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傈僳族

第一章 傈僳族概況

僳僳族,現有人口57.4萬.傈僳族主要聚居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餘部分分布在雲南麗江、迪慶、大理、楚雄及四川鹽源、鹽邊、木裏等地。

傈僳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係藏緬語族。1957年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過去傈僳族信奉多神,崇拜自然,還有圖騰崇拜的殘餘。19世紀中葉後,基督教和天主教傳入傈僳族地區。

傈僳族有自己獨特的曆法--自然曆,他們把一年分成開花月、鳥叫月、燒山火月、采集月、收獲月、煮酒月、狩獵月、過年月和蓋房月等十個季月。

傈僳族稱最早見於唐代,唐朝時被認為是"蠻"的一部分。傈僳族和彝族、納西族在族源上關係密切。8世紀時他們的先民居住於金沙江畔。

傈僳族住房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木結構,用長約一二丈的木料壘成,上覆木板,形似木匣,內地傈僳族大都居住這種房屋;另一種為竹木結構,先在斜坡上豎立二三十根木樁,頂蓋茅草或木板,屋中央置一大火塘,因這種房子下麵有很多木樁,故被稱為"千腳落地屋",流行於怒江傈僳族地區。

傈僳族婦女的服飾美麗大方,上穿短衣,下著長裙,頭飾紅白料珠,胸前佩彩色料珠項圈。傈僳族婦女的裙子是用上百片的各色布料經過精心剪裁縫製而成的,因此被稱作"百花裙"。男子一般著短衫,褲長過膝,有的以青布包頭,左腰佩砍刀,右腰掛箭袋。

傈僳族的主食是玉米、蕎麥。傈僳族人認為動物苦膽是一種良藥,也是一種調味品,因此總把膽汁摻入酒中飲用,在煮肉時則把苦膽放入鍋中一塊煮,用來去腥開胃。

傈僳族少女到了十三四歲,家人要為她舉行穿裙禮的儀式,以此承認其已步入成年期,獲得了社交權。儀式要選擇吉日舉行,由家中輩分最高的老婦人主持,女孩首先向家中長輩行禮,然後母親將自己親手紡織的麻布長裙為女兒穿上,同時高聲吟唱:"女兒啊,今天是你自由的日子,你長大了,你像一隻小鳥可以飛了。"舉行穿裙禮儀後的姑娘,可以佩戴頭飾、耳環,享有較大的社交自由。

傈僳族的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收獲節、過年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杆節,在節日會場的中央,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杆,上麵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杆。正午時刻,鞭炮鼓點齊鳴,五名傈僳族漢子身著大紅袍,頭戴藍布帽,在刀杆下將斟滿的白酒一飲而盡,縱身跳上刀杆。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麵,赤腳蹬著鋒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頂,取出鞭炮燃放,一時間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爬杆者下來後,人們紛紛向他敬獻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結束後,青年男女還進行丟煙包活動,男女各站一邊,互相投擲,如果姑娘接著小夥子的煙包,並收藏起來,就說明姑娘接受了小夥子的愛慕之情。

過去,傈僳族地區與外界被峽穀和江河阻隔,溜索成了江河峽穀間主要的交通工具。如今,怒江上已有了永久性大橋。

第二章 民族曆史

傈僳族稱最早見於唐代,唐朝時被認為是"蠻"的一部分。傈僳族和彝族、納西族在族源上關係密切。8世紀時他們的先民居住於金沙江畔。

第三章 語言文字

傈僳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係藏緬語族。1957年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第四章 宗教信仰

過去傈僳族信奉多神,崇拜自然,還有圖騰崇拜的殘餘。19世紀中葉後,基督教和天主教傳入傈僳族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