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與用藥
孕期用錯藥怎麼辦
在不知已經懷孕的情況下服用了某些藥物,要不要緊?懷孕後由於生病使用了有損胎兒的藥物,對胎兒有什麼樣的影響,應該繼續妊娠還是應中止妊娠?
現代社會多如牛毛的新藥特藥,其名稱讓人眼花繚亂,更何況其藥物成分及藥理作用了。即使是一些老藥,對胎兒的影響,迄今也不能完全肯定。而且,由於胎盤屏障的影響,可以阻止某些有害的大分子藥物進入胎兒血液循環。因此,藥物對胎兒的實際致畸作用及潛在影響,是難以估計和預料的。
原則:唯一的一條大概的預測途徑,就是不要完全從藥物的藥理作用及作用機製出發,而主要從服藥時間及有關症狀來加以考慮。3周以內:一般而言,服藥時間發生在懷孕3周(停經3周)以內,稱為安全期。此時囊胚細胞數量較少,一旦受有害藥物的影響,細胞損傷則難以修複,不可避免地會造成自然流產,不必為生畸形兒擔憂;若無任何流產現象,一般表示藥物未對其造成影響,可以繼續妊娠。3-8周:懷孕3周至8周內稱高敏期,是胚體的主要器官分化發育時期。此時胚胎對於藥物的影響最為敏感,致畸藥物可產生致畸作用,但不一定引起自然流產。此時應根據藥物毒副作用的大小及有關症狀加以判斷,若出現陰道出血,不宜盲目保胎,應考慮中止妊娠。8-20周:懷孕8周至4-5個月稱為中敏期。此時為胎兒各器官進一步發育成熟時期,對於藥物的毒副作用較為敏感,但多數不引起自然流產,致畸程度也難以預測。此時是否中止妊娠應根據藥物的毒副作用大小,有關症狀,今後生育情況以及生病兒的社會心理因素及家庭因素等全麵考慮,權衡利弊後再行決定。繼續妊娠者應在妊娠中,晚期做羊水,b超掃描或胎兒鏡檢查,若是無腦兒,脊柱裂等畸形兒,應予引產;若是染色體異常或先天性代謝異常,應視病情輕重及預後,或及早終止妊娠,或給予宮內治療。20周以後:孕4-5月以上稱低敏期。此時各髒器基本已經發育,對藥物的影響敏感性較低,用藥後不常出現明顯畸形,但可出現程度不一的發育異常或局限性損害,如眠爾通引起胎兒生長發育遲緩,氯黴素引起肝損傷,苯巴比妥引起腦損傷,鏈黴素,卡那黴素,奎寧,奎尼丁引起耳聾等,因此也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由於不同個體對藥物的敏感性不一,胎盤屏障的陰隔效應也不盡相同,因此,上述分期也不是絕對的,尤其是對於某些毒副作用大的藥物來說更是如此,如四環素,在整個妊娠期都有明顯的致畸作用。所以說,為了生下一個健康,聰明的小寶寶,孕婦在妊娠期還是應盡量避免使用有損胎兒的藥物為宜。
孕期可用嗎啡止痛嗎
婦女懷孕期間患有某些疾病,如膽絞痛、嚴重創傷,以及分娩時劇烈而難忍的陣痛時,常常要求醫生給打一針嗎啡止痛。能不能打嗎啡,什麼時候能用,如此火候的掌握是要精心推敲的。
眾所周知,處在母體中的胎兒,是靠母親血液中滲透過來的氧、營養物質來維持生命的,而不是靠自己的呼吸。嗎啡可以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胎兒體內,在妊娠期及分娩期,尤其在分娩期,如果給產婦應用嗎啡,雖然能止住母體某些疼痛因素的刺激,但對胎兒或將出生的新生兒至少可能有三個方麵的影響:
(l)因嗎啡有抑製呼吸的作用,胎兒對嗎啡代謝的能力很弱,這一作用將突出地表現出來,可以導致出生後的嬰兒自動呼吸障礙。
(2)不能和不易自動呼吸而陷於窒息。這兩點對新生兒來說將是危險的。
(3)胎兒對嗎啡也能成瘤,但不易診斷(僅表現胎動增加),若經常應用,明顯的戒斷症狀在出生後幾天才出現,其表現為高聲號哭、激動和抽搐等。所以孕婦,尤其是分娩前,嗎啡是禁用的。
但嗎啡進入母體後會迅速破壞和排泄,一般認為注射後4小時~6小時作用就過去了。而在注射後2小時~3小時作用最強。因此,有時產程過長,估計4小時內胎兒不會娩出時還是可以用的,但估計要準確,應用要審慎。
此外,嗎啡的人工合成代用品杜冷丁、美散痛、阿那度爾對新生兒呼吸也有抑製作用,孕婦對這些藥物也是禁忌的。杜冷丁產前2小時~4小時注射可致新生兒呼吸抑製,但注射時間超過6小時或不到1小時,則對新生兒影響不大。
孕婦仰臥誘險症
小林平素體質尚好,隻是血壓有點偏低,因沒有明顯症狀便沒當回事,懷孕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懷胎到7個月時,患了一種“怪病”,站起來活動沒有什麼異常,可一到睡覺病就來了:如果仰臥位,不一會就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胸悶、麵色蒼白,出冷汗、脈搏加快、心悸不安,大有虛脫之勢。家人百思不得其解,營養沒少一點,活沒多幹一點,睡覺怎麼會出毛病呢?帶著這個疑問,丈夫用救護車護送她到了醫院。
大夫經過仔細的詢問和必要的檢查,胸有成竹地在病曆的診斷欄裏寫上了“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
顧名思義,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是指在特定的仰臥位時導致的血壓急驟下降的一係列症候,甚至會導致休克。本病又叫“妊娠後期仰臥循環性虛脫”、“姿態性休克”、“妊娠晚期下腔靜脈綜合征”等。本病發病率為2%-30%,症狀有輕有重,輕者臨床症狀很快消失,重者持續至改變體位為止。
本病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人的血壓高低,與心髒排出血量、循環血容量、血管外周阻力、血液粘稠度、血管彈性等因素有關,而這些因素又受到神經係統的調節。隨著胎兒不斷增大,仰臥時,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盆腔和下腔靜脈的血液回流受阻,到達心髒的血液驟減,導致心排血量迅速下降,血壓隨之降低。增大的子宮還會壓迫橫隔,引起迷走神經興奮,使心跳減慢,心髒血管擴張,同樣導致血壓下降。妊娠晚期,子宮本身的用血量約占全身的16.67%,也會使返回心髒的血量減少,繼而血壓下降。
原因雖多,結果卻一樣,均出現血壓下降引發的症狀,那麼,這種低血壓是否能預防呢?回答是肯定的。
根據本綜合征均發生在孕28周之後,特別是32-36周時最易發作,和仰臥7分鍾左右開始出現症候等特點,故要把預防重點放在妊娠晚期、放在避免長時間仰臥上。
對於已發生過仰臥位低血壓的孕婦,對有低血壓病史的孕婦,要重點保護。必須堅持在睡覺時取左側臥位或取右側臥位,使腰椎前彎度減小;臨睡前適當飲用些流質食物,諸如蛋湯、菜湯之類,可有效地減少疾病發作。此外,睡覺前應避免過多出汗、過食甜食、過於勞累,活動後不宜立即臥床,更不宜仰臥。對發作嚴重且頻繁者,還可服用阿托品預防。使用劑量應根據血壓降低的程度決定,遵照醫師的意見。如在產前確診為本病,務必請醫院接生,以免發生危險,即使有過輕度症狀,也不可麻痹大意,這樣做是為了兩代人的健康。
準媽媽感冒了怎麼辦
孕期用藥對胎兒沒有絕對安全而言,包括一些中成藥。孕婦用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醫生在處理孕婦感冒是否用藥時,有一個原則:隻有藥物對母親的益處多於對胎兒的危險時才考慮在孕期用藥,若有可能,在妊娠後的前三個月內應避免服用任何藥物。省婦幼保健院社區服務部張桃玲醫師認為,孕婦感冒了,要分幾種情況來對待。
a、雖然感冒了,但不發燒,或發燒時體溫不超過38度,可以不用治療,對胎兒也不會產生影響。如果孕婦有咳嗽等症狀,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一些不會對胎兒產生影響的藥。
b、如果孕婦感冒時,高燒達39度以上,且持續3天以上,可分以兩種情況來處理。第一種情況,如果感冒的孕婦是處在排卵以後2周內,用藥可能對胎兒沒有影響。第二種情況,如果感冒的孕婦處在排卵期2周以上,這一時期,胎兒的中樞神經已開始發育,孕婦高燒39度如持續一天,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如持續在3天以上,肯定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如果高燒40度持續1天以上肯定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出現以上情況,醫生可能會勸孕婦終止妊娠。
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臨床來證明,孕婦持續高燒後一定會對胎兒產生影響(通過動物實驗已有數據),因此,這個時候,醫生可能會通過對病情和用藥的分析,來告訴胎兒可能受損的風險度,並提出建議,最終由孕婦及家人來決定是否終止妊娠。
預防:孕婦懷孕期間最好不要患感冒,所以準媽咪要少到公共場所;加強營養;保證睡眠;盡量少與感冒患者接觸,以減少感染的機會。
牙周炎為何會殃及胎兒
問:不久前我去婚育門診谘詢懷孕前注意事項,醫生說我患有牙周炎,必須治好後才能懷孕,以免殃及胎兒。請問這是什麼原因?
答:牙周炎是常見的口腔疾病,我國成年人中發病率可達50%以上。女性懷孕後,由於內分泌的原因,易出現牙周發炎,若孕前患有牙周炎,則容易雪上加霜,加重病情。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患有牙周炎的孕婦,其牙周袋內的大量細菌可產生足夠量的內毒素,這些內毒素會激活體內的淋巴細胞,產生大量的炎性因子。眾多的牙周致病菌、內毒素及炎性因子可進入血液循環,播散全身,並有可能通過血流進入胎盤,造成胎兒腦及多髒器組織的損害,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而引起早產。動物實驗發現,將牙周致病菌接種到懷孕的豚鼠身上,在引起局部感染的同時,豚鼠的生長發育也受到明顯抑製。科學家們還從一些早產孕婦的下生殖道及羊水中,分離出了高含量的牙周致病菌,證實了牙周炎與早產之間的關係:此外還發現患有重度牙周炎的孕婦所生的低體重早產兒,是牙周健康孕婦的7.9倍。
由此可見,對牙周炎不可掉以輕心。為了生個身心皆優的小寶寶,每個育齡婦女在孕期都要關注牙周健康,做好口腔保健。比如要掌握好正確的刷牙方法,堅持飯後刷牙,以清除齒縫中的食物殘渣,防止形成牙菌斑;定期到醫院口腔科檢查,最好請醫生為你進行潔治;一旦發現牙周疾患,徹底根除,以杜絕隱患。
孕期牙痛左右為難
牙齦炎讓孕婦周女士牙痛得想吃不能吃,又不敢用藥。一方麵擔心寶寶的營養不良,同時又害怕用藥的副作用導致嬰兒畸形。
同濟牙科陶學金副教授建議,懷孕前還應檢查口腔。據陶副教授說,女性在懷孕後,體內的雌性激素水平及黃體酮水平上升很高,會使牙齦中血管增生,血管的通透性增強。容易誘發牙齦炎,這被稱作“妊娠期牙齦炎”。而在孕前就患有牙齦炎或牙周炎的女性,懷孕後炎症會更加嚴重,牙齦會出現增生、腫脹、出血顯著,個別的牙齦還會增生成腫瘤狀,稱為“妊娠期齦瘤”。易出血,嚴重時還會妨礙進食。還有,智齒冠周炎最容易發生在20~35歲這個年齡段的育齡女性中間。
為避免孕期牙病發病,應該在孕前將口腔中的病牙拔除。在懷孕時發生牙病造成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出生的機會增加。陶副教授說,還有調查證明,母親患有蛀牙,生出的小寶寶患蛀牙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原因之一就是母親是嬰兒口腔中致蛀牙細菌的最早傳播者。
孕婦體溫高胎兒易畸形
孕婦發燒可致胎兒畸形,是優生學上的一大發現。數年前,英國《柳葉刀》雜誌發表的艾德溫滋博士的研究成果首次指出:高熱也是新生兒出現先天畸形的一大致因。在早孕期,孕婦患流感以及多種外湖感染發勢性疾病等,均可造成胎兒出現無腦、脊髓脊膜膨出、先天脊柱裂、枕部露腦等先天畸形。除疾病外,醫學研究還發現,孕婦熱水浴超過15分鍾,可使體溫升至或超過38.9℃,甚至達到41.9℃,高熱不僅可致胎兒畸形,還可使流產、死胎、早產率增高。高熱影響胎兒腦組織發育,導致嬰兒出生後智力低下,以後學習、記憶和反應能力明顯降低。這種智力低下多由於高熱造成胎兒腦神經細胞死亡,使神經細胞數目減少,故很難完全恢複正常。
鑒於上述,為了減少出生畸形兒,尤其中樞神經係統畸形兒,孕婦在早孕期應避免患各種發熱性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腎盂腎炎、鏈球菌喉炎、病毒性腸炎、不明原因的高熱、甲亢、中暑等發熱性疾病;避免接觸高熱環境,如洗浴過熱的水、冬天長時間睡電熱毯,夏季熱日曝曬,也不宜參加劇烈的體育比賽和勞動強度過大的重體力勞動;避免服用如抗膽堿藥阿托品等可引起體溫升高的藥物;避免過熱、過燙的飲食;已經患病的孕婦,應及早就醫、接受有效治療措施,避免體溫增高。孕婦體溫如超過正常體溫2℃時,可采用快速循環物理降溫,如用冷水浸毛巾或以酒精擦身;在額部、腋窩、腹股溝部放置冰袋等。
宮外孕成孕產婦主要殺手
據一項權威調查統計,近年來,本市育齡女性宮外孕的發生率是80年代發生率的5—6倍,一些專科醫院每天都能收到20多名宮外孕病人。女性宮外孕發病因有難診斷、易誤診、發病廣和前期病症不典型等各種特點,而成為目前本市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
現狀
宮外孕病例一:為“珍貴兒”堅持保胎
一個高齡產婦好不容易懷上孩子,可是出現了流血、腹痛等不良反應,卻還自以為是動了胎氣。不出門,天天躺在床上進行“保胎”,沒有及時去醫院進行隨訪檢查,結果竟然是宮外孕,最終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
無獨有偶,做試管嬰兒的孕婦也會出現宮外孕。有個孕婦花了不小的精力和財力,好不容易做成了試管嬰兒,沒有想到的是,試管嬰兒種下的兩個胚胎,一個種在宮內、一個卻種在了宮外。因為生怕宮內的一個胚胎不小心流產,所以舍不得及時處理非常危險的宮外另一個胚胎,結果險些因為宮外孕搶救不及時而死亡。
宮外孕病例二:未婚先孕隱瞞“病史”
一句“還沒有結婚,也沒有性生活”竟然斷送了自己的性命。一位才30多歲的女性因為宮外孕被送到醫院搶救,竟然還向醫生隱瞞病史,不承認自己曾經有過性經曆。這樣使得醫生在診斷時,沒有從宮外孕等婦科疾病這個方麵去推測病情,而是被病人的謊言兜了一個大圈子。結果,因為腹腔內大麵積出血,宮外孕治療不及時而死亡。
宮外孕病例三:突發病情不及時送院
一位40多歲的女性在春節前,已經出現了腹痛、出血等不良婦科症狀,但是迷信的她卻感覺在新年裏去醫院看病是不吉利的,就把病情拖著不看。結果她剛過完年才沒有幾天,因為宮外孕引發大出血而送到醫院搶救,最終還是不治身亡。
還有個病人在一家醫院檢查,醫院確診是宮外孕。可是家裏的長輩、老人卻一心想要女兒保胎,竟然不相信醫生的科學診斷,輾轉於各家醫院的b超診斷中心。結果,幾家醫院轉下來,因為拖延了治病最佳時間,還沒有來得及治療,女兒就發病死亡了。
原因
炎症、人流導致發病
來自市婦女保健所的一份調查統計資料顯示,在全球宮外孕發病率上升的同時,本市宮外孕發生率比70年代增加了5—6倍。在70年代,本市宮外孕的發生率為1/200—1/300,而近年來,宮外孕的發生率快速上升,發生率達到1/50—1/100。從2003
年到現在,本市每年都有4例宮外孕的死亡病例。
市婦女保健所副所長朱麗萍告訴記者,宮外孕發生率提高的原因和女性生殖道感染發生率上升、局部炎症、變形、狹窄或者阻塞有關。有的女性因為不能正常受孕,而服用了促排卵藥物,也可能引發宮外孕。另外,人流、盆腔炎症等也會引起宮外孕。
無典型症狀易致誤診
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產科主任王德芬教授告訴記者,宮外孕是最常見的婦科急症之一,但因為這種婦科疾病的典型症狀就是“無典型症狀”,因此常常容易被漏診或誤診,這就直接增加了疾病潛在的危險性。特別是因為不少女性或家長對這種疾病認識不明確,有停經後出現流血、腹痛等現象,還外出跳舞、娛樂,結果在舞場、酒吧等地方昏厥,甚至休克。還有的病人不肯透露病史、隱瞞性經曆,使醫生不能正確判斷。不少無知的長輩還堅持要讓自己的女兒保胎,甚至還堅持己見、不相信醫生的科學論斷,而導致病情嚴重,甚至出現死亡。
王教授說,不少人對宮外孕聞所未聞。其實,宮外孕就是在子宮以外的其他位置妊娠。正常妊娠應該是精子和卵子在輸卵管相遇而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後遊向子宮,在子宮著床發育成胎兒。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受精卵在子宮腔以外的其他地方“安營紮寨”,便是異位妊娠。最常見的異位妊娠就是輸卵管妊娠。受精卵在輸卵管妊娠是難以持久的,在停經後1—2月內,逐漸長大的受精卵就會撐破輸卵管,造成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預防
出現腹瀉和低血糖要警惕
王德芬教授告訴記者,所有生育年齡的女性都應該警惕宮外孕。有些宮外孕的前期症狀表現為腹瀉和低血糖,這些都是極其容易被誤診的。
有的女性在宮外孕後出現腹瀉,一般內科醫生會誤認為是腸胃道疾病。王教授說,如果不仔細分析病情,很容易被認為是消化不良、腸道急症。而事實上,宮外孕表現出來的“腹瀉”是成形的大便。由於宮外孕,腹腔已經出現了內出血,從而刺激了整個腸道的蠕動,結果不正常地表現為“腹瀉”。其實,此時的腹腔內已經出現了大容量的大出血。
同樣,宮外孕出現的昏厥也很容易被誤認為是低血糖,因此應該提高警惕。如果在孕期發生低血糖的現象,應引起自己和家人的注意,警惕是否是宮外孕。
育齡女性要學會自我診斷
現在不少年輕女性對自己的個人例事都非常馬虎。不少婦科臨床醫生向記者感歎,有的女性竟然對自己上個月的例假日期都記不清楚。一到門診檢查時,就拉著旁邊陪同的先生問,上次的例假是哪天。
王德芬教授告訴記者,女性加強宮外孕的自我診斷需要了解宮外孕的主要表現。比如:停經,在月經過期數天至數十天裏,常常是未察覺的時候發病;腹痛,下腹墜痛,有排便感,有時呈劇痛,伴有冷汗淋漓;陰道出血,並且常常隻是少量出血。還有一些其他症狀,比如:惡心、嘔吐和尿頻等。另外,暈厥和休克也是腹腔內急性出血和劇烈疼痛所致的,而且出血愈多愈快,還會引起頭暈、麵色蒼白、血壓下降、冷汗淋漓等。如果發現以上這些症狀,要提高警惕,家人也應及時護送醫院治療,可以采取b超掃描或腹腔鏡協助診斷,以免耽誤搶救時機。
由於宮外孕的症狀常常是不典型的,因此,加強孕早期的檢測,細心關注懷孕後嘔吐、惡心、出血等孕早期變化反應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我預防使宮外孕“零死亡”
由於任何育齡婦女都可能患上宮外孕,朱麗萍副所長反複強調,所有育齡女性都應該減少生殖道感染的發生;同時,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習慣,減少不潔性生活史。性病的發病率上升,也是導致宮外孕發病率上升的原因。因此,避免生殖道感染、避免不潔性生活經驗,控製性伴數量都能減少宮外孕的發病幾率。此外,有附件炎、盆腔炎病史的女性;有輸卵管手術史的女性;有不孕症、宮外孕史的女性和使用宮內避孕器的女性更需要提高警惕。
專家說,宮外孕通過加強自我預防和早期診斷,是完全可以控製的。
治療
保守開刀治療還有生育機會
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宮腹腔鏡中心副主任孫靜告訴記者,宮外孕是可以治療的。除了使用殺胚胎藥物治療外,還能夠采用根除性手術和保守性手術治療等方法。同時,近年來開展的微創手術治療宮外孕,不僅能夠做到創口小,恢複快,而且還可以在手術中邊診斷邊治療。
不少人都擔心如果得了宮外孕,是否就沒有生育希望了。孫靜醫生表示,其實,患宮外孕後能否再次妊娠,還要看治療的方法和雙側輸卵管的情況而定。如果做了患側輸卵管切除術、但對側輸卵管仍通暢,則多數還是有生育機會的。
近年來,對輸卵管妊娠多做保守性手術,再次生育的機會大為增加。一般來說,患側輸卵管切除後,對側輸卵管正常可以正常妊娠;可是當對側輸卵管有炎症並且通而不暢時,就有可能會再得宮外孕。
孕婦用藥ABC
說到孕婦用藥安全問題,就不能不提及著名的“反應停”帶來的災難。反應停是20世紀50年代末上市的藥物,給人的印象是療效確實,副作用小,許多孕婦在反應停的“保護”下,安全度過早孕反應期。但就是這種看似“安全”的藥物,從上市到撤市短短2年間,就“造就”了上萬名短肢畸形的“海豹兒”。從此,一些國家實行了妊娠用藥分級製度。
根據藥物對胎兒的危害程度,人們將藥物分為5級:a、b、c、d、x,危害程度從a到x依次增加。a級最安全;x級最危險,孕婦禁用。b級比較安全,c級不能排除風險,d級有風險證據,但用藥也有可能利大於弊。
具體一種藥物的安全等級並非“終身製”。如1968年因1例致畸的報道將氯喹劃入d類,此後長時期再沒有新的負麵信息出現,氯喹重又劃回到b類。
某些藥物會有兩個不同的危險等級,一個是常用量等級,另一個是超常劑量等級,這說明藥物的安全是建立在一個允許量的平台上的。a級藥物數量較少,如一些維生素類和營養藥,但過量使用同樣會對胎兒不利,如維生素a每日超過15000單位(常用的魚肝油丸每粒含維生素a10000單位)可致胎兒顱麵發育異常、先天性心髒病及神經係統畸形。同樣的藥物,給藥途徑不同,對胎兒的影響也不一樣,以靜脈給藥的影響最為直接。
妊娠早期被認為是藥物致畸作用的敏感期。受精卵3~8周為胚胎期,從第4周起,胚胎的器官開始發育,並迅速發育至第3個月。此期是器官發育最活躍的時期,也是藥物最易幹擾胚胎組織細胞正常分化的時期,可能導致胎兒流產、畸形或器官功能缺陷,此期盡可能不用藥。
但是,妊娠期的合並症、並發症並不少見,不能諱疾忌醫,應向有經驗的醫生或藥師谘詢,全麵考慮母體與胎兒雙方麵的需要後慎重選擇,合理使用。也不要以為非處方藥安全而輕易使用。
總之,盡量避免孕早期用藥,即使用藥也要采取最低有效劑量、最短有效療程,可局部用藥就不全身用藥,盡量不用“孕婦慎用”藥,堅決不用“孕婦禁用”藥。
妊娠劇吐宜早補維生素B1
在懷孕初期的一段時間內,孕婦往往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頭暈、倦怠、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症狀,稱為早孕反應。因嘔吐多在清晨空腹時較嚴重,故又稱“晨吐”。多數孕婦的早孕反應較輕,惡心嘔吐亦相應輕微,對生活與工作影響不大,不需特殊治療,一般在妊娠12周前後自然消失。但有少數孕婦的早孕反應嚴重,尤以嚴重嘔吐頻繁而劇烈,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稱為妊娠劇吐。
妊娠劇吐可引起一係列嚴重並發症,除較為常見的脫水,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外,還可誘發一種稱之為wernicke的腦病,在妊娠劇吐的基礎上出現意識障礙或精神症狀,以及眼球運動障礙,軀體性共濟失調等綜合表現。這種腦病臨床雖很少見,但由於其症狀重,可有生命危險,且部分患者留有相當程度的後遺症,故而危害極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緣何妊娠劇吐可致wernicke腦病發生?主要由於嘔吐頻繁和不能進食等因素造成維生素b1嚴重缺乏,進而使得丙酮酸脫氫酶係活性下降,丙酮酸不能完全進入三羥酸循環徹底氧化。當丙酮酸脫氫酶活性下降到正常活性的50%以下時,糖代謝即不能順利進行,組織供能受到影響。腦組織對糖供能需求量大,一旦供能不促便可引起腦組織細胞的損害。此外,維生素b1還是神經係統神經膜的主要成分,嚴重缺乏時可影響神經細胞的通透性,從而使其功能發生障礙,加重相應的腦組織細胞損害,出現神經和精神症狀。
由此可見,要預防wernicke腦病的發生,必須控製和減少妊娠期的頻繁嘔吐,若已發生妊娠劇吐則應當及早補充維生素b1。對此的具體措施是:妊娠劇吐之孕婦應住院治療,每日給予葡萄糖輸注,以為機體提供能量來源,同時應用維生素b6靜滴減輕及製止嘔吐。如果患者可以進食,應注意少量多餐,並多吃些含維生素b1豐富的食物,如穀類、豆類、瘦肉、糙米等,並口服維生素b1,每次10-30mg,每日3次。如果患者已無法進食,應及時給予維生素b1肌注,每日劑量100mg。一旦出現精神及神經症狀,慮及wernicke腦病時,需使用較大劑量維生素b1肌注,可每次100-200mg,每日2次應用,連續肌注10-15天,病情好轉後改為口服,同時應補充能量,以改善腦組織和腦功能,預防後遺症,降低病死率。
避孕藥對胎兒發育的影響
在新婚年輕夫婦中,常發生女方不知已懷孕而又服用了避孕藥的事。那麼,避孕藥對胎兒會不會有影響?這是他們很關心的事。
據國外報道,近年來女孩的陰道癌發生率有所增加,是由於這些患病女孩的母親在孕期服用過雌激素所致。因此得出結論:婦女在妊娠期間服用雌激素可能影響到下一代的女性嬰兒,使其陰道癌的發病率有所增加。口服避孕藥大都含有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如果妊娠早期服了避孕藥,這樣的胎兒最好是不要。因為妊娠以後5周,胚胎性腺開始發育,口服避孕藥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對胎兒性器官的發育會產生不利影響。
早孕反應
孕早期約有半數以上孕婦可發生挑食,偏食及輕度惡心嘔吐等現象,醫學上稱早孕反應。
此反應一般從孕6周開始,第12周以後逐漸消失。發生早孕反應,可采取以下措施:
a.解除緊張、焦慮,注意休息,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
b.飲食少量多變,想吃就吃,愛吃啥就吃啥,不必考慮食物營養價值。
c.多補充水分。
d.避免刺激性氣味和過於油膩的食物。早孕反應不是病,一般不必用藥物治療。
對抗早孕反應的三大策略
早孕反應雖說不是病,但其"難過"程度也是不親曆者不能體會的,所以,我們要想盡招數來緩解這種不適,我們的三大策略就是:
一、心理戰勝:心情要保持輕鬆愉快;自學一些保健知識,以充分認識早孕反應,解除心理負擔。丈夫的體貼,親屬,醫務人員的關心能解除孕婦的思想顧慮,增強孕婦戰勝妊娠反應的信心;另外還需要一個舒適的環境,多可使症狀減輕。
二、飲食對策:注意食物的形、色、味,多變換食物的大小,使其引起食欲。在能吃的時候,盡可能吃想吃的東西。要減少每次進食的量,少食多餐。多喝水,多吃些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b1的食物可以防止便秘,以免便秘後加重早孕反應的症狀。改善就餐環境可以轉換情緒,激起孕婦的食欲。
三、適量活動:不能以為惡心嘔吐就整日臥床,否則隻能加重早孕反應,如果活動太少,惡心、食欲不佳、倦怠等症狀則更為嚴重,易生成惡性循環。適當參加一些輕緩的活動,如室外散步、做孕婦保健操等,都可改善心情,強健身體,減輕早孕反應。
喝水治孕吐胎兒不中毒
妊娠嘔吐是婦女妊娠頭三個月的一種正常反應,實際是胚胎為了避免有毒物質的危害而進行的一種自衛反應,輕度嘔吐有益於胎兒健康。20—56天的胚胎期,是胎兒細胞生長極其迅速的關鍵時期,也是極易因為微量有害成分的損害而使胚胎發生畸形的特殊階段。於是奇妙的大自然便賦予胎兒一種特有的自衛方式———通過讓母親惡心、嘔吐來為自己爭取一個不受有毒物質侵害的環境,以確保自己能夠形成一個完美無缺的形體。
人們日常食用的肉菜、蔬菜,難免含有對人體有微弱危害的毒素。這些毒素對正常人並不構成威脅,因而在日常食用時大家都習以為常,不會有什麼拒食反應。但對懷有身孕的婦女來說就不同了,她們腹中的小生命不能容忍母親對毒素(即使是微量元素)無動於衷。因為這些毒素進入胚胎,會幹擾他們的生長過程。為此,胚胎便通過分泌比正常值高5倍左右的雌二醇與孕酮兩種激素,使媽媽孕期的鼻子特別“尖”,嘔吐中樞也格外敏感,一嗅到不利的氣味就發生嘔吐反射,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毒素對母體的幹擾。此外,孕婦妊娠初期“胃口”常常不好,食物在胃內的滯留時間也相對延長。機體有充裕的“自我檢毒”時間,一旦覺察飲食不當,有微毒物質混入,便會通過敏感的嘔吐中樞將可疑之物“一吐了之”。
發生妊娠嘔吐時多喝些水,可以降低“外來毒素”的濃度,促使它們從尿液中排出,同時可以避免孕婦因劇烈嘔吐而導致身體脫水,而且水還可幫助代謝,會降低血液中荷爾蒙和黃體激素的濃度,以減低身體的不適。所以,多喝水是緩解妊娠嘔吐的一項簡便有效的方法。
先兆流產,取舍有道
在公共汽車上,一位老太太與另一位嘮叨:"現在的年輕人真是越來越嬌嫩了,我那時生孩子就像母雞下蛋.有一個生一個。現在的人倒好,不是生不出來,就是半路天折,這不,我剛從醫院看我那流產的媳婦回來。哎,雖然想盡一切辦法保胎,還是沒能保住,我又少了一個孫子喲!"
相信太家都看過電視片《動物世界》:在美麗遼闊的大草原,藍天白雲下,可愛的動物如野鹿、斑馬、羊群悠然自得地尋食、玩耍,而此時躲在隱蔽處的猛獸老虎卻張著血盆大口,虎視眈眈,尋找可以攻擊的對象。突然它如離弦之箭衝進羊群,一時間整個電視畫麵"兵荒馬亂",動物各自逃命。身強力壯、奔跑速度快的逃離虎口,而那些年老體弱的則成了老虎的腹中之物。觀眾此時可能會同情弱小的動物,憎恨凶猛的野獸。殊不知,這就是動物世界的一種優勝劣汰,通過這種殘酷的方式,弱小動物的種族反而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