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十二畫(1)(1 / 3)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原著

《金瓶梅》第1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釋義

古人認為,做好事有好報應,做惡事有壞報應。意指無論行善或作惡,遲早都會有報應。這是中國古代人們勸善止惡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語辭。

出典

《菩薩瓔珞經》:“又問目蓮:‘何者是行報耶?’目蓮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例句

唐·道世《法苑珠林》卷8:“六道諸天,報謝。故經曰:行善得善報,行惡得惡報。”元·孟漢卿《魔合羅》第2折:“托青天暗表,望靈神早報。行善得善,行惡得惡。天嗬,莫不是今年災禍招。”元·鄭廷玉《看錢奴》第1折:“便好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元·鄭廷玉《冤家債主》楔子:“果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同影響,分毫不錯,真可畏也!”元·無名氏《朱砂擔》第2折:“便好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若不降嚴霜,鬆柏不如蒿草;神靈若不報應,積善不如積惡。”明·徐元《八義記》第39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明·徐複祚《投梭記》第16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未識人倫,焉知天道?”明·楊柔勝《玉環記》第31出:“欺天罪莫知,蒼天在上難瞞昩,此時泄漏陰施計,情理難容恕,教他魄沉水,骨葬魚,方雪胸中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無門,惟人自召。”明·欣欣客《袁文正還魂記》第19出:“自古道:好有好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明·無名氏《妝樓記》第35出:“作善終須有善報,作惡還須有惡刑。凡事勸人休碌碌,舉頭三尺有神明。”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34:“你可曉得,古老有幾句言語麼?是那幾句?古語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明·周楫《西湖二集》卷5:“世上又沒有這樣不平心的菩薩,貪小便宜兒的金剛。這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明·張應俞《騙經·八類》:“雅以謀人而促死,迓以阻諫而全家。諺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信不虛也。”明·羅懋登《西洋記》第87回:“為人在世,隻有善惡兩途。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明·鄧誌謨《咒棗記》第1回:“每日清晨早起,隻是燒一炷香,念幾聲佛,寫著幾句警語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不報,日子未到。”清·李玉《人獸關》第4折:“為善自有善報,作惡定遭惡磨。正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0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賢弟,咱們且吃酒,莫管他人的閑事。”清·李修行《夢中緣》第14回:“似此賊官,應宜有此惡報,惟有此惡報,方見皇天有眼,王法無私。古語道的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節未到。”清·無名氏《林蘭香》第38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你看他橫行到幾時?”清·無名氏《離合劍蓮子瓶》第26回:“正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清·無名氏《十把穿金扇》第1回:“自古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倘然不報,皆因時辰未到。要知暗室虧心,神目如電,豈能容你過門!”清·無名氏《彭公案》第74回:“你欺心膽大,仗勢欺人,你不知善報惡報,早報晚報,終竟有報!”清·無名氏《小五義》第104回:“究屬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魯家要沒有蔣平、柳青在那裏,魯家滿門有性命之憂。”清·無名氏《混元盒》第15回:“審問發落已定,這章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民國·蔡東藩《元史演義》第45回:“你也隱受天遣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積因成果,莫謂冥漠天知呢!”

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

原著

《金瓶梅》第87回:“人生雖未有前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