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一畫(1)(1 / 2)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原著

《金瓶梅》第30回:“俺老爺當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論三台八位,不論公子王孫,誰敢在老爺府前這等稱呼,趁早靠後!”

釋義

官居皇帝一人之下,職任百姓萬民之上。意指位高權重,勢力顯赫。

例句

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卷3:“子視吾之儀,寧類愚者也?何言之鄙也?夫屈一人之下,必伸萬人之上。”元·無名氏《連環計》第2折:“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萬人之上,調和鼎鼐,燮理陰陽,但能使呂布生心,董卓不足圖矣。”明·沈受先《三元記》第31出:“丞相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誰敢議論?”明·陸采《懷香記》第31出:“但我是當朝元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誰為匹?”明·葉子奇《草木子·雜製》卷3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西方佛子,大元帝師。”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22:“凡門客都布置顯要,或為大郡,掌握兵權。真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0回:“老公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滄海是的大量哩,就合小的這們東西一般見識?”明·樂舜日《聖烈傳》第1回:“恭喜,恭喜,尊造歪運將脫,好運將到,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命。”清·陳飛霞《陰陽鬥》第1回:“隻因國公乃是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何苦作起這下流事來?”清·王夢吉《濟公全傳》第224回:“他父親在當朝做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是個貪官。”清·陳忱《水滸後傳》第22回:“我等作威作福,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清·吳沃堯《九命奇冤》第2回:“我算得他非但富貴雙全,並且才兼文武,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57回:“他老人家是一位現任製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3回:“他道那些王公大人們麵子上是一人在上,萬人在下,講到實際,他那束縛,有時比尋常人還加幾倍哩。”清·無名氏《施公案》第157回:“你宗親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竟敢動本參奏?”清·無名氏《嶺南逸史》第20回:“至於功名一事,既為我婿,則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有什麼不逸?”清·無名氏《枕上晨鍾》第6回:“或在外麵取了物體,鋪戶總不敢來領價,他也隻當忘懷,真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一個傳十個,十個傳百個

原著

《金瓶梅》第90回:“又被這屈鐺掏摸了,今事發見官。當下一個傳十個,十個傳百個,路上行人口似飛。”

釋義

一人傳給十人,十人傳給百人。意指消息迅速傳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出典

宋·陶穀《清異錄》卷4:“人死則有蟲出,中者,病如前人,非死不已。一傳十,十傳百,展轉無窮,故號義疾。”

例句

元·脫脫等《宋史·選舉誌》卷156:“老儒讀文,場尾一人傳十,十人傳百,致使文多有雷同,合取卷,參驗黜落。”明·羅懋登《西洋記》第4回:“一人傳十,十人傳百,百人傳千,千人傳萬,同聲同口的都說道:‘要上這會上的師父尊號。’”明·吳承恩《西遊記》第99回:“那莊上人家,一個傳十,十個傳百,百個傳千,若老若幼,都來接看。”清·陳飛霞《陰陽鬥》第1回:“這一舉動,就哄動了朝歌百姓。你言我語,一個傳十,十個傳百,滿街滿巷俱說奇事。”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7回:“誰知同寅當中,一人傳十,十人傳百,已經有許多人知道他遭了喪明之痛。”清·無名氏《小五義》第55回:“一個傳十個,十個傳百個,百個傳千個,頓時間,城裏關外全嚷遍了。”清·無名氏《萬年清奇才新傳》第16回:“這長紅一帖,那些遠近軍民人等,一個傳十,十個傳百,都相約到期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