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八畫(1)(1 / 3)

使心用心,反累己身

原著

《金瓶梅》第59回:“這裏牆有縫,壁有眼,俺們不好說的。他使心用心,反累己身。”

釋義

意指費盡心機算計他人,結果反倒害了自己。勸誡人們把心思用於正道,不做既損人又不利己的事情。

例句

元·武漢臣《老生兒》第1折:“早起晚眠,吃辛受苦,也不知瞞心昧己,使心用心,做下了許多冤業,到底來是如何也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5:“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明·潘鏡若《三教開迷歸正演義》第2回:“報應多端,天道不爽,隻如一個人使心用心,反累己身,身根結成,罪根難滅。”明·無名氏《貪欣誤》第5回:“卻不知那個青天湛湛,最肯為人抱負不平,斷斷不容你躲過。這卻不是使心用心,反累其身麼?”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回:“商議定了,做鬼做神,來弄送我,不過要簸掉我幾兩銀子,好把屋後的那一塊田賣與他。使心用心,反害了自身。”清·訥音居士《三續金瓶梅》第28回:“有諺語四句為證:使心用心,自弄自身;暗使虧心,神目如電。”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原著

《金瓶梅》第64回:“雖是士大夫,也隻是秀才做的。老公公砍一枝,損百林,兔死狐悲,物傷其類。”《金瓶梅》第85回:“你看,誰人保得常無事!蝦蟆、促織兒,都是一鍬土上人。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釋義

兔子死掉了,狐狸竟然悲哀起來;同類遭遇不幸,萬物因而感受悲傷。意指相互憐惜,感同身受。

例句

金·李致堯《汾州葬枯骨碑》:“無人收葬,深可悲憫,且兔悲狐死,謂傷類也,況至靈於禽獸者乎!”元·脫脫等《宋史·李全傳》卷477:“將軍非山東歸附耶?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獨存?”元·馬鈺《蘇幕遮·看送孝》詞:“有微言,深可說。兔死狐悲,傷類聲淒切。”元·無名氏《賺蒯通》第4折:“今日油烹蒯徹,正所謂兔死狐悲,芝焚蕙歎。”明·聿雲氏《量江記》第17折:“原來也是同行。唉!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40:“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許遜既這等可惡,待我拿來與你複仇!”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1:“今朝訴出衷腸事,鐵石人知也淚垂。鍾離公聽罷,正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明·羅懋登《西洋記》第38回:“列位長官們,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俺得罪於元帥台下,怎麼列位私自用刑於我?”明·無名氏《三教偶拈·許真君旌陽宮斬蛟傳》:“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許遜既這等可惡,待我拿來與你複仇。”明·無名氏《開辟演義》第39回:“見被責者割去尾足者,剜去目齒者,豈不免死狐悲,物傷其類?”清·吳璿《飛龍全傳》第31回:“常言道: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你隻該拿獲奸臣,與我兄長報仇,才算同病相憐之義。”清·無名氏《載花船》第9回:“尹監正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甚覺惻然,吩咐住轎,叫聽事官喚過轎邊問道:‘你這十人為著何事,鎖他兩人怎的?’”民國·蔡東藩《明史演義》第63回:“朝旨又嚴厲得很,把大同總兵徐仁、遊擊劉潭等拿問,巡撫都禦史何思削籍。俗語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勢敗奴欺主,時衰鬼弄人

原著

《金瓶梅》第81回:“從來保就大剌剌和他舅子開起個布鋪來,發賣各色細布,日逐會親友,行人情,不在話下。正是:勢敗奴欺主,時衰鬼弄人。”

釋義

家勢衰敗的時候,就連奴仆都敢欺負主人;時運不濟的時候,就連鬼怪也會侮慢人。意謂世態變幻,人情反複,令人感歎。

出典

唐·李山甫《自歎拙》詩:“自憐心計拙,欲語更悲辛。世亂僮欺主,年衰鬼弄人。”

例句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4:“今世所道俗語,多唐人以來詩……世亂奴欺主,年衰鬼弄人。杜荀鶴詩也。”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僧問:‘既是善神,為什麼卻被雷打?’師曰:‘世亂奴欺主,年衰鬼弄人。’”明·楊柔勝《玉環記》第26出:“千般勸解,兒夫不聽,今成畫餅。古人雲:勢敗奴欺主,身衰鬼弄人。”明·無名氏《白兔記》第32出:“你見我哥嫂磨滅我,你也來戲弄我。自古道得好:勢敗奴欺主,時乖鬼弄人。”明·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11:“如今且不要露風聲,等他先做了整備。正是:勢敗奴欺主,時衰鬼弄人。”明·羅懋登《西洋記》第20回:“運去奴欺主,時乖鬼弄人。我今日遭此大難,誰想一夥猴子也來戲弄我哩!”明·楊爾曾《韓湘子全傳》第26回:“勢敗奴欺主,時衰鬼弄人。老身今日見鬼了,如何是好?”明·無名氏《盤古至唐虞傳》:“這都是少昊氏德衰,所以致得天下有這些奇神怪狀,攪害民生,叫做:勢敗奴欺主,身衰鬼弄人。”清·袁於令《西樓記》第10出:“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勢敗奴欺主,時衰鬼弄人。”清·吳璿《飛龍全傳》第16回:“哄的一聲,齊齊跳起身來,撐撐擦擦,便有爭嚷之意。這正是:運蹇人逢鬼,時衰鬼弄人。”清·無名氏《金石緣》第16回:“哪知魯按院雖窮,是正經人,哪裏有此事?正是:運退金無色,時衰鬼弄人。”清·王士禎《香祖筆記》卷9:“惡詩相傳,流為裏諺,此真風雅之厄也。如,亂世奴欺主,時衰鬼弄人,唐杜荀鶴詩也;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羅隱詩也;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五代馮道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