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農業——印度重要的經濟部門
由於長期以來工業不發達,城市人口比重小,8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村人口大多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即使現在印度已成為發展中國家中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其農業人口及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比重仍占有總人口中絕對的優勢,達60%以上,而且印度的文化、社會、政治生活等方麵,無不帶有濃重的農村生活色彩和格調。
農業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比重雖因工業發展而逐漸下降,但它的絕對數字從1960年以來還是增加了近8000萬,如按獨立初期的農業人口計算,則以農業為生的絕對人數增加了1倍多。因此,農業為勞動力提供的就業機會是其他各產業所不及的。到目前為止,農業仍是印度占有勞動力最多的經濟部門。同時,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人民提供了必需的農、畜、水產品,特別是糧食。據統計,印度大多數人民的絕大部分收入用來購買食品,所以農業收成的豐歉,聯係著每家每戶的生活。盡管有許多家庭由於貧困而買不起賴以糊口的糧食,但由於全國人口眾多,糧食的總需求量十分巨大。
(三)農產品在進出口貿易中占主要地位
印度擁有巨大的耕地麵積,農作物種類繁多,許多經濟作物及畜牧產品成為印度重要的出口物資。從種植麵積看,花生、芝麻、蓖麻、黃麻、高粱、豆類、杧果、豆蔻等均居世界首位,水稻、茶葉、油菜、甘蔗等也均居世界前列;從總產量來看,豆類、蓖麻籽、茶葉、芝麻、杧果等均為世界第一,稻穀、高粱、花生、黃麻、甘蔗等也居世界第二位。
1977—1978年度,農產品的出口總值占全國出口總值的41.7%,其中僅茶葉就占出口總值的10%左右,提供了世界茶葉市場需要量的40%左右。黃麻也是印度重要的出口農產品,曆年來黃麻及其製品約占世界貿易的42%。1981—1982年度,農產品出口額達141.1億盧比,比上一年增長34%。1989年農產品出口總值達24億多美元(約合224.6億盧比),占出口商品總值的15.6%,其中咖啡、可可和茶葉占5.2%,漁產品占2.7%。印度的黃麻、茶葉、香料等曆來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1984年印度所產黃麻占世界總產量42.3%,由於國內黃麻消費量大增,連續兩年沒有出口,從而造成世界市場上黃麻交易額大幅下降。印度大量農、畜產品的出口,為印度換取了必要的外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