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五畫(2)(1 / 2)

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

原著

《金瓶梅》第95回:“玳安道:‘我出門,他還坐著說話,教我先來了。’自此兩家交往不絕。正是: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

釋義

人與人之間感情的親近疏遠,隨著名譽、地位、金錢、權勢的變化而變化,對權勢者人們百般奉承,對貧賤者人們冷若冰霜。感歎世事無常,人情反複,追名逐利,不可依賴。

例句

宋·惠泉《黃龍慧南禪師語錄》:“又雲:‘未見時如何?’師雲:‘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嬌。見後如何?’師雲:‘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元·劉塤《隱居通議》卷25:“諺曰: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若任安者,垂名萬世矣。”元·孫叔順《一枝花·休官》曲:“不戀蝸角名,豈問蠅頭利?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元·鄭廷玉《金鳳釵》第1折:“我得官也相慶相賀,剝落也不追隨!正是: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2折:“肉眼藏天地理,風鑒隱鬼神機。斷禍福、觀氣色、占凶吉,這廝好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元·無名氏《張協狀元》第34出:“仕宦但垂訪,無心惹外非。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明·範受益《尋親記》第25出:“正是: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孩兒起來,我送你到學裏去,先生不打你。”明·陳與義《靈寶刀》第22出:“豈不聞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如今高太尉勢壓中朝,權傾海內,到不如州衙麼?”明·無名氏《白兔記》第10出:“他宿世是夫妻,何須苦拆離。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40:“常言道:人麵逐高低,世情看冷暖。馮主事雖然欠下老爺銀兩,見老爺死了,你又在難中,誰肯唾手交還?”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37:“俗語有雲: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你當初有錢是個財主,人自然趨奉你。”明·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15:“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見你這般時勢,那個朋友肯將銀子與你結會?”明·淩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26:“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任是親兒女,還隨阿堵移。”明·羅懋登《西洋記》第85回:“人隻說是婦人家見識淺,原來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都是頂冠束帶的做出來。”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19回:“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爹爹沒奈何,擔著臉皮去告人,知道如何?”明·無名氏《檮杌閑評》第8回:“世情看冷暖,人在人情在。內裏老爺又過世了,如今他們勢大,與他們爭不出個什麼來。”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回:“我買酒吃,你們如何攔阻?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5回:“老爹,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當初我有錢的時候,身上穿的也體麵,跟的小廝也齊整,和這些親戚本家在一塊,還搭配的上。”清·無名氏《玉嬌梨》第18回:“前日那等奈何他,今日這等奉承他,真是: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清·楊景淐《鬼穀四友誌》卷3上:“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吾今日乃知富貴之不可少也。”

東也不成,西也不就

原著

《金瓶梅》第36回:“這安進士亦因家貧未續親,東也不成,西也不就,辭朝還家續親,因此二人同船來到新河口。”

釋義

指自身要求較高,而條件又十分有限,難以達到目的。

例句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年已及笄,父母議親,東也不成,西也不就。”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19:“奴家見爹爹議親,東來不就,西來不成,不想姻緣卻在此處相會!”清·俞萬春《蕩寇誌》第96回:“他說那老父在日,原要尋個書香人家,如今年紀大了,與其東不成,西不就,不如揀個穩當的將就些罷了。又問我有甚好郎官,留意留意。”清·曾樸《孽海花》第21回:“自從一到了京,東也不通,西也不就,終究變了空中撈月。”清·無名氏《杏花天》第4回:“周年已滿,思欲再聘,托媒相訪要如妙娘賢淑,調情清雅。如此東不就,西難成。”清·無名氏《一片情》第12回:“有一姓殷名富,倚著是個舊家,又頗過得日子,養一女,名喚掌珍,東不成,西不就,蹉跎到十八九歲,尚養在家裏。”

樂極悲生,否極泰來

原著

《金瓶梅》第78回:“看官聽說:明月不常圓,彩雲容易散。樂極悲生,否極泰來,自然之理。西門慶但知爭名奪利,縱意奢淫,殊不知天道惡盈,鬼錄來追,死限臨頭。”

釋義

快樂過度將會產生悲哀,凶險過後將會出現吉象。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它的對立麵轉變。否、泰,原為《周易》中兩個卦名,坤上乾下為泰,乾上坤下為否。天地交,則亨通,謂之泰;天地不交,就失利,謂之否。否極則泰,泰極則否。後來指命運的好壞或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