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稱霸世界女網壇的艾芙特就是一位極佳的表演者,職業女網史上能像她這樣叱吒風雲的名將寥寥可數。不過,和同期一些不甚出色的選手相比,她的天賦條件也是平平,腳步不夠快,沒有耀眼的運動天才,為什麼能夠所向無敵?一般網球選手若是挨了一記不利的判決,或是在重要時刻打出壞球,往往情緒大亂。艾芙特卻能不動聲色,從容冷靜繼續應戰。此外,她也不會讓球場上的龐大壓力影響自己的健康與生活。艾芙特時時遵循"良好情緒"腳本的指示,使她得以把潛力發揮到極致,呈現最完美的自己,並在身、心和情緒承受無比壓力的情況下,常保健康,避免受傷,而且始終熱愛網球運動,至今不衰。
心理醫師曾經仔細看過上百卷艾芙特球賽的錄影帶,任何一個鏡頭停格,都會看到她毫無瑕疵的"表演自我",肩膀挺直。抬頭挺胸、目光炯炯有神。不論這局比賽是贏是輸,她永遠是胸有成竹的模樣。她從來不作垂頭狀,從來不哺哺怒罵,從來不顯露疲態,從來不與裁判或對手作無謂的爭執。艾芙特的過人之處,就在於她的表演技巧。她能在強大的壓力下,隨心所欲指揮自己。這不是天生的技能,而是後天鍛煉而成。
五、恢複壓力的藝術
壓力可以把你擊垮,也可以使你重新振作。這取決於你如何去看待和處理困難。著名的心理學家羅伯爾曾說:"壓力如同一把刀,它可以為我們所用,也可以把我們割傷。那要看你握隹的是刀刃還是刀柄。"遇到壓力時,如果握住刀刃,就會割到手;但是如果握住"刀柄",就可以用來切東西。要準確握住刀柄,可能不容易,但是還可以做得到,這其中有很多方法和技巧,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必須要冷靜,盡量沉著應對。
看事的觀點會左右生化機能
改變看事情的觀點,生化機能也會跟著改變。如果能把被你視為心理變態、無理取鬧的上司和同事,轉變成對你有益的磨練力量,你心中的怨恨不平就會一掃而空。如果能把塞車的浪費時間,當作對個人有益的獨處機會,塞車也就沒那麼可怕。換一個角度看工作,不但會讓困擾神奇消失,也能讓"良好情緒"隨時待命。切記"良好情緒"是一種無困擾的反應。人若意識到威脅,不論是真有其事還是純屬虛構,腦內會立刻放出有毒的化學物質。大腦杏仁核一旦將這類經驗視作負麵,而且備用的反應方式有限,你就隻能表現出最負麵、最有害的反應。為了順利轉換看事情的觀點和情緒反應,不妨參照前文曾經介紹過的例行儀式。表演技巧和心理準備訓練。
以下是美國的一位生活節奏極快、承受壓力極大的金融顧問轉換觀點的親身經驗:
說來奇怪,我的確覺得紐約比以前可愛多了。以前令我不耐煩的事,現在我都能容忍。周五晚上的事就是個實例。當天的餐會很晚才結束,我和一位公務夥伴從紐約搭計程車到格林威治。這次餐會本來應是一次盛事,結果令人大失所望。以往若是碰上這種出乎意料的失望,我早就一肚子氣了。當時我倆都在計程車上打肫,醒來才發現,司機不是迷路,就是根本聽錯我們的交代。總之,那位同行的夥伴平常都很沉得住氣,行事圓滑,此時竟然大發雷霆。我反而心平氣和勸他息怒,好像兩人角色對調。下車時,我離目的地尚有好一段路,還得提著兩個大包。可是,我不但沒有一點火氣,衝動和鬥誌也毫無減損。我隻是自覺比以前從容冷靜,容忍壓力的程度也全然不同。
情緒跟著觀點走
真正左右情緒的未必是事實真相,而是你眼中所見的事實。你的觀點僅顯示出你接受資訊的範圍。以下是泰利的處境,你不妨注意自己的情緒如何受到這些事實牽動。
事實:泰利的妻子在產房即將分娩他倆的第一個孩子,泰利卻沒到醫院來。他妻子心慌意亂。你對泰利有何感想?
事實;泰利在趕往醫院的途中卷入重大車禍。現在你的感想如何?
事實:泰利之所以卷入車禍,是因為他服用過量的鎮痛劑。你對於他的評價如何?
事實:泰利患有嚴重的關節炎,為了要開車去醫院,他必須服用大量的鎮痛劑。現在你對他的評價又如何?
事實:泰利明知妻子隨時可能臨盆,卻偏在此時和友人相約去度周末。他出發赴約時,關節炎並沒有發作。現在你的情緒如何?
事實:這位友人是泰利最好的朋友,他不久前經商失敗,陷入極度消沉。泰利擔心他想不開,所以約他共度周末。現在你的情緒又如何?
你的看法會隨著獲得的資料而改變,你的情緒則被看法牽著走。如果希望自己的情緒反應適中,就必須先弄清事情的真相。
健康的享樂
加勒比海地區盛行的閑蕩是一種無所事事、問心無愧的藝術。當地文化對於這種定期擺脫壓力的行為相當肯定。它的方式包括一切健康的享樂,目的在於暫停日常的工作壓力,讓身心得到緩解。布盧姆菲爾德和庫柏在合著的《暫停的威力》中有以下的描述。
暫停時間和終場時刻並不相同。閑蕩的根本用意在於轉移,離開馬不停蹄的日常生活--愈徹底愈好,至少五分鍾,讓身體釋放緊張,讓頭腦、感官和情緒享受這片刻的美好。
同時書中嚴正警告,不可一再把自己逼人疲勞過度的境地。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員弗蘭納裏發現,有些人之所以抗壓的能力特別強,關鍵在於他們能自行"解套恢複"。定期為自己安排15分鍾緩解時間的人,情緒不穩與罹患疾病的比例最低。在緩解時間可以做的事包括聽音樂、做運動、靜坐、玩遊戲或散步。
不論是緩解時間、解套時間,還是調養時間,意義都一樣。想在高壓環境中保持身心健康,就得遵行恰當的調養恢複周期。
東尼是一家大型寵物食品公司的區域業務經理,曾參加過為期兩天的強韌訓練。6個月後,他寫信告訴輔導員,他已被調回公司總部,負責整個業務區的行政事務,這個業務區涵蓋美國全境的一半。下麵是東尼對大家說的一段話:
近4年之久,我被頭疼和結腸炎整得苦不堪言。我對工作向來得心應手,可是壓力是日複一日,我開始覺得力不從心。後來,我在觀念上求得突破把強韌和恢複連為一體。以前我總認為,調養恢複是能力不濟的表現,是浪費時間。當我理解恢複的功用和重要性後,生活有了一番調整。我隻不過在一天之中,為自己安排幾次高品質的暫停時間,一切就改現了......同事都問我怎麼會有180 的轉變。我不像以前那樣容易急躁......對我而言,散步、聽音樂和吃東西通常都是最強效的打氣方式......我已經將近5周不曾頭痛,結腸炎也日漸好轉。
六、減壓妙法
緩解壓力的方法不是孤立和 成不變的,它總是因時、因情、因人而異,但它又有一種普遍的規律可循,那就是讓身心徹底的放鬆。靜坐法、自我暗示訓練法、漸進式放鬆法等放權方法,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放鬆技巧。嚐試各種不同的放鬆技巧,可以幫助自己找到一個適合自己,並且可以經常使用的方法。
分攤緊張的妙方
王小姐長年在公司裏上班。能在婚後離職返家,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過著愉快的生活一直是她的夢想。有些人是生了小孩後,把孩子托給保姆,自己依然繼續工作,但她認為:"沒有必要這麼辛苦地隻為工作。"
托給保姆帶的結果就是得花錢。早上將小孩送到保姆家再去上班,晚上又要再去接回來,這多辛苦啊!真是的,怎麼會有人這樣來來往往卻不嫌累?
最近她總算如願以償地順利離職,也生下了小孩,但她終於發現事實並不全然如她先前所預估的。白天家裏就隻剩下她和小孩兩個人,通常會讓她緊張得連半分鍾都不敢將視線移開,這和平時抱抱朋友小孩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但小孩如果一直抱在手上,大人的手也會酸,這時她才了解:"原來小孩這麼重啊!"
回想自己在公司上班時,其實並不是那麼喜歡工作,其原動力完全是因為旁邊有人在,但一回到家就沒有這層顧慮了,有的隻是自己和小寶寶的兩人世界。如此一來,缺少了原動力就頓時感覺疲倦,人也就打不起精神來了。
有時隻靠將寶寶寄放在母親那裏數小時,好讓自己能夠解脫一下,甚至不論費多大的心思、花多少的個錢,為的隻是能夠有時間讓自己溜出去透透氣而已。她不知道這樣做究竟對小孩好不好,但她卻很清楚,若再這麼堅持下去,隻會將自己的體力耗費殆盡罷了,除了弄垮自己以外,沒有任何好處。
又要做事、又要養育小孩,從旁人的眼光看來,似乎是雙倍的辛苦,但其實隻照顧小孩也會讓人感受相當大的壓力,結果是使自己的體力隻剩下二分之一。與其讓體力變成隻有二分之一,倒不如費雙倍的辛苦,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身體更加有活力,她開始慢慢有了這種想法。
順其自然
每年到了就業時期,最受大學生矚目的企業總會成為話題焦點。除了知名企業以外,薪資優越的企業也會成為目光的焦點,因為有太多的學生想進入這些企業,相對地錄取率就大幅降低了。能順利進入這些企業的,多半是成績優異或學有專長的高才生吧?因此,越是受歡迎的工作,便有愈來愈多的優秀人才聚集。
然而,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今年受矚目的企業,10年後未必仍能持續保有其地位。由於時代的轉變,後來居上的情形也時常發生。年輕時擠進好公司並不代表這輩子就能安然無恙。相反的,就算不能如期進入自己所期望的公司,當時或許會有點挫折感,但10年後會怎樣誰也無法預測,說不定自己的公司反而會成為名列前茅的大企業也說不定。
榮獲諾貝爾獎的湯川秀樹博士是專攻量子力學的專家,但在他大學時代所流行的卻是古典力學,當時研究量子力學的人可說是非常少,優秀人才都集中在受歡迎的科係。然而,對當時選擇不受歡迎科係的湯川秀樹博士而言,這個選擇卻是促成他獲得諾貝爾獎的關鍵。
期望自己的小孩能夠進入大企業,然後再選擇自己所向往的工作或自己所無法完成的願望,這種想法真是完全沒有道理可言。因為時代不同了,現在至少和自己的年代相差了20~30年,若從孩提時代就為他們鋪路,等小孩長大讀大學時,自己所期待的一流人生或許早已不合時代潮流了!
父母常會因為小孩熱衷電動玩具而搖頭歎息,但曾幾何時,電腦遊戲的程序設計師已一躍成為時代的先趨,才20多歲就在電腦遊戲產業賺進了好幾個億。照這樣看來,這次說不定又要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電腦遊戲設計師,而拚命鼓勵他們去玩電動玩具不成,真是不可思議。
所以,人的預測是不準的,倘若你認為自己的估算很準確,那現在的你早該成為一個贏家才是,若繼續將所謂的"預估"加諸孩子身上,那就是徹底的失敗。
讚美的人創造自己
懂得讚美的人,很容易討人喜歡,和他在一起也會感到很快樂。相信任何人都會喜歡別人的讚美,而不喜歡別人的批評。即使明知是應酬話,但因為感受到對方的好意而覺得心裏很舒服,如此就會想要再見到對方。
特別是在心清不好時,若是碰到懂得讚美的人,這就像是對他的鼓勵,一旦獲得了讚美,就會再次顯得衝動十足。人們在情緒不佳時,整個人就會顯得有些笨拙,但心情若是好轉,就會覺得自己輕輕飄了起來。如果身邊多些懂得讚美他人的朋友,自己也許會被同化成為讚美高手。
另一方麵,除了懂得讚美他人之外,也應該懂得讚美自己。
日本馬拉鬆名將幼森裕子小姐曾經說過:"想要好好讚美自己一下",這句話曾經流行一時,大概是因為人們都不太懂得如何讚美自己吧?很多人都認為"讚美"這句話隻適用他人身上,自己應該保持謙虛的本份,但讚美也是一種激勵人的方式,就像跌倒時為自己打氣,然後重新站起來一樣。
你聽過"糖果與鞭子"的典故嗎?做得好就讚美,做錯了就責罵。若是隻有糖吃,就容易膩死;相反的,若總是用鞭子打,也會讓人沮喪。常常看到有人總是不斷地鞭策自己,其實偶爾吃點糠果也是不錯的方法,任何事都不講求方法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