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The Republic of Chile)
智利共和國位於南美洲西南部,麵積756626平方公裏,人口1285萬,其中90%以上是混血人種,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居民中85%信奉天主教。智利北部是沙漠氣候,也是世界上最幹旱的地區之一;中部為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南部屬溫帶氣候。聖地亞哥是智利首都,也是智利最大城市及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智利有豐富的礦藏和森林、水產資源,銅的藏量居世界第一,還有硝石、金、銀、鐵、煤、鋁、石油、天然氣。
智利經濟以工礦業為主,工礦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37%,其中銅的開采居首位,出口量列世界第一,約占智利出口總額的50%,其次是鐵、鋁、銀、碘、硝石等,大銅礦和煤礦多為國營企業掌握。製造業的主要部門是造紙、鋼鐵、水泥、木材加工、紡織、石油。由於智利森林資源豐富,木材加工及造紙業發展迅速,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部門,木材及其加工品是智利僅次於銅的出口大項。智利農業發展比較緩慢,糧食不能自給,農牧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6%,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燕麥、水稻、玉米。近些年來,水果類的種植和出口發展顯著,成為農業的重要部門,主要產品有葡萄、蘋果、柑桔、桃、檸檬等。智利海岸線漫長,水產豐富,盛產鱈魚、鰻魚、沙丁魚、金槍魚、蝦,這些水產品主要用於加工罐頭和魚粉,供出口用。智利是世界第五漁業大國,魚粉出口世界第一。
智利是個發展中國家,80年代中以來,政府為發展經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特別注重調整國內經濟結構、擴大出口、發展外向型經濟,取得了一定成效。智利國民生產總值約254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975美元。
對外貿易在智利經濟中占重要地位,1991年出口總額89.29億美元,進口總額73.53億美元。貿易出口以礦產品為主,政府為改變單一依賴銅出口的貿易結構做了很大努力,使智利出口逐漸多樣化,目前,除銅外,水產品、木材、紙製品、水果都是智利出口大項。70年代末以來,由於政府取消關稅保護、開放市場,使大量外國商品湧入,進口量大增。主要進口機電設備、交通工具、通訊設備、機械、化工產品、食品、紡織品。主要貿易對象是美國、日本、歐共體、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
中智1970年12月建交,兩國簽有貿易、海運、經濟技術合作、電信合作等協議。1991年智利向中國出口7940萬美元,從中國進口約1億美元。我國向智利出口紡織品、工藝品、化工產品、醫藥。從智利進口銅、紙漿、魚粉、硝石、木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