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十二畫(2)(1 / 3)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原著

《金瓶梅》第69回:“隻成房頭、穿袍兒的,也有五六個,以下歌兒舞女,得寵侍妾,不下數十。端的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釋義

每天都像過節那樣,歌舞升平,飲宴歡悅。意指豪門家族的奢侈生活。

例句

元·劉時中《端正好·上高監司》曲:“朝朝寒食春,夜夜元宵暮。吃筵席喚做賽堂食,受用盡人間福。”元·白樸《梧桐雨》第1折:“寡人自從得了楊妃,真所謂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元·高明《琵琶記》第3出:“玳瑁筵前爇寶香,真個是朝朝寒食;琉璃影裏燒銀燭,果然是夜夜元宵。”明·徐元《八義記》第11出:“主公晉侯,朝朝遊宴,夜夜酣飲,不理朝綱,不容諫諍,還是為何?”明·徐霖《繡襦記》第31出:“日日花朝,夜夜元宵,樂樂滔滔,快活逍遙。”明·朱鼎《玉鏡台記》第32出:“官府提控,與我相交;禁子皂隸,服吾驅使;犯人磕頭拜跪,真個朝朝飲宴,夜夜元宵。”明·李梅實《精忠旗》第32折:“也有春籮酒海,也有鼓樂笙簫。真個朝朝寒食,果然夜夜元宵。”明·無名氏《霞箋記》第3出:“誰似做小娘的,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卻不受用?”明·無名氏《白兔記》第24出:“劉智遠自贅嶽府,朝朝寒食,夜夜元宵,竟不知恩妻李三娘信息如何。一似和針吞卻線,刺人腸肚係人心。”明·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15:“好不受用,好不快樂!果然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明·方汝浩《禪真後史》第2回:“不是誇嘴說,我小兔在家,朝朝七夕,夜夜元宵,誰似在你尊府不瞅不睬,撇人在冷房裏坐?”清·曹去晶《姑妄言》第16回:“這個穿好的,那個便吃好的;這個請親,那個便宴友;這個朝朝除夕,那個便夜夜元宵。”清·翁桂《明月台》第10回:“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樂以忘返,終朝嫖賭煙酒為迷。”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4回:“還有那十六樓官妓,新妝袨服,招待四方遊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清·無名氏《閩都別記》第186回:“今日起朝朝要會,夜夜元宵,比他隻教在外受清冷好萬倍也。”清·無名氏《金雲翹傳》第8回:“保佑翠兒千人見千人喜,萬人見萬人愛。朝朝寒食,夜夜元宵,貴客闐門,嘉賓滿座。”清·無名氏《林蘭香》第6回:“卻說耿郎年甫十八,便得如花之妻,似玉之妾,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清·無名氏《醉春風》第3回:“張三監生就三十兩一個月,包他在虎丘鐵佛房,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清·無名氏《醒名花》第16回:“湛翌王自此,內有杏娘、佛奴,又令本白改名巧姑,了空改名翠娥,本空改名芳姿,本亮改名春媚,本悟改名蟾憐,共是七個嬌娃。真正: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清·無名氏《雷峰塔奇傳》第3回:“自此夫妻朝朝寒食,夜夜元宵,連小青亦有分潤春光,不在話下。”

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坐間移

原著

《金瓶梅》第48回:“堂客前戲文扮了四大折,但見: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坐間移。”《金瓶梅》第74回:“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坐間移。一杯未盡笙歌送,階下申牌又報時。”

釋義

日光時時流逝,花影悄悄移動。意指歲月難留,光陰短暫。彈指,喻指時間極其短暫。宋·法雲《翻譯名義集·時分》:“俱舍雲:‘壯士一彈指頃六十五刹那。’”

出典

宋·無名氏《大宋宣和遺事》前集:“俄不覺的天色漸晚,則見詩曰: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坐間移。一杯未進笙歌送,階下辰牌又報時。”

例句

元·關漢卿《五侯宴》第3折:“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坐間移。老漢趙太公是也。自從教那婦人丟了他那小的,則抬舉著我的孩兒,經今十八年光景也,抬舉的孩兒成人長大了也。”元·史九散人《莊周夢》第2折:“且盡生前有限杯,莫思身外無窮事。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坐間移。”元·高明《琵琶記》第3出:“休聽枝上子規啼,悶在停針不語時。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坐間移。”元·柯丹邱《荊釵記》第34出:“窗外日光彈指過,庭前花影坐間移。我前差苗良去到饒州,怎麼不見回來?”元·無名氏《神奴兒》第1折:“昨日個眉清目秀,今日個便腰屈頭低。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坐間移。”明·孟稱舜《嬌紅記》第38出:“窗外日光彈指過,庭前花影暗中移。我前遣院子,去賀二甥,兼召他回來,如何目下還未見到也?”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20:“陳巡檢在沙角鎮做官,且是清正嚴謹。光陰似箭,正是: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坐間移。”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回:“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一杯未進笙歌送,階下辰牌又報時。”明·無名氏《浪史》第4回:“兩個卻就分別,不覺的過了一日,又是一日,正是十三日了。正是: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坐間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