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

我國古代神話中的南方天帝,神農,醫藥之神,太陽神。

傳說,炎帝生於薑水之畔,人身牛頭。炎帝聰明絕頂,智慧絕倫,崇尚火,天帝命他擔任管理太陽的神祗。“炎帝”名稱便由此而來。

後來,炎帝在農業方麵作出了巨大貢獻,世人稱他為“神農”。即農業之神。

神農在農業方麵的貢獻主要是:(1)教會人類種植作物。神農出生時,人類過著“飲血茹毛”的生活,采集的野果和獵獲的動物,大家共同享用。但隨著人口的增加,食物越來越少,饑餓包括威脅著人們的生存問題。神農到處奔走,渴望為大家找到可吃之物。一次在野外,神農隨意摘來幾枝野草穗,放在手中揉搓後,覺得脫落的小顆粒有點香味,便放到嘴裏去吃,結果使他消除了疲勞和饑餓。於是,他跋山涉水,不怕勞累,嚐遍百草果實,把能吃的草籽一一撿出來,然後教人們采集、收藏、食用,使大家活了下來。

後來,神農發現掉下草籽的地方,來年會成長出禾苗,長高後又結出更多的草籽。他又一次得到啟發。他帶領人們把草籽撒在肥沃的土地上,第二年再去收獲。

神農的發明,標誌著人類狩獵時代的終結和種植時代的開始,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天帝便派小鳥丹雀來探望神農。丹雀嘴上銜著一枝九頭穀穗,飛過其頭頂時掉下幾顆穀粒,這是天帝對神農的感謝之物。神農撿起穀粒,種植田間,長出了顆粒大、味美的嘉穀。人吃後,老而不死。神農一時疏忽大意,吃完了這些穀子,忘記留下種子。

(2)發明耕種工具。人們會種植糧食,然而耕作工具十分落後:用棍棒和石塊搗鬆土壤,然後下種,出苗率極低,收獲成果不大。神農經過潛心研究,發明創造名字叫“耒耒呂”的播種工具,改變了以往的勞動組織狀況,使農業連年豐收,物質充裕,人民生活安逸。神農就這樣又一次為人類作出了傑出貢獻。

神農是醫藥之神。神農解決了人們的農業生產,保障了大家有飯吃的問題,但肆虐的疾病使許多人死去。他決心發明醫藥,救死扶傷。神農用一條“赭鞭”,去抽打各種野草。隨後,他一一品嚐流出的汁液,發現有的味苦,有的味平和,有的味甜,有的致毒,有的解毒,有的祛寒,有的解暑。有一天,他嚐了斷腸草,幾乎死去。一天之中,嚐遍百草,曾中毒七十次。神農憑著不怕死的精神,辨明了各種野草的效用,教給人們醫用,使許許多多的人起死回生,脫離病魔纏身所帶來的莫大苦痛。

炎帝(神農氏)為百姓的利益所做出的業績,受世人敬仰,被推崇為萬民的領袖。

後來,神農年邁,一些壞人趁機犯上作亂,便向黃帝求救。黃帝應邀前來,一舉平定叛亂,後來,兄弟倆由於摩擦發生一場黃炎之爭,在阪泉打了一場戰爭。炎帝被擊敗後,率部退居南方,成為南方天帝。在那裏,炎帝兢兢業業地治理著自己的國家。

炎帝神話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先民拓荒進取,自強不息的品格。後人在炎帝的業績的哺育下,延續著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