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十畫(3)(1 / 3)

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

原著

《金瓶梅》第62回:“那迎春聽見李瓶兒囑咐他,接了首飾,一麵哭的言語都說不出來。正是: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

釋義

傷心流淚的人碰到傷心流淚的人,極度悲傷的人遇見極度悲傷的人。喻指不同的人們,有著同樣的不幸境遇。

例句

元·王實甫《十二月帶堯民歌·別情》曲:“怕黃昏不覺又黃昏,不消魂怎地不消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元·高明《琵琶記》第29出:“我送你去嗬,正是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明·沈受先《三元記》第9出:“賣女完官豈不仁,從今割斷義和恩。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明·邵璨《香囊記》第21出:“生離死別最傷神,一騎蕭蕭萬裏塵。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明·楊景賢《西遊記》第1本第3出:“眼睜睜看的他有家難奔,空著我斷腸人送斷腸人。”明·汪廷訥《義烈記》第21出:“叩閽無路屈難伸,忍見桁楊累此身。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明·單本《蕉帕記》第13出:“夫人,你回這個啞謎與那人嗬。正是: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明·湯顯祖《邯鄲記》第20出:“十大功勞誤宰臣,鬼門關外一孤身。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明·湯顯祖《紫釵記》第24出:“門楣不久去關西,綠窗嬌女隱愁眉。流淚眼隨流淚水,斷腸人折斷腸枝。”明·李日華《南西廂記》第36出:“病中喜得寄來書,慰我心間不盡思。和淚眼觀和淚眼,斷腸人頌斷腸詩。”明·沈璟《義俠記》第10出:“一瓢長醉任家貧,明日千山與萬津。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明·無名氏《雲台記》第29出:“家國興亡未可恁,迢迢千裏望南征。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明·無名氏《白兔記》第13出:“楊柳堤邊問信音,一時難舍枕邊人。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明·無名氏《和戎記》第28出:“生離死別應難久,匆匆不忍別離情。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世上萬般哀苦事,無非死別共生離。”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37回:“恐怕先生查考,隻得辭回下處。說著晚上還使人與他送禮。正是: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別斷腸人。”明·吳承恩《西遊記》第73回:“正是:流淚眼逢流淚眼,斷腸人遇斷腸人。這一個婦人,不知所哭何事,待我問他一問。”明·無名氏《弁而釵·情貞記》第5回:“趙生點首瑞拜,安慰而去。正是: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明·無名氏《弁而釵·情烈記》第3回:“可憐二人無限深情,隻博得四目灑血。正是: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清·俞達《青樓夢》第9回:“竹卿沒奈何,送至門前,不覺十分淒惋。正所謂: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清·呂熊《女仙外史》第80回:“正是:流淚眼相看流淚眼,斷腸人說與斷腸人。童子,適才我見你在難中,動了惻隱之心提拔你的。”清·徐述夔《五色石》卷7:“兩個同病相憐,說得投機,便結拜為兄弟。正是: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惜斷腸人。”清·張士登《三分夢全傳》第6回:“夢瑤也把丈人詿誤問罪,如今路過此地情由說了一遍,彼此大哭一場。正是: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訴斷腸人。”清·俞萬春《蕩寇誌》第131回:“真叫做: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看斷腸人。也算得豪傑傷心,正是個英雄失路。”清·曹去晶《姑妄言》第6回:“金礦恓惶上轎而去,陰氏掩門而入。這正是: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清·丁耀亢《續金瓶梅》第50回:“南北大亂,幾個家人差回真定府家去,至今二年不回,一個寡婦如何把喪柩送得回去,無可奈何。正是: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伴斷腸人。”清·四橋居士《隔簾花影》第41回:“因南北大亂,幾個家人差回真定府家去,至今二年不回,一個寡婦如何把喪柩送得回去,無可奈何。正是: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伴斷腸人。”清·吳沃堯《恨海》第7回:“同船之人,無非是流離失散的,也有失了子女的,也有失了父母兄弟的,如今聚在一起,真是: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