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婦產科疾病(1 / 1)

一、會陰側切硬結

本病是指產婦在分娩時會陰側切形成的硬結。

處方1

【處方組成】馬齒莧、芒硝、瓦鬆各15克,花椒、白蘞、蒼術、防風、枳殼、側柏葉、黃柏、苦參、木槿皮各9克。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導滯軟堅、消腫生肌、祛風勝濕、殺蟲止癢,主治產婦會陰側切,傷口愈合不良,老年性陰道炎,外陰炎和外陰潰瘍等。

【洗浴方法】將藥粉碎成粗末,加水5升浸泡煎煮濾取藥汁,倒入木盆內,趁熱熏洗坐浴患處。每日2~3次,每次20分鍾,坐浴到刀口拆線為止。

處方2

【處方組成】蒼術、大青葉各30克,黃柏10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解毒涼血、祛風消斑,主治會陰側切口感染,局部紅腫有膿。

【洗浴方法】將藥搗碎,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趁熱熏洗陰部。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鍾。

處方3

【處方組成】蛇床子、野菊花、苦參、馬齒莧各15克,生黃柏、鶴虱各10克,生甘草9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涼血解毒、消腫療瘡、殺蟲止癢,主治會陰側切術後硬結。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趁熱熏蒸,待溫熱後坐浴浸洗會陰處。每日兩次,每次20分鍾,每日一劑。

二、陰門不閉

產後陰門不閉是指產婦生產後陰戶不能閉合的病證,多由於胎前失於調養,產後氣血太虛,不能攝納所致。

處方1

【處方組成】甘草20克。

【功效主治】益氣補中、清熱解毒,主治氣血不足之陰門失合證,症見產傷陰腫疼痛,氣虛無力回納者。

【洗浴方法】將甘草粉碎,加水浸泡煎煮10分鍾,濾取藥汁倒入木盆內趁熱熏蒸、待溫後坐浴,浸洗陰門。

處方2

【處方組成】硫黃15克,吳茱萸、菟絲子、蛇床子各5克。

【功效主治】溫腎散寒、殺蟲止癢,主治產後陰門不閉。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趁熱先熏後坐浴,浸洗陰戶。每日數次,每次15分鍾。

三、盆腔炎

盆腔炎是由於濕熱或寒濕濁邪、阻塞氣機、凝滯胞官、胞絡影響衝任二脈所致,常見症狀是低熱、易疲乏、周身不適、失眠等;下腹墜脹、腰痛,常在勞累、性交後、排便後,月經前後加重。

本病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多發於生育期婦女,采用藥浴療法,可以消炎抗菌、調補衝任,從而起到控製病情發展的目的。

處方1

【處方組成】柴胡10克,白芍、路路通,虎杖各15克,赤芍、枳殼各12克,艾葉25克,敗醬草,丹參各30克,乳香、沒藥各9克。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活血祛淤、消腫生肌,主治慢性盆腔炎。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加水1.5~2升,加熱煎煮,濾取藥汁,趁熱熏蒸,待溫後坐浴,浸洗陰部。每日兩次,每次20分鍾。

處方2

【處方組成】金銀花、半枝蓮、土茯苓、蒲公英各30克,紅花24克,膽南星21克,白芥子18克,延胡索10克,黃柏6克。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活血止痛,主治急性盆腔炎。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倒入木盆內,趁熱熏蒸陰部,後坐浴浸洗陰部。每日一次,每次20分鍾,七次為一療程。

處方3

【處方組成】金銀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丹參18克,赤芍15克,續斷、桑寄生、茯苓各12克,延胡索10克,桃仁9克,生薏仁5克。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濕健脾、補肝益腎、活血化淤,主治慢性盆腔炎。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趁熱熏洗陰部。每日一劑,每日兩次,每次20~30分鍾。

處方4

【處方組成】紅藤、敗醬草、蒲公英各30克,金銀花15克,連翹、野菊花各12克,川楝子10克。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止痛,主治急性盆腔炎。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加水適量,浸泡煎煮濾取藥汁,趁熱先熏後洗,坐浴浸洗陰部。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