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第三節課都是語文課。糟糕,趕上了領導班子開會,隻好讓學生自學。

到了9點多,下課了,我想,下節課怎麼辦呢?讓大家再自習,那會倒了胃口,不一定有實效。忽然間我想起,自己讀中學時,老師曾經讓學生講過課,幹嘛不也試驗一下呢?於是我就到教室裏同學生商量:“下堂課老師還得開會,想找一名同學替老師講課,你們看行不行?”新鮮事,學生們都很喜歡,大家熱烈擁護。

“誰願替老師講呢?”

不想有三四名學生都笑嗬嗬地報名要求講。

也許他們是以為老師在開玩笑,也許他們是在跟我開玩笑,可說不定,也有真願講課的心理。我從剛才自願報名的幾名同學中,挑選了一個小個子同學,指定由他來講。至於怎麼講,都由他說了算。我隨後又囑咐班長:“劉詩奎給大家講語文課時,請幫助維持一下紀律。”

下課鈴響,我回到班級一看,同學們臉上都露出一種神秘的笑容。

剛才那節課上得怎麼樣?是講得好,還是講糟了?我看了看劉詩奎,這名勇敢的小老師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收拾完書桌,跑出去玩了。我便問教室裏的同學:“剛才那節課上得怎麼樣?”

“講得挺好,聽起來,思路清晰,還突出了重點。”吳錚說。

“他講起來一點不忙亂,該講的都講到了。”林華說。

“他還挺嚴厲,講課的時候還維持課堂紀律,說話大王被他嚴肅地批評了幾句,像個老師的樣子。”

同學們的反映說明這堂課上得還是不錯,新鮮事激起了大家的新鮮感。看來,學生中蘊藏著多方麵的才能和潛力。學生講課,不僅需要勇氣,還必須有些真本事。他們除了通過自習對課文有所了解和掌握之外,還要有稍為廣博的知識,還要掌握和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教學程序,有著教師的氣魄和語言……毫無疑問這可以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鍛煉和發揮。另一方麵,對全體學生來說,學生講課也是活躍大家思維的一個好辦法。大家覺得新鮮有趣,總想從小老師的講課中發現某些長處,有的則想尋找漏洞,這樣想,不就是在積極思維嗎?

這以後,這樣匆忙地找一名學生替講的事還不時地發生。因為我正在上課時,遇到上級領導到校的事,遇到特殊客人來訪的事,遇到外地同行來電話的事時有發生。

一次正講著課,有省市領導到校,我便問,誰替老師講,該有七八名同學都表示願意講。我說:“大家選一位吧,同學們齊喊,看誰的呼聲高!”大家齊聲高呼,呼聲最高的是陳洪琴。她於是走上了講台,我便走出了教室。

這樣臨時抓學生上課的做法顯然不科學,隻是不得已而為之。更多的時候,我是挑選幾名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同學,個別找他們談,請他們講課,並幫他們備課。他們講課的時候,我也坐在教室裏聽,及時發現問題,觀察學生的注意力,觀察他們感興趣的知識點有哪些。從學生講課時教學目標的確定中,課堂順序的安排中,教學方法的選擇中,也可發現學生們平時對教師講的哪些內容、方法更感興趣。

學生講課,不一定非要挑選學習優秀的同學,中等和後進同學也可適當挑選出來給同學們講課,以了解他們各自對哪種教法更感興趣。一般來說,學生上課時采用的方法就是他們最為感興趣的教法。

有一次,外省市老師來聽課,我突然想到是不是能請我們班學習最不好的梁強同學講一課,便鼓勵他去試一試。梁強同學是跳級生,很是有勇氣,有一定的組織能力。他猶豫了一下,但並沒有推辭,很是從容地走到前麵去。他講的是一篇文言文。他先請大家確定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然後領著同學們學習難字、通假字、生詞、文學常識。在翻譯課文時,能翻譯的句子,他就給翻譯,不會譯的,就請好同學譯,對沒人能夠譯出的個別句子,他就鼓勵同學查閱資料。最後他又組織大家開展背誦比賽,一節課的主要任務基本都完成了。聽課的老師都還以為他是名學生幹部,要不怎麼能替老師講課呢?聽了梁強的課,我也感到後進同學中同樣潛在著極大的能量,如若他們總是處在這樣積極主動的學習地位,也一定可以成為優秀的學生,關鍵在於教師怎樣給這些同學一個持久的挖掘潛能的機會。

學生講課,次數適當,安排得法,比隻由教師統治課堂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