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樹立健康的愛情心理(2)(2 / 3)

愛情錯覺還有另外一種情形,就是自以為某個異性愛上了自己。這種主觀的感覺,主要是受對方言行舉止的迷惑和自身的各種主觀體驗的影響。產生這種“愛情錯覺”的人,由於自己愛上了對方,於是想象對方也愛上自己,期盼能同樣得到對方的愛。這種錯覺心理人往往具有彌散作用,在這樣的心理支配下常常會把對方的言行舉止納人到自己的主觀框定的想象“模式”裏來理解,造成對他人言行。情感、態度的錯誤判斷。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作多情”,或叫“單相思”。這種一廂情願式的愛情,古今中外都不少見,患這種病的人大都是未婚男女,他們在與異性相處或相遇之中,或因對方的容貌,或因對方的才華,或因對主的品德,或因對主的舉止,或因對方的行為,等等,點燃了胸中的愛情之火,產生了傾心仰慕之情。

如何來對待這種“單相思”的愛情錯覺呢?總的要求是采取清醒、理智的態度,不要過分地相信自己的“感覺”,不要混淆愛情與友誼的界限,要善於自我疏導,自我排遣,將注意力轉移到學習和工作上去,更重要的是要知進知退,不可胡攪蠻纏,死皮賴臉,喪失自尊和人格,讓人家瞧不起。一旦知道了是自己的“單相思”後,要沉毅果斷,斬斷情絲,將它遺忘。愛情是建立在雙方互愛的基礎上的,自覺自願,不能單方麵的施舍或強製。

這就是我們對待“單相思”的愛情錯覺應持的正確態度。當然,客觀地說,愛是不能忘記的,特別是那種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更是令人難以忘懷的。但即使是這種深沉的愛,如果對方不能接受,也不能強求,更不能埋怨對方,要把握住感情的韁繩肥愛藏在心底,在心靈的深處默默地祝福自己的心上人能夠過得幸福,這是作為一個真正的愛的追求者應具有的高尚品格。

7.自惑心理

各種字典、詞典把“惑”釋為疑惑、迷惑、困惑、惶惑。自惑,就是自我疑惑、自我迷惑、自我困惑、自我惶惑。在男女婚戀中,也存在著這種自惑心理,形成了心理障礙,往往導致愛情的失敗。

為什麼初次戀愛的成功率明顯地高達於多次戀愛者;而戀愛次數尤其是雙方戀愛次數都較多的人,戀愛的成功率反而較低呢?按理說,無論男女,經過多次失敗,在愛情問題上的成熟度相應提高,戀愛的成功率理應增加,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自惑心理在起作用。初戀的成功率高,就是因為不存在這種“自惑”的心理障礙。在眾多的異性中,你看中了某一個人,而對其他人視而不見,就是這個人有吸引你的地方,符合你的“審美意象化”,隨著交往和了解的增加,更加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兩人的情感是真誠、單純、坦率的,心理的比較度低,不存在同以往的戀人相比較。以及懊喪與否的問題,隻要自己感到中意,切合自己擇偶的理想“模式”符合自己擇偶的審美意象化,就會自然而然地確定關係。多次戀愛以後,心態就不那麼單純了。他(她)會將現在的戀人與過去的戀人相比較;衡量他(她)們的優劣長短;他(她)會更加慎重其事,瞻前顧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力求盡可能避免重蹈其轍他(她)由於生活經驗的積累,更加世故,也更加講求實際,心理的負擔也更沉重,等等,這樣,雙方在談情說愛時心有戒備,相互設防,缺乏初戀時那種純真,矛盾衝突自然也就相應增多,戀愛的成功率自然也就比較低了。

愛情的自惑心理是一種消極有害的心理。所謂愛情“自感”,就是在愛情上的自我疑惑。自我迷惑、自我困惑、自我怕惑。自我幹擾,使自身產生了心理障礙,以致形成了一種愛情的自我阻力,自己亂了自己的陣腳。當然,誰也不會跟自己過不去,但由於不自覺地幹了一些蠢事,造成了自己愛情上的失敗。

愛情的自惑心理有各種表現,主要的有以下幾種:

一是自卑心理。自卑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因為相貌平平,有的是因為身材矮小瘦弱,有的是因為有某些生理缺陷,有的是因為家境不好,有的是因為出身卑微,有的是因為學曆不高,有的是因為職位低下,有的是因為過去曾有過失足,等等,不一而足。也有的人各方麵條件都不錯,但由於過去與異性接觸少,一旦與性接觸,就莫名其妙地感到自卑,就像電影《我們村裏的年青人》中的曹茂林,他勤勞。樸實、忠厚而聰明,什麼活一學就會,外號叫“七十三行”。他愛著同村姑娘孔淑貞,但他在孔淑貞麵前,又害羞又緊張,狼狽不堪,甚至語無倫次,結果自然也就談不下去了。這是最常見的自惑心理。

二是自負心理。與自卑心理相反,有的人自身的長相、經濟條件不錯,自視甚高,提出了過高的擇偶標準。據報刊調查,在京、津。滬等大城市,有一些大齡女青年找不到愛人,就是這種自負心理在作怪。她們或認為自己出身於高幹家庭,要求男方也是高幹子女;或認為自己家庭經濟條件優裕,要求男方的家庭經濟條件至少不要比自己的家庭差;或認為自己是碩士、博士,要求男方學曆比自己高,至少不要低於自己;或認為自己的工作崗位好,職位高,收人多,要求男方不比自己差。她們自我感覺良好,堅持擇偶的高標準,不肯屈尊俯就,結果“高不成,低不就”,就隻好作“單身貴族”、“獨身女郎”了。

三是對比失落心理。這是指一個人有過多次戀愛的經曆,總是拿後麵的戀愛對象與前麵的戀愛對象比,這種相互對比必定會幹擾心理的平衡效應,從而造成了愛情上的自惑心理。

8.互補心理

馬克思常把夫妻關係比喻為一隻圓球,而夫妻各方隻是圓球的一半。馬克思說,每個青年人的重要任務就是找到那個和自己相配的另一半。然而,並不是任何兩個半球都能組成一個吻合的圓球。“相配”,在這裏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組成理想的圓球,兩個半球必須“吻合”!

男女的婚戀存在著互補心理,能夠補充自身之不足的異性這是“吻合”的基礎,也就是在感情上相互吸收對方,是促使男女結合的基礎。

過去,人們常對使男女心心相印的現象感到費解。是什麼東西使一個男子在眾多的女子中注意到特定的一個?又是什麼東西使一個女子在眾多的男子中對某個特定的對象產生了好感?有人認為,促成男女相愛以至於結合是由於他們同屬於一種類型或相似類型。然而事實上常常恰恰相反,發展水平一致,受到相同教育的男女之間會互相產生吸引力;而氣質上,生理結構上相似的人卻常常會本能地相互排斥。相同產生友誼,而不同才是情侶的特色,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們在選擇愛情過程中,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根據美學和人類學的標準來評價自己感興趣的對象。盡管人們對男於和女子的理想品德持各不相同的標準,但終究存在著一種共同的、不受時間和各種社會形態支配的客觀依據_。般來說,幾千年來,男女間最一般的理想表現方式是:女子總是喜歡男子明確地表現出來的男性特征,它們是性關係史上不變的,即“永恒的價值”,男子也總是將女性的溫柔理想化。幾千年來,女子總是喜愛強壯勇敢的男子,而男子總是喜歡秀麗的溫柔的女性。這裏裏也就體現了戀愛中的一種互補心理。富有女性溫柔的女子喜歡強有力的男子,但討厭其粗暴,她們渴望男友具有高度人格修養的力量,同溫柔和善良結合在一起的力量。男子給她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體力,而且是知識和精神力量以及他的意誌品質。

男人喜愛女人的不僅是她的柔弱,而且是她細膩的情感、優雅的風度和文化修養。

男女之間在氣質上互為補充的互相吸引,在擇偶過程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生物傾向導致完滿和諧調,有助於克服對方的缺點和不足。活潑型的人需要一些抑製,恬靜型的人可以給他們這種影響,從而達到心理平衡;而恬靜型的人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活潑型的會對人產生吸引力;暴躁型的激烈和暴發的氣質會被抑鬱型的柔順和抑鬱所衝淡。這樣,在愛情中便產生一係列的有利組合。

總之,戀愛的雙方,如果有相當大的不同,相當的差異,特別是在氣質方麵,這樣他們就容易把對方看成。

9.光暈心理

心理學上,把人被事或人的某一點所迷惑而不及其餘的現象叫“光暈心理”。光暈心理的產生會影響人們的理解力,使人們對事物的本來麵貌認識不清。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光暈心理人人有,特別是女性在戀愛時更容易受到光暈心理的迷惑。

有一位護士小姐,容貌秀麗,很多小夥子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可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是魁梧而風度瀟灑的男子漢,因此她拒絕了一個又一個求愛者,等待著心中的白馬王子。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一個小夥子,她被他的外在條件所吸引,1.80米的個頭,英俊、瀟灑,這正是她期待已久的白馬王子,從此她對他傾盡愛心,戀愛半年就結婚,可是連蜜月沒有度完,他們就大吵大鬧起來。丈夫不僅要她事業有成,而且要她溫柔、服侍自己,稍有不從,便拳腳相加。身上經常是紅一塊,紫一塊。一次她隨手拿了一支煙,想消消氣,丈夫一見抓住就打,邊打邊說:“看你還放肆不放肆。”打得時候不準減不準叫,否則,打的更凶,最後她不得不走上了離婚的道路。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電影和文學作品中也屢見不鮮。他們的愛情悲劇是怎樣發生的呢?上述的那位姑娘被戀人的外貌、氣質所吸引,被愛情的光暈心理所困擾,而對戀人的內在素質失去了審察力,終於釀成一樁婚姻悲劇。

女人擇偶過程中的光暈心理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當自己某一方麵的條件比較好的時候,就會產生自負心理,對未來的配偶進行過分的挑剔。這樣既可能因為眼界高縮小了自己的擇偶範圍,也可能因為偏重外的吸引而使未來的婚姻缺少健康的先天基因。有些條件好的女青年,在別人的眼裏,她們的婚姻問題理應不難解決,結果卻反而造成了老大難。應該說,自我評價中是光暈心理造成的擇偶要求過高過全,恐怕是個重要原因。

當一個姑娘後麵跟著一大群小夥於的時候,她就會飄飄然,有一位大學女教師,學術上很有造詣,但左腿有點殘疾,多年來一直未能覓到理想伴侶。後來一位男教師對她發生了好感,井真誠地向她表露心跡。這時,另一位原先也對她不錯隻是對她的腿疾耿耿於懷的人,出於逆反心理,也開始追求她。結果,這位女教師洋洋得意起來,仿佛自己一下子成了白雪公主。盡管別人勸她盡早拿主意,但她卻認為這樣自己可以情場上多一些選擇。最後,那位真心愛她的男子見她一直態度不明朗,不得不與她分手,而另一位男子的逆反心理也隨著競爭對象的消失而消失。這時,這位女教師才後悔不迭,但為時已晚。

光暈心理也表現在女性對戀人的評價上,它的表現是同自我評價大致相仿。如果戀人的某一條件如氣質、學問欠缺。那麼她會抹殺戀人的其他長處。再如,有些姑娘自幼缺乏家庭的溫暖,成年後遇到異性的熱情關心,就會感到世界上他最好,這種光暈心理會使她放棄理智的考慮,輕率地委身於對方。所有這些,都會導致對愛情的理解、審度與判斷的偏差。

怎樣克服戀愛中的光暈心理呢?

培養愛情和內在吸引力

愛情往往反映出一個人最深層次的需要,你選擇愛情,首先要弄清自己內在的追求,愛不僅在外表上是美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兩情具有內在的吸引力才能長久。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少男少女們組成的追星族月p些所謂的歌星們飾演的角色美化了他們,少男少女或被他們舞台上的美妙的歌喉所吸引,或為他們的高雅的氣質所沉醉。其實,這些演員不一定真正具有那些優點。我們隻看到五彩的燈光照射下的動人臉龐,我們沒有和他們一起相處過,無從了解他們的人品。許多崇拜小說家的女性,就是因為她們以為作者的性格跟他書中的男主角一樣完美無瑕,卻不知道那位作家也許是說話結結巴巴,生活邋遏,其貌不揚,生來就一副棺材臉的人。總之,有了對愛情的內在洞察力,那麼由外在吸引產生的光暈心理就會大大減少,繼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