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想想,當自己碰到低潮時,誰來拍拍我們的肩膀,誰給我們打氣呢?
不要依賴別人
說實話,當你碰到低潮時,有些人也許在看你的笑話,真正能給你鼓勵的人不多!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這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因此你也不必對人性的這種現象過於感慨。或許你的老師、朋友和長輩會給你鼓勵,但他們也沒法子天天拍你肩膀。父母兄弟呢?他們是最有可能不斷給你鼓勵的人,但很多父母看到陷入低潮的子女,不但沒有鼓舞,反而責罵,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你的低潮也間接拖累他們,那你恐怕得不到他們的原諒,當然,也有一些親人能不斷鼓舞你,那真是你的幸運。
既然人性如此,那我們還不如在碰到低潮時學會一點:自己鼓勵自己!
當然,我們並不否定別人鼓勵的作用,事實上,得到他人的鼓勵會讓你沒有孤單的感覺,於是生起一股奮起的力量,但是有幾點要注意的是:
千萬別乞求、希望別人來鼓勵你,這樣會讓你像個可憐蟲!而這種鼓勵也帶有憐憫的意味。千萬別依靠別人的鼓勵來產生勇氣和力量,因為你未來的路還會有許多坎坷,可不一定每一次你低潮的時候,就會有人來鼓勵你!當然,在你陷人低潮時,如果有人拍你肩膀,給你鼓勁,這當然是最好的了。但你不能對之產生一種依賴。
所以,要自己鼓勵自己,讓勇氣和力量在自己心中產生,好比自己鑽了一眼泉孔,泉水源源湧出!任何時候,任何狀況,你都可以自己取用!
信念決定行動
不過,人在低潮時,情緒低落,如果打擊太重,有的人還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怎麼可能鼓勵自己呢?
因此,遇到低潮時,你要有活下去的決心,這是自己鼓勵自己的先決條件。
同時你要告訴你自己:我一定要走過這個低潮,我要做給別人看,向所有人證明我的堅韌與毅力!換句話說,你要為自己爭一口氣,不要被別人看輕!
有了這樣堅定的信念,接下來就是付諸行動了,這當中還會有挫折、沮喪,也不知何日才能出頭,而且你還有可能再度被槍打倒!
如何激勵自己呢?
有的人在牆上貼滿勵誌標語,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默念;有的人找個僻靜的地方,痛快地流淚;也有人拚命看成功人物的傳記,還有人借運動來強化意誌,忘掉內心的沮喪......
其實具體的方法很多,不一定每個人都適用,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鼓勵自己的方法。你不靠自己又要靠誰呢?
能自己鼓勵自己的人就算不是一個成功者,但絕對不會是一個失敗者,你還是趁早練練這種"功夫"吧!
學會改變自己的情緒,就能改變自己生活的麵貌與生活的質量。
四、信心創造的奇跡
當我們朝著目標邁進的時候,遇到困難是在所難免的。每到了這時候,就是對成功與否進行考驗的時候。要接受考驗,戰勝困難,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
心理學真理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過,最偉大的奇跡就是信心。他在一部成功學的著作中引用了一首詩,認為詩的作者揭示了一項"偉大的心理學真理":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被打敗,
那你就被打敗了;
如果你認為自己並沒有被打敗;
那麼你就並未被打敗;
如果你想要獲勝,但又認為自己辦不到,
那麼,你必然不會獲勝。
如果你認為你將失敗,
那你已經失敗了,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發現
成就開始於人們的意識中--
完全視心理狀態而定。
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落伍,
那麼,你已經落伍--
你必須把自己想得高尚一點。
你必須先確定自己,才能獲得獎品。
生命的角逐並不全是,
由強壯或勤快的人獲勝;
但不管是遲是早,
勝利者總是那些認為自己能獲勝的人。
拿破侖·希爾說,如果你下決心背誦這首詩,將對你大有幫助,你並且可以把它當作是你發展自信心的一部分工具及裝備。
成功恐懼症
自信的反麵是恐懼,就是恐懼行動,恐懼成功。在成功學上這種心態叫做"成功恐懼症"。它表現在,自己還沒有行動,還沒有嚐試,就下了定論:"我不行!"人們常說,中國人愛謙虛,但謙虛到了頂點,就是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種所謂的謙虛,實際上就是恐懼,--恐懼行動,恐懼嚐試,恐懼失敗,也恐懼成功,再者,就是不相信自己,根本就不相信自己有某種能力,有成功的可能。這樣,既沒有信心,也沒有行動,隻看別人成功,自己就是不動。立誌成功的人,必須消除這種消極心態。要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有了這樣的信心,就會采取相應的行動,有了相應的行動,就開始邁向了成功。
心動不如行動
在當代中國,許多人的成功,就是來自堅定的信心;他們又在信心的支配下,采取積極的行動。報載,河北省有一個高考落榜青年於強,在高考落榜以後,信心並沒有破滅,立誌於搞發明創造。一些人認為,他大學都考不上,還搞什麼發明創造。而於強不這麼認為,他對自己的誌向充滿了信心,在此基礎上采取積極的行動,最後獲取許多考上大學的人也未必能取得的成功。
1987年,於強高考落榜了。短暫的痛苦之後,他決心靠自學走一條生存與成才之路。他捧起書本,從初中物理開始看起,幾年下來他已經自學了大學物理課程。在一個嚴冬的夜晚,他忽然想:為什麼不能將爐子的熱量儲存一部分,需要時再釋放出來呢,靈感就這樣出現了,他開始設計構思,無數個夜晚,他在燈下塗塗畫畫。草圖構了一幅又一幅,有時為了一個公式要翻許多資料,要整整驗算幾次,幾十次甚至上百次。沒有錢怎麼辦?買書要用錢,實驗要用錢,為了實踐,他還需購買一些必備的原材料和工具。怎麼辦?他靠掌握的知識去給別人改裝農業及食品機械。經他改製的食品機械節能效果顯著,他謝絕了多家單位的高薪聘請,把掙來的錢全部用在了他的爐子上。
幾度風雨,幾多辛苦,1996年夏天他的節能爐終於初步設計出來了。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滿足,又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加以完善。改進後的小煤爐除增加安全裝置外,又利用超導原理設置了一個烤箱。實驗證明:此爐3分鍾能燒開4公斤冷水,10多分鍾蒸熟一鍋饅頭,5分鍾能烤熟一盤蛋糕或一張餅,且蒸煮炒能同時進行互不相擾。每日僅需3公斤煤即能滿足4至6口之家全天喝水及沐浴器用。外皮采用金屬包箱使其更加小巧美觀。樣品出來以後試運行一切正常,兩位老教授觀摩之後連連稱讚"真是了不起,不可思議!"
如今於強的發明已申報兩項國家專利,專家鑒定已全麵通過。不久這種產品將走進千萬家戶。與此同時於強在河北省青縣燃料公司組建的節能設備廠正在前期運作當中。
毛澤東的自信
在中國和世界曆史上,任何一個傑出人物的成功,沒有自信是永遠也不可能的。在中國共產黨的曆史上,經曆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曆程。而在革命處於低潮,在最困難的時代,以毛澤東為首的黨的領袖們總是看到成功,看到光明,提高自己的勇氣,就是在最艱難困苦,在許許多多的人們認為中國革命不可能成功的形勢下,黨的領袖仍然充滿自信地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一定會獲得成功。1930年,毛澤東曾寫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篇光輝的文獻,下麵是當時致林彪的一封信,在信中批評了當時林彪及黨內一些人對時局估量的悲觀思想。毛澤東在信中寫下這樣的豪言壯語:
"所謂革命高潮快要到來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釋,這點是許多同誌的共同的問題。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算命先生,未來的發展和變化,隻應該也隻能說出個大的方向,不應該也不可能機械地規定時日。但我所說的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決不是如有些人所謂'有到來之可能'那樣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種空的東西。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這段話堪稱是充滿自信的豪言壯語,值得我們在認清形勢、分析前途的時候學習、借鑒。
勝利者總是那些認為自己能獲勝的人。
五、適應生活環境
我們當中許多人都不乏這樣的經曆,到一個陌生環境裏吃不好,睡不好,有的甚至還生了病,還有一些人因為總是拘泥於以前的狀況,對於新發生的一切覺察不到,結果被環境逐漸淘汰。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克服這些壞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