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眼科疾病(3 / 3)

處方1

【處方組成】當歸10克,鵝不食草葉10克。

【功效主治】補血活血、祛風勝濕、散寒退翳,主治初、中期白內障。

【洗浴方法】將藥粉碎、加水煎煮,濾取藥汁,待溫後敷洗雙眼。每日一次。

處方2

【處方組成】茺蔚子、五味子、紅花、枸杞子、車前子、青箱子各10克。

【功效主治】補肝腎、活血祛淤、涼肝退翳明目,主治目生翳膜。

【洗浴方法】將藥粉碎,加水浸泡煎沸,濾取藥汁,待溫後敷洗雙眼。每日一次。

處方3

【處方組成】桑葉、菊花、女貞子、青皮各10克,冰片3克。

【功效主治】疏散風熱、補腎清肝明目,主治初中期白內障。

【洗浴方法】將藥搗碎,加水浸泡煎沸,濾取藥汁加入冰片溶解,洗雙眼。每日一次。

處方4

【處方組成】當歸、紅花、川芎、赤芍、牛膝、茺蔚子、黃芩、柴胡、細辛各10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活血化淤、涼肝明目,主治目生翳膜。

【洗浴方法】將藥粉碎成粗末,加清水浸泡,煎沸15分鍾,濾取藥汁,趁熱熏洗雙眼。每日一次。

六、病毒性角膜炎

眼角膜受微生物侵害或物理、化學性刺激而導致的炎症,稱為角膜炎。其中以病毒性角膜炎最為常見。

病毒性角膜炎多由單純皰疹病毒所致,常發於外感或角膜損傷後感染。臨床表現為眼痛、畏光流淚,視物模糊,檢查可見白睛睫狀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上皮可有樹枝狀、點狀、片狀等浸潤或潰瘍。初起多為小泡,潰破後形成潰瘍,病損麵幹淨。病變嚴重者愈後留有瘢痕而影響視力,易反複發作。

處方1

【處方組成】生地黃、丹皮、青皮、節骨草、金銀花、連翹、蟬蛻、紫草、黃芩各10克,細辛5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疏散風熱、涼血消腫、退目翳,主治病毒性角膜炎。

【洗浴方法】將藥搗碎成末,加清水浸泡煎沸,濾取藥汁,熏洗雙眼。每日兩次。

處方2

【處方組成】蟬蛻、蛇蛻、三棱、紅花、菊花,桑葉各 10克。

【功效主治】疏散風熱,活血化淤、清肝明目、消腫退翳,主治病毒性角膜炎,後期將愈者。

【洗浴方法】將藥搗碎,加清水煎煮,濾取藥汁,趁熱熏洗患眼。每日一次,有減輕或防止形成瘢痕的作用。

注:忌辛辣食物,慎防感冒,外出戴有色鏡防護。

七、瞼腺炎

瞼腺炎是瞼腺組織急性化膿性炎症,又稱麥粒腫。相當於中醫稱的“針眼”,症狀是以眼瞼緣皮膚的局部紅腫、脹痛,3~5天後化膿潰破,腫痛漸消。

處方1

【處方組成】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腫節風(九節花)各等量。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祛風通絡、消腫化膿,主治針眼(瞼腺炎),紅腫疼痛。

【洗浴方法】將藥粉碎,用沸水浸泡20分鍾,濾取藥汁,分為兩份,一份分兩次內服,另一份倒入碗內,趁熱熏洗患處,最後用毛巾浸藥熱敷患處。

處方2

【處方組成】蒲公英、金銀花各15克,白芷、赤芍各10克。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主治針眼。

【洗浴方法】將藥加水以文火煎沸即止,濾取藥汁,分為兩份,一份分兩次口服,另一份趁熱洗患眼,每日兩次。

處方3

【處方組成】蒲公英60克,野菊花15克。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麥粒腫。

【洗浴方法】將藥加水適量煎煮,頭煎口服,二煎趁熱熏洗患眼。每日數次,每日一劑。

處方4

【處方組成】桑葉、菊花、連翹、生地黃各15克,黃連10克。

【功效主治】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消腫散結、涼血燥濕,主治針眼。

【洗浴方法】將藥加水一升,煎煮去渣取汁,先熏後洗。每日兩次,每日一劑。

處方5

【處方組成】桑葉、菊花、金銀花各15克,黃連、防風、當歸尾、赤芍各9克。

【功效主治】疏散風熱、解毒燥濕、清肝明目、涼血消腫,主治針眼即麥粒腫。

【洗浴方法】將上藥搗碎,加水煎煮,濾去藥渣,藥汁倒入小盆內,趁熱先熏後洗患眼。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鍾,三天為一療程,或病愈即止。

八、眼癢

眼癢是指以眼部發癢為主症的眼病;症狀為眼部兩眼角作癢,如蟲爬行,或眼內奇癢難忍,但不紅不腫,無眵無淚,視力正常。

此病多由風邪外襲,肝腎陰虛,血虛生風,作癢所致,治療宜疏風止癢為主。

處方1

【處方組成】蟬蛻12克,菊花8克。

【功效主治】疏散風熱、清肝明目、解毒透疹、退翳,主治眼癢。

【洗浴方法】將藥放入保溫瓶內,加沸水300毫升,加蓋浸泡10分鍾,濾取藥汁,待溫後洗眼。每日2~3次。

處方2

【處方組成】食鹽15克、烏賊骨(去甲)5枚。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固精斂瘡、軟堅散結、消炎止癢,主治眼癢。

【洗浴方法】將烏賊骨研成細粉,同食鹽一起放入沙鍋中,加水煎煮數沸,濾取藥汁,待溫後洗眼部。每日早晚各一次。

處方3

【處方組成】蔓荊子、荊芥、防風各5克,薄荷9克,菊花15克。

【功效主治】疏散風熱、清肝明目、透疹消瘡、消炎止癢,主治眼癢。

【洗浴方法】將藥研成粗末,加水適量浸泡,煎煮數沸,濾取藥汁,趁熱先熏後洗患眼。每日熏洗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