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The Republic of Chad)(1 / 1)

乍得(The Republic of Chad)

乍得麵積128400平方公裏,人口570萬(1990年)。全國有140多個部族,主要有阿拉伯人血統的柏柏爾族、薩拉族、馬薩族、瓦達伊族、科托科族、妞布族等。居民中44%信奉伊斯蘭教,33%信奉基督教,23%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語言為法語和阿拉伯語,北方通用阿拉伯語,南方通用薩拉語。首都恩賈梅納,為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和最大城市。位於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緣,北部為沙漠和半沙漠,占國土麵積1/3,東部為高原,中西部為準平原。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南部為熱帶草原氣侯,全年高溫炎熱,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7℃以上。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但大多尚未開采。主要礦藏有天然堿、石灰石、白陶土、鎢、錫、銅、鎳、鉻、石油、鈾、錳等。貨幣名稱為非洲金融共同體法明,簡稱非洲法朗,1美元約合260.7非洲法朗(1992年10月)。

乍得是聯合國宣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牧業為主。由於連年戰爭和旱、蟲等自然災害影響,經濟發展緩慢。為克服經濟困難,政府重視發展農牧業,積極爭取國際援助,製訂優惠政策,吸引外國投資,經濟開始緩慢好轉。1990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1億美元,其中農業占38%,工業占17%,服務業占45%。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90%,主要農產品有高粱、玉米、小米、小麥、稻米、棉花、煙草、花生、甘蔗、芝麻、阿拉伯樹膠等,其中棉花是主要出口產品,其出口約占全部出口總額的80%,全國有1/4的人口種植棉花。乍得是中部非洲的主要畜產國,主要畜產品有牛、羊、馬、駱駝、驢、豬等。工業落後,以棉花等農牧產品加工為主,工業部門主要有皮棉加工、紡織品、卷煙、製糖、麵粉、飲料、農機製造等。199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190美元。

1991年進出口貿易額為2.48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9000萬美元,進口額為1.58億美元。出口產品主要是皮棉、肉類、皮張等農牧產品和天然堿等礦產品,進口產品主要是石油、化工產品、機電設備、建築材料、紡織品、食品、藥材等。外貿長期逆差。主要出口對象是葡萄牙、德國、西班牙、法國等國,主要進口對象是法國、尼日利亞、喀麥隆等國。

1972年11月28日中國與乍得正式建交,兩國簽有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和貿易協定。1990年中國與乍得貿易額為369萬美元,其中我國出口133萬美元,進口236萬美元。 1985—1990年我國在乍得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額為2379萬美元,其中1990年為358萬美元,1987—1990年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為1696萬美元,其中1990年為108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