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能夠輕而易舉地原諒一個陌生人的過失,卻對自己的老板和上司耿耿於懷呢?
我曾經為他人工作,現在則為自己工作。以前總是認為老板太苛刻,現在卻覺得員工太懶惰,太缺乏主動性。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改變的是看待問題的方式。
成功守則中最偉大的一條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為他人著想,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當你是一名雇員時,應該多考慮老板的難處,給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當你成為一名老板時,則需要多考慮雇員的利益,給雇員多一些支持和鼓勵。
這條黃金定律不僅是一種道德法則,還是一種動力,它推動整個工作環境的改善。當你試著待人如己,多替老板著想時,你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善意,影響和感染包括老板在內的你周圍的所有人。這種善意最終會回饋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從老板那裏得到一份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與人相處時遵守這條黃金定律所產生的連鎖反應。
經營管理一家公司是件複雜的工作,會麵臨種種煩瑣的問題。來自客戶、來自公司內部巨大的壓力,隨時隨地都會影響老板的情緒。要知道老板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缺陷。他之所以成為老板,並不是因為完美,而是因為有某種他人所不具備的天賦和才能。
因此,首先必須將老板看成是一個常人,需要用對待普通人的態度來對待老板。不僅如此,我們還應給予更多的同情與理解:沒有了他們的努力和心血,不知又會有多少員工遭受失業和無家可歸的厄運。
有一天,也許你也會成為老板,手下也有一批員工,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呢?你不僅每天要不斷接待各種各樣的客戶,而且還必須監督員工的工作表現。麵對那些投機取巧、懶惰怠工、行為不檢的員工,你必須絞盡腦汁,做貓捉老鼠的遊戲。你會感覺到身心疲憊,甚至想放棄所有的努力。
當經濟不景氣時,你同樣麵臨解聘員工的兩難困境,當你將一個個情緒沮喪的倒黴蛋叫進辦公室,表情凝重地關上門,對那些工作時毫不珍惜,現在卻全身發抖的員工說:“公司正在人事重整,我別無選擇,隻能請你離開。”當這些人精神崩潰,懇求再給他一次機會時,你又該如何應對?當他向你訴說久病纏身的父母、嗷嗷待哺的4個孩子,以及像雪片一樣飛來的每月房租、汽車按揭和消費賬單,當他用閃著淚光的眼睛凝視著你、乞求你的時候,你會說些什麼?將角色互換,你會恍然大悟,這個遊戲一點都不好玩。
因此,首先我們需要用對待普通人的態度來對待老板,不僅如此,我們更應該同情那些努力去經營一個大企業的人,他們不會因為下班的鈴聲而放下工作。
許多年輕人將自己不能獲得提升的原因歸咎於老板的不公平,認為老板任人唯親、嫉賢妒能,不喜歡比自己聰明的雇員,甚至認為老板會阻礙有抱負的人獲得成功。事實上,對於大多數老板而言,再也沒有什麼比缺乏合適的人才更讓他苦惱的了,也沒有什麼比尋找合適的人選更讓他焦心的了。
年輕人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想法,也是以己度人,但是這個“己”是一個自私的、狹隘的,也就是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事實上,從每一個員工第一天上班開始,老板就用心對他進行考察。老板會仔細衡量和分析他的能力、品格、習慣、人際關係、性情等,隻有當老板認為一個員工缺少必要的能力,有一些不良的習慣和言行舉止(包括認為老板無知)時,他才會認為這個年輕人沒有前途。畢竟公司是自己苦心經營才發展起來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會因為自己的個人偏見而毀了整個事業。
因此,員工應該多反思自己的缺陷,給予老板更多的同情和理解,或許能重新贏得老板的欣賞和器重。
也許老板並不是一個領情的人,但我們依然要設身處地為老板著想。因為同情和寬容是一種美德,在一個老板那裏沒有作用,並不意味著在所有老板那裏都沒有效果。退一步來說,如果我們能養成這樣思考問題的習慣,我們起碼能夠做到內心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