。當天下午,至少有一千人以上的師生現場聽了路遙講座,現場氣氛非常熱烈,可惜因準備不充分未能錄音。講座前,路遙在學院小會議室休息,宋靖宗院長專門看望了路遙。應筆者請求,路遙給“九月楓”文學社題詞:“有耕種,就有收獲;即使沒有收獲,也不為此而悔。”

報告結束後,學校本來安排宴請,但路遙堅決不肯,筆者隻好再送他回省作協。說來真是慚愧,筆者當時向學校打報告要了六十元錢,買茶葉、香煙等接待費花去三十元,剩下的三十元就是講座費。路遙卻堅持再三,學生社團窮,不能要。筆者知道他回去還要在地攤上買飯吃,硬給他塞了三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