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以暖酸漿水洗麵部黑斑,用毛巾拭幹,再以白檀香汁塗之。
處方5
【處方組成】桃花250克,白芷30克。
【功效主治】活血通絡、祛風濕解表、潤膚祛斑,主治麵色晦暗、黑斑、黃褐斑。
【洗浴方法】將白芷粉碎,加水煎煮濾取藥汁,放入木盆內,待溫後加入鮮桃花浸泡15分鍾,洗麵。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5分鍾。
處方6
【處方組成】檳榔、橘皮各40克,青皮、玫瑰花各20克,砂仁10克。
【功效主治】理氣健脾、疏肝解鬱,主治黃褐斑,症見胸悶脅痛、情誌抑鬱、食欲不振、月經不調者。
【洗浴方法】將諸藥粉碎成粗末,裝入紗布袋內,放入沙鍋加黃酒1.5升,浸泡5~7日,濾取酒液飲用。每日兩次,每次20毫升。
藥渣加水煎煮,濾取藥汁,待溫熱時洗浴患處,或用溫熱藥袋外敷患處。
五、汗斑
汗斑是淺表的表皮真菌病,又稱花斑癬。傳染性小,常因接觸患者衣物所致。此病多生於麵項,斑點遊走,蔓延成片,初無痛癢,久之微癢,與中醫學所記載的“紫白癜風”相類似。
【處方組成】外洗方:白鮮皮、赤芍、牛蒡子、赤苓、百部、胡麻仁、苦參、羌活、生地黃、花椒、金銀花、連翹各9克,焦山梔子、蟬蛻、蒺藜、地膚子各6克,白芷15克,何首烏12克,甘草、細辛各3克,老蒜杆1枚。
外塗方:雄黃、蛇床子各12克,硫黃、輕粉各9克,密陀僧(氧化鉛)6克。
【功效主治】主治汗斑,症狀渾身赤雲片,癢時如有虱蚊咬吮,俗名爛癬,但退皮屑而不爛,通常用一劑藥,最多兩劑即可愈,效果佳。
【洗浴方法】先將外洗方中藥粉碎,加水適量,煎沸備用;再將外塗方中藥研成細末,用香油調和成膏狀,貯存備用。
使用時,先取外洗方藥液煮沸,倒入木盆內,待溫後擦洗患處,反複擦洗;然後再取外塗膏塗患處。
每日早、晚各分別擦、塗一次,每次塗藥2~3小時後,用清水洗去。
六、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指創傷傷口愈合後皮膚凹凸不平,形成瘢痕疙瘩狀,其顏色淡紅或暗紅,質硬、常有癢痛,或無自覺症狀,形狀不定、大小不等,中醫稱之為肉龜腫、螃蟹腫。
處方1
【處方組成】蘇木30克,紅花、木瓜、牛膝、川芎、蛇床子、木賊草、荊芥穗各12克,地龍15克,地膚子21克。
【功效主治】活血化淤、舒筋活絡、祛濕消瘢,主治手術後瘢痕。
【洗浴方法】將藥研成粗末,加清水2升,煮沸20分鍾,趁熱熏蒸洗浴患處,最後將藥渣裝入紗布袋內,紮口,蘸取藥汁敷於患處。
每日早晚各一次,每劑可用2~4次,第二次將藥袋放入藥汁內加熱再用。
處方2
【處方組成】馬蘭籽、馬蘭花各10克。
【功效主治】破血、軟堅,主治瘢痕疙瘩,麵部痤瘡愈後瘢痕。
【洗浴方法】將藥加水1升,煎取0.5升藥汁,待溫後用其洗瘢痕處。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鍾。
處方3
【處方組成】馬齒莧200克。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斂瘡,主治瘢痕疙瘩伴有癢痛者。
【洗浴方法】將馬齒莧加水2升,煮沸後待溫後洗浴瘢痕。每日兩次,每次30分鍾。
處方4
【處方組成】落得打30克、五倍子15克。
【功效主治】活血化淤、收斂、消瘢痕,主治瘢痕疙瘩,證見皮膚外傷後在瘡口處出現粉紅色肉樣突起,可伴有輕度瘙癢,逐漸擴展。
【洗浴方法】將藥搗碎,加水2升,煎煮後趁熱用毛巾蘸藥液外洗。每日2~3次,每次30分鍾。
注:落得打,又名滿天星、天胡荽。
處方5
【處方組成】雞矢白30克,辛夷12克,白附子6克,細辛6克。
【功效主治】除瘢,主治瘢痕。
【洗浴方法】將藥粉碎成細末,用適量白酒浸泡24小時,用羊脂微火煎三沸,濾去藥渣,將患處用甘草湯洗淨後塗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