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八畫(2)(1 / 2)

法不傳六耳

原著

《金瓶梅》第51回:“婦人道:‘告我說是那一樁兒?’西門慶道:‘法不傳六耳,等我晚夕來對你說。’”《金瓶梅》第68回:“那鄭月兒拉著西門慶手兒,悄悄捏了一把,說道:‘我說的話,爹你在心些,法不傳六耳。’”《金瓶梅》第73回:“法不傳六耳,我肯和他說!去年為後邊大菩薩喜事,他還說我背地得多少錢,擗了一半與他才罷了。”

釋義

佛教禪宗傳授某一宗派的決竅,隻能單傳,不能當著第三者。意指兩人秘密商量的事情,為避免泄露,不得讓第三個人知道。法,指佛法、道法。六耳,指第三個人。

出典

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6:“問馬祖:‘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祖曰:‘低聲!近前來,向汝道!’師便近前,祖打一摑曰:‘六耳不同謀,且去,來日來。’”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卷14:“問:‘二師相見,合談何事?’師雲:‘六耳不同謀。’”

例句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2折:“豈不聞三人誤大事,六耳不通謀。”明·周履靖《錦箋記》第8出:“常言道:六耳不同謀,三人口一尺。園公在此,隻管直說。”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9回:“承兄好情,甚是感激,隻怕六耳難謀,終須泄露。”明·無名氏《檮杌閑評》第25回:“那真切的道理,要人自己去探討懇求,才得到手。常言道:六耳不傳道,勿作等閑看。”清·李漁《無聲戲》第5回:“六耳不傳道,今晚眾人在此,不好說得,明夜和你商量。”清·王浚卿《冷眼觀》第5回:“還有幾句六耳不傳的秘訣,須秘密交待。”清·郭廣瑞《永慶升平前傳》第48回:“法不傳六耳。大人叫從人出去,就剩了倭侯爺、馬夢太站在一旁。”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回:“這話可法不傳六耳。也不是我壞良心兜攬你,因為咱們倆是一條線兒拴倆螞蚱,飛不了我,蹦不了你的。”清·無名氏《快心編》第5回:“世譽又再三叮囑,真個兩人算計,六耳不傳。”

物見主,必索取

原著

《金瓶梅》第28回:“既不是你偷了我的鞋,這鞋怎落在你手裏?趁早實供出來,交還與我鞋,你還便宜。自古:物見主,必索取。”

釋義

隻要看見屬於自己的東西,必定會想辦法拿回來。

出典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20:“待正堂之久,入室次,堂問:‘貓兒為什麼偏愛捉老鼠?’曰:‘物見主,眼卓豎。’堂欣然,因命分座。”

例句

宋·蘇軾《赤壁賦》:“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元·關漢卿《緋衣夢》第3折:“物見主,必索取,是我的刀子!”明·吳承恩《西遊記》第89回:“這正是:物見主,必定取。那八戒一生是個魯夯的人,他見了釘鈀,那裏與他敘什麼情節,跑上去,拿下來,輪在手中,現了本相。”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

原著

《金瓶梅》第76回:“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我把他當個人看,誰知他人皮包狗骨東西,要他何用!”《金瓶梅》第80回:“身死未幾,骨肉尚熱,便做出許多不義之事。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

釋義

描繪老虎的外形皮毛比較容易,描繪老虎的骨質氣勢就不容易了;隻能看清楚人的外表,卻不能了解人的內心想法。以繪畫為喻,說明人麵好認,人心難測,隻從外表不能看清人的內在本質。

例句

元·孟漢卿《魔合羅》第1折:“你知道我是什麼人?便好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元·高明《琵琶記》第29出:“你知他心腹事如何?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明·湯顯祖《紫釵記》第42出:“嫦娥不見影沉沉,盡把閑愁占伏吟。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明·張鳳翼《灌園記》第32出:“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古人說的話,果然不差。”明·邵璨《香囊記》第33出:“佳人聲譽重南金,專望青鸞寄好音。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明·無名氏《贈書記》第2出:“清明祭掃向先塋,邂逅紅顏意氣深。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明·無名氏《赤鬆記》第37出:“昨奉坤宮懿旨,教吾謀戮王侯,暗藏機事在心頭,未許他人參透。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曹伯明錯勘贓記》:“曹伯明回家,父子依舊開客店,過了生世。正是: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38:“聽了這篇妖言,不由得: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2:“生前個個說恩深,死後人人欲搧墳。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24回:“杜應元將管嗬脬的言語說了一遍,杜伏威仰天大笑。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這廝倒來我麵前又說海闍黎許多事,說得個沒巴鼻。”明·無名氏《歡喜冤家》第19回:“此婦止可智取,不可力擒。且再過兩日,一定到我手裏。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清·張士登《三分夢全傳》第11回:“那石運不但滿臉德色,還要說許多假慈悲的說話,方才坐轎而去。正是:畫狗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清·歐陽巨源《負曝閑談》第23回:“原來他是養家的,常常借此訛人。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清·李寶嘉《中國現在記》第5回:“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馬友德一定逃之夭夭了。”清·李雨堂《萬花樓》第48回:“包卿有所未知,古言: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倘做了蠅投蛛網,欲脫更難了。”清·無名氏《雲鍾雁三鬧太平莊》第8回:“畫虎不能畫骨,知人未必知心。疆場白首為誰拚?一點丹心孤零。”清·無名氏《春秋配》第15回:“這才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賢弟休生埋怨,不必如此,到明日再重新商議。”清·無名氏《五美緣》第77回:“我兒死得好苦,可恨林璋這畜生這般無禮。正是:畫龍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清·無名氏《二度梅全傳》第35回:“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畫龍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清·無名氏《金鍾傳》第52回:“常言說的好: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望老先生三思。”清·無名氏《繡鞋記》第3回:“古語有雲: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你二人既要埋堆,何不打在佛前發誓,神人共鑒,彼此以免憂疑。”清·無名氏《霞箋記》第4回:“灑銀暗自歡喜,自為得計。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民國·蔡東藩《慈禧太後演義》第16回:“好好一位賢太後,要收拾在她手中哩!俗語有雲:畫虎畫龍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