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二畫(1)(1 / 3)

人人有麵,樹樹有皮

原著

《金瓶梅》第76回:“對著他三位師父、鬱大姐,人人有麵,樹樹有皮,俺們臉上就沒些血兒?”《金瓶梅》第79回:“俺們人人有麵,樹樹有皮,姐姐那等說來,莫不俺們成日把這件事放在頭裏?”

釋義

凡人都有臉麵,樹木都有表皮。喻指每個人都有羞恥之心,懂得自尊,不能不顧及臉麵。

例句

清·王夢吉《濟公全傳》第16回:“你二人聽著,山裏有水,水裏有魚,三七共湊二十一。人有臉,樹有皮,蘿卜快了不洗泥。”清·鄒必顯《飛跎全傳》第5回:“也有石頭望山裏背的,也有大樹腳下好遮蔭的。人人有麵,樹樹有皮。”清·張春帆《九尾龜》第115回:“這會兒為著這件事情趕他出去,人人有臉,樹樹有皮,萬一他臉上下不來,逼出些意外的事來,我們雖然不怕,卻也何苦呢?”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5回:“人有臉,樹有皮,趕出去的人,再進來臉上也支不住。”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6回:“人有臉,樹有皮。前日趕出來,磕頭亂央不肯收下,今日得不的一聲兒,又回去了。”清·無名氏《金台全傳》第34回:“自古人人要麵,樹樹要皮,他不曉得我們是他女婿的朋友,女兒做了小娘,說出來有何麵目,故而如此嚇人。”清·王有光《吳下諺聯》卷2:“人人有麵,樹樹有皮。人之生也,理從麵達,愧怍征焉,不恤其麵,生理絕矣。”

人不知,鬼不覺

原著

《金瓶梅》第40回:“用著頭生孩子的衣胞,拿酒洗了,燒成灰兒,伴著符藥,揀壬子日,人不知,鬼不覺,空心用黃酒吃了。”《金瓶梅》第69回:“倒是他家裏深宅大院,一時三老爹不在,藏掖個兒去,人不知,鬼不覺,倒還許。”

釋義

不僅他人不知道,就連鬼神也不知道。意指行為隱秘,動作迅速,不被察覺。

出典

戰國·墨翟《墨子·耕柱》卷11:“巫馬子謂墨子曰:‘子之為義也,人不見而耶,鬼不見而富。而子為之,有狂疾。’”

例句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4折:“我隻道人不知,鬼不覺,卻原來你空叫,咱空鬧。”元·無名氏《爭恩報》第1折:“恁做事可甚人不知,鬼不覺?他把這房也波門房門可早關閉了,你可便走將來輕將這門扇敲。”明·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11:“乘此暮夜無人,就煩你船載到那裏,悄悄地埋了。人不知,鬼不覺。”明·無名氏《啖蔗·王文豪傳》:“離此不數裏,是我先塋,極是僻靜,乘此暮夜,移船到那裏,悄悄地埋了,人不知,鬼不覺,豈非兩便?”清·天花藏主人《玉支璣》第11回:“我糴的這船米,要載往杭州去糶的,兄何不躲在我船上,人不覺,鬼不知,順帶你到杭州上岸。”清·王夢吉《濟公全傳》第116回:“我以為人不知,鬼不覺,沒想到今天老爺查出來,這是以往從前真情實話。”清·江洪《草木春秋》第3回:“你今行此短見,人不知,鬼不覺,可不是屈死了,不如跟吾去修行,可以脫此災。”清·徐震《燈月緣》第5回:“隻聽小人擊著燈盞為號,輕輕的密將真生搶入內宮,人不知,鬼不覺,卻不是個絕妙的上策。”清·俞萬春《蕩寇誌》第98回:“我們潛師前來,路上人不知,鬼不覺,怎麼吃那廝先曉得了?”清·曾樸《孽海花》第14回:“那鳳兒年紀不過十二歲,倒生得千伶百俐,果然不一會,人不知,鬼不覺的都拿了來。”清·王浚卿《冷眼觀》第8回:“及單子發出,必定仍從他們手裏經過再將耳簽揭去。如此人不知,鬼不覺,而中傷之目的達矣。”清·陸士諤《十尾龜》第11回:“現在女總會,開設的地方秘密異常,開在一家紡紗廠裏頭,真是人不知,鬼不覺。”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5回:“到了夜晚,妹夫把公子駝到背上,將身一縱,跳出關外,人不知,鬼不覺,又簡便,又爽快,這才好哩。”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9回:“打聽署院姨太太、少爺進了衙門,他便拿了銀票,人不知,鬼不覺,找到得常到號裏來替署院存銀子的那個心腹,托他把銀票遞進。”清·李寶嘉《活地獄》第36回:“遂即連夜起身回縣,人不知,鬼不曉,同寅裏都沒一個曉得。”清·李寶嘉《中國現在記》第8回:“要是委員作弊,便把領的錢先放起一半,下餘的打開放在簸籮裏,這也是人不知,鬼不覺的。”清·無名氏《炎涼岸》第1回:“隻聽吃的一聲響,慌忙縮身出來,真是人不知,鬼不覺。”清·無名氏《螢窗清玩·玉管筆》:“月下花間,人不知,鬼不覺,正好我們做事。”清·無名氏《狐狸緣》第11回:“如今想盡法兒也擒不住他,並且來來去去,人不知,鬼不覺。”清·無名氏《繡鞋記》第6回:“正係人不知,鬼不見。縱使張家聞知,亦無處訪尋,你道好不好呢?”清·無名氏《九雲記》第6回:“倒不如忍住了一天圖他,後日暗地裏無蹤無跡的害了他兩個狗命,不啻斬草除根,人不知,鬼不知,也是妥當的呢!”民國·夢筆生《金屋夢》第2回:“如今看個出行的日子,我和你人不知、鬼不覺,你我腰間各帶一半,打扮成走差模樣,背個黃包袱,說是兗州府上臨清下文書的。”民國·蔡東藩《清史演義》第46回:“隻道人不知,鬼不覺,誰料到滑縣知縣強克捷,竟探聞這種消息,飛速遣人密稟巡撫高杞、衛輝知府郎錦麒,請速發兵掩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