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塔塔爾族
第一章 塔塔爾族概況
塔塔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市。古稱韃靼。"塔塔爾"一詞原意為"茅舍"。人口4800多(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塔塔爾語屬阿爾泰語係。曾用過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現一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主要經營商業和手工業。信仰伊斯蘭教。薩邦節是塔塔爾族獨有的節日,也稱犁頭節,一般定在每年的六月份舉行。
第二章 日常食俗
塔塔爾族習慣於日食三餐,中午為正餐,早晚為茶點,日常飲食離不開麵、肉和奶,間或也食用一些大米,但均製做成特殊食品。塔塔爾族婦女素以烹調技藝高超著稱,善於製作各種糕點,如用麵粉、大米加奶酪、雞蛋、奶油、葡萄幹、杏幹烤製的"古拜底埃",其外部酥脆,內層鬆軟,風味馳名新疆;也有將肉和大米混合烤成名為"伊特白西"的點心,還擅長用雞蛋、奶油、砂糖、鮮奶、可可粉、蘇打和麵粉製成精美可口的饢。日常主食除肉、卡特力特(用牛肉、土豆、大米、雞蛋、鹽、胡椒粉作原料製成,類似於抓飯)、饢和拌麵之外,還有帕拉馬西(餡餅)、餃子、油煎餅(帶土豆)等。塔塔爾族喜歡的風味飲料有:類似於啤酒的"克兒西麻",是用蜂蜜發酵製成的,還有用野葡萄、砂糖和澱粉製成的"克賽勒"等。進餐時,每個人麵前都放一塊小手巾,用以擦拭嘴、手並防止食物濺在衣服上。全家人圍坐一圈,中間餐桌上放一塊餐布,吃飯時習慣用勺子、刀子、叉子。上茶、上飯,要先送給長者,然後再按年齡大小先後遞送。飯畢要做"巴塔"(祈禱)才算就餐結束。
第三章 節慶、禮儀食俗
同當地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相似。
別具情調的生活方式
塔塔爾族完全遵行本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有點歐洲風味。的確,塔塔爾族與當地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及其民族在住房、室內陳設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麵,具有明顯的文化差異。這與該民族源自歐洲,又比較集中地居住在城市,不無關係。
在房舍布局和室內陳設方麵,塔塔爾人一般住平頂房,獨門獨院。庭院內種植著各種果樹和花草,環境清幽,象一座小花園。房子的牆都比較厚,以便安裝火牆或鐵皮壁爐,供冬季取暖之需。除住房之外,另有客房、廚房和儲藏室等。父母與子女另居。住房比較寬敞、明亮,並設有客廳。牆壁粉刷著素雅的顏色,掛有壁毯,地上亦鋪地毯。室內擺設著各種歐式家具,顯得古雅而豪華。
在服飾方麵,塔塔爾族男子喜歡穿繡花白襯衣,外加黑色齊腰短背心或黑色對襟長衫,褲子也是黑色的。小帽有黑、白兩色繡花。女子以戴鑲有珠子的小花帽為美,喜歡穿白、黃或紫紅色連衫帶縐邊的長裙,以耳環、手鐲和寶珠項鏈為裝飾。
"古拜底埃"和"伊特白裏西"是塔塔爾人富有本民族風味的食品。"古拜底埃"是用大米洗淨後曬幹,上覆奶油、杏幹、葡萄幹放在火爐中烤製而成的一種餅子,其味香甜可口,精細美觀,在新疆久負盛名。"伊特白裏西"做法與"古拜底埃"相同,材料以南瓜為主,再加上大米和肉,烤製成餅子,是塔塔爾族獨有的美味食品。
塔塔爾人除飲用茶外,還有"克爾西瑪"和"克賽勒",前者類似啤酒,是用蜂蜜和啤酒花發醇製成的;後者是用一種野葡萄製成的酒。都是塔塔爾族喜用的飲料。
塔塔爾人還善於製做各種歐式糕點,品種繁多,既好看又好吃。與眾不同的是,塔塔爾人吃飯時既不用手抓,也不使筷子,而是用勺子。塔塔爾人去參加維吾爾族或哈薩克族的宴請時都隨身帶一把小鋼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