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卷8:“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漢·桓寬《鹽鐵論·和親》:“昔徐偃王行義而滅,好儒而削;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漢·劉向《說苑·臣術》卷2:“賜,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聞進賢為賢耶?用力為賢耶?”漢·揚雄《長楊賦》:“若客所謂知其一,未睹其二,見其外不識其內者也。”唐·房玄齡等《晉書·羊祜傳》卷34:“此可謂知其一,不知其二。人臣樹私則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識吾此意。”五代·後晉·劉昫等《舊唐書·劉子玄傳》卷102:“臣伏見比者鑾輿出幸,法駕首途,左右侍臣,皆以朝服乘馬,夫冠履而出,隻可配車而行,今乘車既停,而冠履不易,可謂唯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也。”宋·蘇軾《漢武帝論》:“知其一,不達其二;見其利,不睹其害。”宋·李昉等《太平禦覽》卷156:“君知其一,不知其二。鄴城非長久之地。”元·關漢卿《單鞭奪槊》第2折:“兄弟,你則知其一,不知其二。”元·高明《琵琶記》第31出:“你知其一,不知其二。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豈可陷親於不義?”明·梁辰魚《浣紗記》第24出:“你知其一,未知其二。子貢在聖門,居十哲之列,在言語之科。”明·沈采《千金記》第2出:“道者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小生非不識文武,隻是方今之世,學文而非用文之時,學武而無用武之地。”明·聿雲氏《量江記》第33折:“長老,你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明·沈受先《三元記》第5出:“先生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兩個人見我手足慌忙,必然墜地。”明·陸采《懷香記》第12出:“任大人,你但知其一,不知其二,那賈充為人,下官豈不曉得?”明·王玉峰《焚香記》第9出:“娘子,你知其一,不知其二。隻為我如今貧賤,他敢欺淩你。”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1回:“員外,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幅畫兒雖小,卻有一件奇妙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5回:“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萬民皆怨,故高祖以寬仁得之。”明·周楫《西湖二集》卷23:“兄長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人家兒子初讀書起,就如小孩子初生出來吃開口乳一般,吃了這娘母的乳,便一生像這娘母光景,所以開口乳第一要吃得好。”明·吳承恩《西遊記》第47回:“哥哥,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路多險峻,我挑著重擔,著實難走,須要尋個去處,好眠一覺,養養精神,明日方好捱擔。”明·吳承恩《西遊記》第57回:“賢弟,你原來懵懂,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諒你說你有唐僧,同我保護,我就沒有唐僧?”明·劉基《鬱離子·虎嫗》:“君子謂若石知一而不知二,宜其及也。”明·無名氏《前七國誌》第3回:“卿知其一,不知其二。當此之時,能走士聚兵,土地易得。”明·無名氏《隋煬帝豔史》第11回:“兄等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看這樹上,既有鶴巢,定有小鶴在內,我們拿了小鶴,那大鶴心痛小鶴,自然不肯遠去,再慢慢將小鶴引誘,何愁拿他不著?”清·樵雲山人《飛花豔想》第2回:“兄知其一,未知其二。雪小姐的才貌,果然是仕女班頭,但我敝年伯的意思,必要配個文章魁首。”清·俞萬春《蕩寇誌》第123回:“老伯真所謂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清·吳璿《飛龍全傳》第6回:“賢妻,你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在東京汴梁時,曾遇相麵的說我日後有一朝天子之分。”清·王夢吉《濟公全傳》第20回:“管家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內中還有許多好處呢!”清·歐陽巨源《負曝閑談》第17回:“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城裏有個強種女學堂,學堂裏都是女學生。”清·張春帆《宦海》第1回:“這些話兒雖然不錯,卻還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議論。”清·徐震《合浦珠》第5回:“你這賤人,但知其一,未知其二,若從良是件美事,我做娘的亦不遲至今日了。”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1回:“(單)雄信道:‘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清·壯者《掃迷帚》第2回:“表弟,你道我沒有真見,隨口胡說麼?可怪弟泥古不化,知其一,不知其二。”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6回:“那位伯爵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卻把銀子可捐戴的一層沒有告訴了他。”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32回:“老先生,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時勢,是守舊不來的了。”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9回:“但是你們知其一,不知其二。可知道古來禍水也是美人做的?”清·無名氏《施公案》第99回:“究竟那是坐井觀天,淺見薄識,知其一不知其二,少所見,多所怪之人耳!”清·無名氏《吳江雪》第24回:“你們隻知其一,未知其二。那江信生的資質本是上智之資,自與別人不同。”清·江日生《台灣外誌》卷12:“此知其一,不知其二。主國初、法貴於嚴,庶不至流弊。俾後之守者,自易治耳。”清·賀貽孫《詩筏》:“惟借銅雀春深鎖二喬說來,便覺風華蘊藉,增人百感,此政是風人巧於立言處。彥周蓋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清·江藩《漢學師承記·沈彤》:“子墨守鄭學,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豈得為禮家乎?”清·何剛德《春明夢錄》卷下:“後來書吏盡裁,而辦稿吏之司官,卒有司官得賄之案。所謂知其一,不知其二是也。”清·錢泳《履園叢話》卷4:“今之議論三江,輒從下流開浚,而無有言及五堰廣通壩者。是東坡所謂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民國·蔡東藩《清史演義》第41回:“你等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朕二十五歲即位,曾對天發誓,若得再位六十年,就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六十有零的年數。”民國·李伯通《西太後豔史演義》第1回:“不然,不然,你老人家隻知其一,不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