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八畫(4)(1 / 3)

例句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湯之滄,一人飲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唐·房玄齡等《晉書·苻堅載記上》卷113:“欲人勿知,莫若勿為。聲無細而弗聞,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謂也。”唐·姚崇《辭金誡》:“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唐·魏謨《諫納李孝本女疏》:“夫欲人不知,不若不為。諺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謗菲若自修者也。”宋·蘇軾《漁樵閑話錄》下篇:“欲人不知,莫若不為。以謂既為之也,安得人之不知。”宋·李昉等《太平禦覽》卷455:“欲人不聞,莫若勿言;欲人不知,莫若勿為。欲湯之冷,令一人飲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宋·阮閱《增修詩話總龜》卷29:“然張亦何從得此為之說?以此可驗其欲人不知,莫若不為亦名言也。”宋·王欽若等《冊府元龜》卷712:“不如就陰而止,影滅跡絕。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元·柯丹邱《荊釵記》第46出:“你那賤人,欲人不知,莫若不為。我家三世無犯法之男,五代無再婚之女。你言而無信,行亦有虧。”明·沈采《千金記》第42出:“若要人不知,除非我不為。我兒在此做些什麼?”明·湯顯祖《牡丹亭》第40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自家癩頭黿便是。這無人所在,表白一會。”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40:“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為。世間隻有權勢之家,報新聞知道,早有人將此事報知嚴嵩父子。”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34:“你有本事偷漢子,如何沒本事說出來?若要不知,除非莫為。瞞得老公,瞞不得鄰裏,今日教我如何做人?”明·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23:“欲人不知,莫若勿為。雖承娘子美情,萬一後邊有些風吹草動,被人發覺,不要說道無顏麵見令尊,傳將出去,小生如何做得人成?”明·淩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38:“鍾不扣不鳴,鼓不打不響;欲人不知,莫若莫為。你做的事,外邊那一個不說的?你瞞咱則甚!”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35回:“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為;若要不聞,除非莫說。王則與永兒同窩居住,便道不曾親眼看見,難道沒些風聲吹在耳朵裏麵?”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34回:“眾人商議許久方散。隻道幽僻之處,無人知覺,卻不道:若要不聞,除非莫說。若要不知,除非莫作。”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0回:“從來說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狄周雖是極力的支調,怎能瞞著住人?”明·楊爾曾《東西晉演義》第4回:“欲人勿知,莫若勿為。聲無細而弗聞,事未形而必薦者,其此之謂也。”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7回:“若要不知,除非莫為。閨中原有一輩喜伺察的,好要尋人不是。”明·無名氏《別有香》第6回:“自此以後,兩人隻是夜夜同衾,宵宵貼股,十分的快心滿意。俗話說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明·無名氏《龍陽逸史》第1回:“到了天明,兩個梳洗出門,真個是若要不知,除非莫為。”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卷8:“偶閱《野客叢書》,其采綴經史詩文中諺語凡四則,餘擇其足為勸戒者,裒載於此。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清·蔣超伯《南漘楛語》卷6:“欲人不聞,莫若弗言;欲人不知,莫若弗為。”清·金埴《不下帶編》卷3:“欲人不知,莫若勿為。聲無細而弗聞,事未形而必彰者,此之謂也。”清·徐士鸞《宋豔》卷7:“潔品不自潔,而人潔之,非然也,尋瘢索垢,冷諷熱嘲,皆在己有以召之也,於人乎何怨!語雲:欲人莫知,除己莫為。”清·評花主人《樓中月》第32回:“秘密也勿相幹格,俗語兩句說得好: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清·徐震《珍珠舶》卷1第2回:“若要不知,除非莫為。任你做得隱藏,隻怕瞞不到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71回:“俗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那日倪太公得了此子,早已就有人知道,道喜的不離門。”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78回:“若要不知,除非莫為。如今那一個不曉得,止有聖上不知。”清·吳璿《飛龍全傳》第4回:“常言道:若要不知,如非莫為。萬一當今知道,畫影圖形,將我拿住,豈不枉送性命!”清·曾樸《孽海花》第16回:“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何況一嫁一娶,偌大的事,雖姑娘囑咐不許聲張,那裏瞞得過人呢!”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8回:“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此事關係甚重,斷不敢遵命。”清·張南莊《何典》第8回:“冤鬼曉得了實細,忙回來報與豆腐羹飯鬼知道。正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有憑有據,怎麼說是無根之談呢?”清·李綠園《歧路燈》第29回:“早有鄰舍把昨晚的光景,都悄悄對王中學說,正是: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清·俞萬春《蕩寇誌》第74回:“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你那兩個承局來盤問我好幾次,問我出門否。”清·王浚卿《冷眼觀》第26回:“誰知天下事,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旁邊人聽了這邊的,又聽了那邊的,四麵印證起來,便知得個清楚。古語說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第5回:“這件事以情理論,與強奸閨女無異,幸尚未成,你還要竭力護短。俗語說得好: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3回:“常言說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尹子崇既做了這種事情,所有同鄉京官裏麵,有些正派的,因為事關大局,自然都派尹子崇的不是。”清·王夢吉《濟公全傳》第128回:“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你在梁官屯殺死劉喜之妻,你打算我不知道?”清·丁耀亢《續金瓶梅》第43回:“從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粘太太見金二官人一連三夜全不回宅,隻說是隨兀術打圍去了,使人去打聽。”清·四橋居士《隔簾花影》第32回:“從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宋夫人見金二官一連三夜全不回家,隻說是隨朋友打圍去了。”清·無名氏《玉嬌梨》第16回:“俗語說得好:若要不知,除非莫為。況才子佳人,一舉一動,關人耳目,動成千秋佳話。妹雖疏遠,實知之久矣。”清·無名氏《小五義》第54回:“焉知曉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個風聲就到了嶽州府了。”清·無名氏《繡鞋記》第4回:“古雲:好事不出門,惡言傳萬裏。又雲: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隻因風姐聲名狼藉,良雪佯作不知。”清·無名氏《婆羅岸全傳》第11回:“你這話兒倒好笑,俗語說的:若要人莫知,除非己不為。又叫我做這事,又要穩便,這怎能夠呢?”清·陸士諤《十尾龜》第27回:“俗語說得好:若要不知,除非莫為。康小姐與這少年訂的密約,以為沒有第三國加入,秘密到個極頂,總可以安然無事。”清·無名氏《帶印奇冤郭公傳》第26回:“卻不想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況語雲:好事不出名,壞事滿街飛。不到兩月,果然傳遍通城了。”清·無名氏《一片情》第8回:“然有句俗語說得妙:若要不知,除非莫為。”清·無名氏《蜃樓誌》第19回:“若要不知,除非莫作。雪裏葬死屍,不久自然消化出來。”清·無名氏《駐春園》第11回:“欲人不知,除是不為。姐姐看燕題詩,登樓贈帕,乃使俊白郎君馳心香閣。兩下癡情,旁人不曉,愚妹先知。”清·無名氏《常言道》第7回:“誰知早有一個人曉得了,要到獨家村去告知將軍。正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清·無名氏《嶺南逸史》第11回:“若要人不知,除非事莫為。足像行惡,都是爾這狗才引導。今日我容得爾,天理也容不得爾。”清·無名氏《妖狐豔史》第3回:“真正是:要叫他不知,除非己不為;兔精充好人,情虛理又虧。”清·無名氏《金雲翹傳》第12回:“天下事若要人不知,須是己莫為。恁般娶姊妹,驚官動府,怎麼瞞得許多。早有人將這些行徑傳在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