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的幸運之處在於:在他的那個時代,當他幹掉伯德、魔術師、托馬斯等這些年長者自己登基之後,他統領的整個王朝期都在與巴克利、尤因、德雷克斯勒、馬龍、斯托克頓等等同齡人做著華山論劍。因為比自己更年輕的對手鯊魚那個時候太嫩,而佩頓、米勒的重量級又遠在史上TOP20之外。九十年代中後期,幾乎可以稱為是籃球巔峰層巨星的嚴重斷層階段,這種外在的環境令邁克爾?喬丹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後三連冠時期與強敵對話時年齡、體能上的劣勢。而與喬丹的好運相反的是,科比31歲後,阻擋自己霸業的幾乎全是正處運動黃金期的年輕人。他即使可以與勒布朗、安東尼、霍華德他們這些年輕人稱兄道弟、爭勇鬥狠,但卻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些人都將通過時光來戰勝他。
再來看看科比和喬丹兩人前路上的不同境遇。1998年,35歲的喬丹隻需擊敗35歲的馬龍便能功成身退。但是相同的情形別說可以在科比身上出現,就是想象一下都替他捏一把汗,因為他的背後還有29歲的勒布朗、28歲的德懷特。
因此,不要指望科比的傳奇和王朝,有公牛式的完美結局。畢竟,這是不同時代的兩個人,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所麵對的境況也已經有別。盡管求勝對患有強迫症的科比來講總是意味著全部,但他總要麵對那麼一天--那天,他將因為不再強壯的身體,不再存在於身體內的年輕而遭到新人的挑戰,並最終被戰敗。而對於這一天,他已有準備。
既然這位不可一世、向來受不了失敗的戰神都已經表現出了‘做好被戰敗’的準備,那我們就不必為今後可能上演的23VS24,更不必為40歲的科比會不會像40歲的喬丹一樣被羞辱而過分憂慮了。科比不該再去在乎之後人生中即將會出現的失敗,他該為之前收獲的勝利、驚喜和幸福感到慶幸就行了。
接下去唯一重要的是,科比這個已經32歲的男人,他永遠不會像勒布朗那麼故作老成的談論巴菲特。當聊到之後的人生抱負時,他會輕鬆地說:“我隻想做我真正熱愛的事。”
故事永遠沒有結尾,因為科比他想贏!
在孤獨中得到目標然後自己和別人一起迷失在2010年美國最受歡迎運動員的評選活動中,科比?布萊恩特與老虎伍茲並列第一,而科比的主要競爭對手勒布朗?詹姆斯則退居第六。這個調查是由哈裏斯調查公司所發起的,並且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至於今年,從6月14日至21日這一星期裏,經過2227名18歲以上成年人的票選,最終得到這麼一個結果。
邁克爾?喬丹,從1993年到2005年間他一直是第一名。而自從後一年被伍茲超越了後,飛人殿下直到去年都在2、3名之間徘徊,今年稍微差一點下挫到了第7名。
對於科比的當選,有很多人持有很多不同的意見。但是有一天是肯定的,那就是人們對科比的喜歡已經到了當初崇拜喬丹那樣的地步。那麼,科比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人?
科比,一個孤獨的人。外界向來對一個運動員的讚美,絕不可能僅僅局限於場上,他的生活也會被翻出來。當然了,特別是明星一樣的運動員,除了讚美還有爭議。而爭議的根源,則往往來自場外。科比在球場上以他酷斃的賽場表現贏得了大量粉絲,所以如果單獨從球員的身份來講,他完美得無可挑剔。這點上就算是最尖刻的科黑,也很難在技術層麵否定科比。但拋開球場從生活中來看科比,爭議便會洶湧而來。
科比?布萊恩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這仿佛從來就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從性情上來講,他一貫的行事作風讓人覺得沒有一個合適的詞語可以用來概括他。但是別的明星卻不是這樣,例如提起喬丹,人們會說霸氣;提到巴克利,人們自然而然想到的詞語是搞怪;提到斯托克頓,馬上讓人聯想到冷靜;提到艾弗森,那隻能用堅韌……而提到科比,人們想到的隻能是他球場上的卓越與現實生活的惹人爭議。
所以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定義科比,恐怕隻能使用“孤獨”。眾所周知的是,科比原本就是一個前NBA球員的兒子,因此除了從基因方麵可以繼承優越之外,他幾乎一學會走路,就已經開始光顧訓練館。而對於多數球星來講,選擇籃球幾乎是要在高中打一兩個賽季之後才會做出的決定。相比較而言,科比隻3歲就開始了走人生今後要走的路。他曾在球館裏信誓旦旦:“將來我會成NBA的明星。”當時他幼稚的摸樣逗得喬?布萊恩特的隊友們哄然大笑。因此,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個結論:科比一出生,命中注定了將與籃球有緣。
和別的孩子不同的是,科比從小就有著與眾不同的成長經曆。這主要還是因為家庭背景,也就是他老爸是個NBA球員的緣故。他從一歲起就跟著父親在全美各地流浪,最後甚至跑到了意大利。這導致他從小就沒有真正的朋友,就算有時會有一些同齡小朋友,但事因為他要不斷輾轉的緣故,也隻能是淺顯的友誼。