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交友應該由他們最後說了算。然而,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大都把交友看作是一件由自己來決定的私事。因此,家長倘若采取高壓政策,強行禁止他們之間的繼續往來,結果隻會適得其反。
“絕大多數時候,家長在孩子交上不好的朋友之後,所強調的做法是讓自己的孩子改換朋友,而不是讓自己的孩子去幫助他或她原先的朋友改掉不良習性,”加利福尼亞大學兒童發育與行為研究中心的主任萊恩·泰納博士說,“一般來講,如果你能夠給孩子說出反對的具體理由,雙方是可以通過協商達成一致的。著重給孩子講一下,與表現不良的人交友可給他或她帶來的負麵影響——違反校規校紀,學習成績倒退等,讓孩子打心眼裏認識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他或她考慮。”
●父母應了解一下孩子朋友的家長
切莉11歲的女兒裏貝卡去朋友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哭著回來了。切莉經過對女兒的再三詢問,方才知道裏貝卡的那位朋友花言巧語地說服了她,兩人在朋友家中看恐怖片一直看了半夜,讓她嚇得後半夜睡覺時一個惡夢連著一個惡夢。而女兒這位朋友的家長對此卻不管不問。
“我太欠考慮了,”切莉說道,“現在我都不讓她再去那位朋友家住了,除非我和她朋友的家長見過麵,相互比較了解,而且對方家長比較負責。我在送女兒出門之前,會給對方家長打個電話,詳細詢問當晚有什麼安排。”
和孩子朋友們的家長相互溝通,也有助於避免孩子在別人家想怎麼著就怎麼著,去無理取鬧。“但是,媽媽,我的那些朋友們都可以做呀!”切莉說道。“每當我聽到孩子說起類似的話,我時常會對孩子說,‘我們現在不談別的孩子,我們正在談的是你。’如果孩子仍舊鬧個沒完,那麼我就會接著說,‘那我給你的那些朋友的家長們打個電話,問問到底是不是那麼一回事。’孩子聽到這句話後,常常默不作聲了。”
●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
現年14歲的湯姆·蘭迪菲爾德家住俄亥俄州貝爾布魯克,他馬上就要擔任童子軍中的一位組長。另外,湯姆還是學校樂隊的成員,校田徑隊的隊員,並在學校組織的一次大型越野比賽中獲得冠軍。這些成績的取得與他父親的正確引導、教育有方是分不開的。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鼓勵他參加“有意義的活動”。他的父親為何要這麼做呢?“我想讓我的孩子去接觸那些與我們有著同樣價值觀的其他孩子。”湯姆的父親比爾·蘭迪菲爾德說。當然,許多家長很早就通過把家安在“最文明”的居民區,讓孩子上“校風最好”的學校等方式,來促進孩子多接觸好孩子,並和他們建立良好的友誼。然而,不管你全家住在哪兒,你都可以指導孩子去參加那些有助於培養自己正確價值觀的活動。仔細想一想你所在的居民區,以及孩子的學校都組織過哪些活動,從中選出適合你的孩子參加的活動。
●父母對孩子的錯誤要及時糾正
作為孩子的父母,你正確的選擇就是果斷地斷絕那種對自己的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交往。你應當何時考慮做此選擇呢?多頓指出,當孩子所保持的這種交往對他的學業、身心健康開始產生嚴重危害時。比較年幼的孩子有時會結交那些喜歡拿火柴玩,或做其他有潛在危險的事情的朋友。長到十幾歲的孩子,則喜歡以其他方式去尋求刺激——與那些有酗酒、吸毒或性亂惡習的壞孩子們混跡社會。碰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明確地向自己的孩子指出這種友誼的危害性,並要求他或她立即同這類孩子斷絕來往。
如果你的孩子在結交新的朋友之後,在校學習成績急劇下降,那麼你應當做好立即采取措施的準備。當你的孩子不願跟你談起他將要去哪兒,或和誰呆在一塊兒,你就應當保持警覺了。當孩子突然與以前品行很好的老朋友決裂,或者把以前自己的興趣與愛好拋之腦後時,你就應該意識到警鍾已經敲響。
家長們為正確處理這類事情而製定家規時,隻應該製定那些他們能夠付諸實施的家規。禁止孩子外出,倒是一種可供家長選擇的、切實可行的做法:“你由於違反禁止青少年晚間外出的規定,在外和壞孩子們混在一起,在今後的三個星期之內,你放學回到家中,就不許外出。”如果三個星期之後,孩子依然我行我素,那麼你可以進行更加嚴格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